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币的三个阶段
2017年九四时,我们看到了第一波的稳定币出现,也就是USDT。我之前一直表达过一个观点,稳定币本质上也是一种货币。所以稳定币一定也会经过空气币、狭义应用场景和广义应用场景三个阶段。但我觉得USDT很幸运,是因为USDT出现的阶段,正好是在全世界砍断了数字货币和法币直连通道的期间。所以USDT把它的空气币阶段和狭义应用场景阶段合二为一,这也是USDT在这么短时间内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稳定币的核心原因,还是源于这个阶段变化非常快。其实我们反过来看,稳定币是一个很特殊的数字货币,大家都知道,我们大概率是不会用比特币、以太坊来买汽车、手机买电脑或者买房子的。因为他的整个属性和功能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未来日常生活中需要用数字货币去购买星巴克咖啡、麦当劳等产品,我们会更加倾向于使用稳定币来购买,因为它更加稳定。所以稳定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场景,他在数字货币世界里取代了法币,同时,它又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场景。为什么稳定币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场景呢?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在实际应用中,是不会拥有超过一种的稳定币的。比如我们在中国,我们正常的普通老百姓,仅拿人民币就已经解决所有的问题了。持有美元的中国公民,大多可能是去留学要么去旅游的等等。但这个场景他并不是一个群体、大范围的场景,它只是属于一部分人的刚需性的场景。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实际上在一个国家生活,只需要拥有一种法币就结束了。极少量的人会拥有多种法币。全世界有233个国家地区,有超过170种法币。现在我们可以数数,我们真正耳闻能详的有哪些?人民币、美元、英镑、欧元、新加坡币、澳币、日元、韩元……除了这些之外,其他的法币名称可能大家都想不起来。但是我们看到,现在数字货币世界里面也出现了大量的稳定币。但是我个人倾向于,现阶段并没有看到一个可以真正完全能取代USDT的稳定的数字货币。我们发现稳定币在数字货币世界里面,跟法币世界最大的不一样在于,全世界其实可能用的都是同样的一个到两个稳定数字货币,而不会像现在一样有170多种法币。正是因为百分百开源,所以我们并不需要两到三种的储值货币,也不需要太多的操作系统代币,更不需要太多的稳定币。我认为未来应该有两种稳定币存在:一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稳定数字货币,有可能是USDT,有可能是其他的数字货币,现在暂时我认为可能USDT的概率会比较高;第二种就是由中心化的国家作为信用背书来做的一个数字货币,但是这个国家必须足够庞大,而且要有足够多的应用场景来支撑自己的这个数字货币流通。那么在全世界范围之内,我认为只有中国有这样的条件来做国家型的数字货币。我认为数字货币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场景,他是整个人类世界的系统迭代。是人类的碳基文明逐步转向硅基文明过程的非常大的一次跃升和升级。美国和美元是在衰落的。它一方面受到了中国崛起的攻击,另一部分又受到了数字货币如比特币的攻击。美元去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是非常艰难的,因为这会损害美元的强势地位。我更倾向于的可能性是,如果美国未来与石油脱钩,那么他大概率是希望与比特币挂钩的,我认为这个是比较有可能出现的美元。但是人民币不一样。人民币有极强的成为世界流通货币的需求,中国是最有可能发行这样的数字货币资产的。当然这个需要时间去验证,我们未来可能会看到这样的数字货币发展阶段。数据奖励型的应用公链
说完了前三种数字货币,那么我要提到第四种,也就是数据奖励型的应用型公链。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是数据奖励型的?其实整个区块链世界实际上是在改变生产关系。如果大家都知道AI解决的是生产力的问题,IOT解决的是生产资料互联的问题,中间区块链解决的则是生产关系优化的问题。人类大规模的共同协作会帮助整个区块链去得到大量的人类的数据和信息,以帮助机器不断地进化,变成更好的一个网络。那么在这个网络里面,人类实际上得到的,是其贡献了大量的数据后,反过来自己又会变成网络优化的受益者。也就是这里面的每一个网络节点或每个网络的用户参与者,他既是参与者,又是贡献者,最后又是受益者,以及最终价值升值的受益者。我们举个最简单的例子——IPFS,分布式存储是典型的,在数字货币世界里面的刚需型场景,未来一定会需要用到类似于IPFS这样的分布式存储技术的,但我们现在并没有看到整个filecoin成型的主网上线。我认为IPFS现在遇到最大问题是在于其应用场景,也就是他没办法产生它的狭义应用场景。我们说IPfS的区块链协议,Filecoin使用的共识模式本质上是POW。而我认为,POW实际上在未来是难以大规模的产生的,未来在全世界中剩余下来的POW共识机制的数字货币,不会超过五种。那我认为IPFS时间点可能不太恰当,现在一个是他自己技术没有走通,另外一个是,应用场景非常不明确。但未来这个技术一旦突破的话,有一些场景是能走通的。那么除了IPFS作为分布式存储以外,我认为地图公链是整个数字货币最底层的一个数据奖励型的应用型公链。为什么是地图呢?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谷歌地图上存在超过100万个APP,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上各自存在超过20万到30万的APP。区块链跟互联网最大区别是什么?最大的区别在于区块链的底层是协议,捕获了最大的价值,但是在我们现在的互联网世界里面,是应用捕获了最大价值,这就是最底层的协议非常有价值,但是却看不到他们挣到钱或者产生大量的流通或流转的原因。基于协议上产生的APP,如滴滴、微信、airbnb、uber等,他们的估值非常庞大,他们攫取了大部分的价值,而并不是协议解决了大部分价值。