区块链:视觉中国引爆版权争议:侵权难治,区块链技术待解

文:陈海宁编辑:邓龙今日,视觉中国遭围攻,由黑洞照片引发一系列图片的版权质疑问题。继共青团中央之后,苏宁阿里百度等知名公司都纷纷晒图并@视觉中国影像。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截图版权问题一直是块难啃的骨头,侵权事件频频发生,从未停止。今年1月份,《甘柴劣火》洗稿事件也曾刷爆全网,版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事件背后,暴露出版权领域长期存在的确权难、维权难、以及收益分配不均等问题。财新记者王和岩对《甘柴劣火》的“洗稿”质疑,更是引起原创内容人的忿忿共鸣。区块链曾被认为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然而,锌链接细究业内多个“区块链+内容版权”项目后,发现“甘柴劣火”一题难解之处在于,内容难确权,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就像地鼠一样永远打不干净”

版权斗争历史悠久。史料记载,七百多年前的南宋政府不仅制定了法规以打击盗版,还成立行业协会,起到约束和监督作用。但即便如此,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依然因《四书或问》被书肆盗版而“亟请于县官,追索其版”。素有“东方莎士比亚”之称的清代戏剧家、也是反盗版斗士李渔就对盗版者深恶痛绝,“我彼耕食,情何以堪?誓当决一死战。”更令创作者头痛的是,盗版者不仅盗版,而且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鲁迅给好友曹靖华的书信中说,由他主编的《铁流》在北平有翻版,但“坏纸错字,弄得一塌糊涂”。盗版如此,抄袭的历史更远早于此,也更甚于此。在今天,原《跟着龚琳娜学唱歌》头部课程负责人花无缺就屡受盗版困扰,他说,自家的课程经常被侵权,定价99元、199元的课程,被违规下载,以9.9元的低价批量销售,侵权方用的是小号,根本无法追溯。“举报一个又一个,就像地鼠一样永远打不干净”。花无缺是内容原创群体的一个缩影。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也曾在朋友圈吐槽“侵权屡禁不止”。

阿里巴巴达摩院基础视觉团队总监:将于月底逐步开放文字生成图像产品“通义万相”:4月12日消息,在2023 香港 Web3 嘉年华会场上的“Web3 技术新风向:人工智慧生成内容 (AIGC) 与隐私运算技术”活动中,阿里巴巴达摩院基础视觉团队总监赵德丽发表《阿里巴巴 Composer,释放 AIGC 的创造力》主旨演讲称,未来 AI 行业的趋势包括垂直行业 AI 算法的发展会继续深耕,开源平台的出现(像达摩院推出的模型 ModelScope)、底层算法的统一等。我们的路线图在 Text-to-Image 方面先后经历过 Foundation Models(Composer 1.0)、Customized Generation 与 Controllable Generation(Composer 2.0) 三个阶段,今年已发布 ControlNet、Composer 2.0 以及 T2I-Adapter。基于阿里云我们构建了一个“通义万相”产品,将于月底开放给大家。[2023/4/12 13:59:02]

图片来源于罗振宇朋友圈盗版与反盗版,此消彼长,我们如何跳出“打地鼠”的游戏呢?区块链让版权“证据确凿”

Lens Protocol创始人:可以通过视觉游戏的方法规避空投猎人:2月17日消息,Aave及Lens Protocol的创始人Stani于Lens发帖称,想到了一个规避机器人以及“空投猎人”的有趣点子。Stani提到,可以创建一个射击主题的视觉游戏,玩家可以在不断流过的内容中标注垃圾内容,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某玩家所标记的结果与其他玩家相同,那么他的等级就将提升,与此同时垃圾信息也被标注了出来。这样以来,甚至有可能附带制造一个史诗级的副产品(可能是指垃圾信息过滤系统),让整个Lens生态(Lensverse)受益。

此前消息,Lens Protocol日前在推特上回复关于“Lens Protocol是Polygon生态最激动人心的项目之一”相关话题时曾回复称“这很令人兴奋,空投即将到来”,但在随后不久删除,在社区内引发了该项目即将空投的猜测。[2023/2/17 12:13:44]

都是汉字,凭什么说这是你的,而不是我的。看似泼皮耍赖的说法,反映了保护原创的“确权难”。在过去,创作者要确权的唯一办法,就是到国家版权局登记,普通流程需要数个月,即便加急处理,也要30个工作日,费时费力,还需要一定的文本费。现在,我们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个问题,并且有法律效应。纸贵科技版权业务负责人郝瀚向锌链接展示了区块链版权存证平台,包括版权存证、版权追踪、侵权存证三个环节,以下是版权存证与侵权存证的流程示意图。

截至2022年3月视觉中国数字藏品销售额已超1000万元:金色财经消息,据悟空智库报告披露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3月,视觉中国旗下基于长安链的数字艺术交易平台元视觉艺术网共计与41名艺术家、版权IP机构建立合作,上架销售126种数字藏品,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分析显示,NFT作品较以往的图片与音视频素材有更高的观赏与收藏属性,因此更容易打开TOC端消费场景,此外音视频业务与NFT业务未来也有望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2022/5/14 3:15:37]

图片来源于纸贵科技锌链接用平台进行存证后,收到一个平台的版权证书,上面记录了作品名称、作者名字、上链时间、链上哈希值等信息。

锌链接试用截图不过,锌链接在使用中发现,区块链只能确保版权存证过程的可信度,无法保障信息上链前的可信度,上述稿件的版权实际上应该归锌链接所有。如果他人先前一步登记,而版权实际所有方又拿不出有效证据,就很容易造成版权方权益损失。保全网事业部总经理陈恩夫说,保全网借助区块链技术降低版权存证成本,可以让创作者做到产出即拥有,以图片为例,平均0.5元一张,“很快,创作者可以在保全网免费存证”。区块链应用于内容确权的方案不在少数,除了上述的纸贵科技,还有百度图腾、唯链、首都版权、保全网等等,它们在架构上并无大异。保全网区块链版权存证取证已经被用于版权纠纷案件。2017年,杭州华泰一媒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向杭州互联网法院起诉,深圳市道同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许可转载其享有著作权的作品,2018年6月一审宣判认定被告侵权。这是国内首例区块链存证案。此外,2018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承认了区块链存证的法律效力:“当事人提交的电子数据,通过电子签名、可信时间戳、哈希值校验、区块链等证据收集、固定和防篡改的技术手段或者通过电子取证存证平台认证,能够证明其真实性的,互联网法院应当确认。”目前,区块链存证已成为北京、杭州、广州三家互联网法院普遍的取证方式之一。陈恩夫认为,这也一定程度上为法院减负,区块链让版权“证据确凿”,许多纠纷案件可以在法院外先行和解。既然有解决方案、落地案例,也受法律认可,区块链内容确权到底难在哪里?区块链治不了洗稿

AmberGroup推出Loot生态人物视觉化工具LootSwag:10月9日消息,加密金融服务商AmberGroup宣布推出Loot生态的工具Loot Swag,可对Loot内的装备进行视觉化,并生成一个人物头像。AmberGroup表示将创建一个标准,让更多的艺术家加入并上传自己的皮肤设计,并以NFT的形式进行交易,LootSwag的功能将对Loot、MLoot、SyntheticLoot持有者开放,任何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角色头像。[2021/10/9 20:17:14]

版权环节中,难点是侵权监测。郝瀚告诉锌链接,“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按照算法规则,通过爬虫比对,检测出重合率,超过设定值的即为侵权。陈恩夫认为,图片比对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文字侵权也可以通过爬虫识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但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简单。众所周知,“查重”是学术界为了避免论文抄袭而设置的评估环节,它借助数据库强大的检索能力,识别是否存在抄袭行为。三大引文数据库之一的《科学引文索引》早于1961年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立,但时至今日,“抄袭”仍难以斩草除根。在提交论文前,许多学生会先自行进行论文查重,网上有各式各样免费的查重工具,淘宝也有低价的查重服务。论文重复之处,换个表达方式便可蒙混过关。这是常说的“洗稿”。

合成资产平台Synthetix正式发布新Synthetix视觉品牌:合成资产平台Synthetix宣布正式发布新的Synthetix视觉品牌。这一倡议的愿景是为该协议创建一个独特和个性的品牌标识,同时表现Synthetix生态系统的活力。具体变更包括Synthetix以及Synth LOGO的调整、网站、相关文档以及DApp的更新。[2020/8/28]

图片来源于淘宝可见,难点不在技术,区块链治不了洗稿,其背后复杂的评估体系难以建立。2018年12月,微信公众平台宣布试运行“洗稿投诉合议机制”,合议小组由受邀的无抄袭违规记录的个人创作者组成,相当于一个公众号小法庭。“甘柴劣火”之后,“山寨发布会”创始人阳淼及其团队试图建立一个洗稿鉴别机制,并声称按最低标准,《甘柴劣火》洗稿的鉴别价格定位2000元。首都版权版权产业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版权研究所所长宣宏量认为,版权监测并不复杂,难的是对于“洗稿”是否构成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需要有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洗稿鉴定成本还是太高。窘境:创作者不愿尝试

宣宏量是版权行业公链发起人。他告诉锌链接,许多创作者往往版权意识薄弱,即便有现成的平台,也不愿意尝试,“链上版权登记又不收费,你为什么不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宣宏量说,利用区块链进行版权存证的流程与在版权局登记的流程无异,但效率大幅提升,且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让存证可信度更高。“区块链不能杜绝侵权,但能防范,提高了效率与可信度,难道这还不够?”他补充,经版权存证的内容,一方面,通过发布版权告示声明原创,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上链,被侵权时更容易识别,索赔也更有据可依。链上的奇文共“赏”

确权之后,就是内容分发,维护原创者应得的利益。诗人陶潜在《移居》写,“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指的是好文章就要大家一起欣赏,这种思想一直影响着国人。至今,多数人仍觉得原创内容应该免费。但是,这显然对创作者不公平。目前,创作者的收益来源,一个是传统媒体给予的稿费,如报社、杂志等;另一个是分发平台根据内容数据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头条号、百家号等。不过,原创内容是一个长链条行业,创作者并不能把控内容在分销、消费环节的动向,更勿谈从这些环节中分到应得的收益。花无缺的课程产品曾多次遭到剽窃,但面对高额的维权成本,也只能作罢。“盗版的比你还了解市场,你说绝望不绝望”,花无缺十分无奈地对锌链接说,他们没有原创能力,但能第一时间知道哪些平台上新了,哪些销售好,盗版谁的课有利可图。在“甘柴劣火”事件中,财新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不少观点认为,财新的付费墙设置了高壁垒,不利于新闻事实的传播。资深媒体人方可成在其公众号“新闻实验室”中提出解决方案,不妨借鉴电商引流的模式,对付费内容分销推广,进行订阅引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事实上,内容电商已经是较为普遍的商业模式。如今,有人用区块链将分销环节中的激励细化,内容公链氢氧社区就在做这样的事情。其负责人曹均涛告诉锌链接,借助Token激励机制,将多方参与者纳入生态,形成闭环。用户既是消费者,也是内容投资者,更有推广内容的动力,同时,其行为产生的数据还能作为资产付费授予平台使用,获取收益。此外,由于区块链可溯源的特点,创作者可获知内容传播去向,且生态内的平台互为流量矩阵,共享流量池。纸贵科技也在联合政府机构、内容平台、高校等组建联盟链,打造可信节点,做到全链路可信,全节点见证。不过,这一模式离真正落地还有一段距离。无论是公链还是联盟链,其生态尚未能建立。除了区块链底层技术不成熟,另一个因素还是市场的认知不足。氢氧社区的实现路径是,通过内容平台“淘淘课”培养用户认知,先把流量做起来。保全网则是通过低成本甚至免费为创作者存证服务,再提供监测、在线取证、维权一体化服务,先笼络来一批创作者资源,建立内容分发公链生态。此外,内容确权后,可想象的商业空间还有版权交易、版权证券化、版权质押融资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保护是一场持久战。据国家版权局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法院审理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增长,共新收案件237242件,审结225678件,比2016年分别上升33.5%和31.43%。即便如此,版权纠纷依然有增无减。今日头条等“新闻搬运工”便是如此。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版权+区块链”固然有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确权难问题,但根本还在于内容评估难度高,当下技术并不比市场上的“查重”工具高明多少。此外,“内容收益+区块链”则更像是动了平台的蛋糕,想要把定价权和议价权从平台转变成创作者本身,难度之高,可想而知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今区块链从业者迈出的一小步,也许是版权保护斗争史上的一大步。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ADA以太坊:关于以太坊2.0的一些知识科普

以太坊2.0 3月初,在经历“伊斯坦布尔”升级之后,以太坊正式进入“宁静”阶段。“宁静”也被公认是以太坊的2.0版本,因为在“宁静”阶段的以太坊将会切换成权益证明来达成共识,除此之外,分片技术也.

[0:0ms0-8:83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