但是区块链并非要像互联网一样做一个数据孤岛。而是要做更大范围的世界数据流通。原来的互联网世界,是有边际成本的,当边际成本减少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经济不规模的效应,这也是现在我们互联网的企业人口容纳极限只能在10亿级别的原因。我们应该关注的是最底层的协议,地图在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协议。但它在互联网上并不是去中心化的,而是个中心化的协议。那么我们看到现在所有顶级的移动互联网APP都是基于地图集产生的。实际我们手机里面80%的应用都会调用地图的能力,对于我们来说,地图看上去是免费使用的,但是他的后端是非常挣钱的,因为地图会挣b端的钱,举个例子,谷歌地图现在一天的定位调用次数接近1万亿次,除了谷歌地图自己使用以外,有大量的基于谷歌地图的APP会去调用这个数据,每1000次调用的价格是2美元到7美元之间。也就意味着谷歌地图一天的净收入大概会在5000万美元左右,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数字,谷歌现在90%的收入都来自于谷歌搜索,谷歌地图和Youtube。地图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应用场景,也是一个最底层的协议,但是在互联网的阶段,地图的价值实际上都被应用层去攫取了,自己并没有产生巨大的价值。我认为在区块链阶段,整个过程是会被改变的。只有在去中心化的地图产生以后,才会出现大量的去中心化的地图数据,同时才会衍生出更多的一些应用型的公链。这也是我说数据奖励型的应用公链最容易产生杀手级应用的原因,也最有可能成为区块链里面第四个元数字货币。现在谷歌地图上存在100万个APP,高德,百度各自存在20万个到30万个,但区块链世界里面,会产生大量的长尾,区块链的价值就是产生大量的长尾应用。也就意味着,原来在互联网世界里面存在的100到150万个APP,在区块链世界里面会变成1亿到1亿5千万个Dapp。我们要出现区块链的大众点评,他百分百都依托于区块链中心化的地图。他必须依据一个去中心化的地图协议才会产生一个数据层,出现数据层以后,他才会不断去产生更多行为调用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之中,区块链里面的大众点评,很有可能他做了一个智能合约,基于地图公链去做一个智能合约,调用他的地图能力,基于以太坊做了一个操作系统,搭建他的这个基本的系统。通过这两种能力的调用,他最后做成一个智能合约来跨链来产生这样的一个公链或者DAPP。但当这个公链产生以后,一个餐厅实际上也可能就是一个DAPP,因为他只要直接的去调用智能合约就好了,那么剩下的整个数据能力会完全在地图公链上去流转,这就是我说的,DAPP世界的数量比起互联网世界的数量会成万倍或10万倍地去增长。但是公链在未来世界里面,我认为除了四种元数字货币以外,可能就是50到150种的公链。你观察一下自己手机里面安装的APP,你就大概知道未来会有多少个公链会产生。那么我认为数据奖惩型的应用公链,他一定是占据底层的协议,我们应该关注的是底层协议技术的诞生和他应用场景的一个诞生。我刚才提到IPFS,去中心化存储,是一个场景,去中心化的地图协议是一个场景,我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就是征信。一个去中心化的征信的公链,他也是有独特的场景,也就意味着这些都会变成底层的协议,通过这些底层的协议去组建,成为新的公链,公链都是基础设施。意味着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些公链,都是搭建未来数字世界的基石,可能是高速公路,可能是飞机场,可能是海港,未来的50到150种公链他们可能就是特斯拉、法拉利、波音747、游轮。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应用场景,是基于这四种基础型的应用公链,之前我们看到,从2016年到2017年的这一轮牛市,实际上就是数字白银,也就是底层操作系统——应用型公链的争夺战,那么现阶段看,以太坊还是最有可能的。谁会引爆下一轮牛市?
我们说,下一轮牛市开启的标志会是什么呢?下一轮牛市开始的标志,我认为会有四个。第一个就是bakkt,数字黄金比特币的纳斯达克的数字货币交易所正式开通,这是一个典型的标志,这意味着比特币数字黄金的概念正式被接纳。其实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这个bakkt的游戏规则,其实是把比特币当成了黄金来做,也就是实物锚定、实物对接、实物交易,是完全按照黄金的游戏规则来制定的。所以未来比特币大概率会走通它的广义应用场景。第二个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以太坊从POW转型成功。它意味着系统操作,代币底层的操作系统开始逐步的稳定。第三是稳定币,在这个阶段,USDT已经逐步脱钩美元。在逐步建立一个去中心化的稳定数字货币的一个公链。那么我认为这个是一个比较好的一个方向。当然中国政府什么时候会发出自己的锚定人民币的稳定型的数字货币,我认为大家还需要观望。据我现在得到的消息,中国政府其实有在做大量的尝试,已经有大量的城市已经在做调研,包括已经在实际的使用。我相信中国政府不会缺席整个区块链世界的爆发。第四个是数据奖惩型的应用公链。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关注的这样的一个杀手级应用公链的诞生,其实我们看到2015年到2017年的这一轮牛市,是因为以太坊的狭义应用场景爆发而成功。那么我认为在这轮牛市,我们会看到底层的数据奖惩型的数据应用公链的狭义应用场景爆发,我认为这个爆发可能是地图公链,因为他占据的广义应用场景上的可以产生的应用是最多的,我们现在看到的谷歌或者百度上的搜索内容70%-80%以上都是跟空间跟地理跟所有。20%-30%和其他的一些征信、内容或者是语言相关的底层应用型公链去解决。所以我更加倾向于地图公链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一个应用型的底层而存在。而且在为什么是地图公链?是因为地图去中心化协议一旦能建成以后,它会带来大量的互联网世界企业的迁徙,因为地图实际上对于原有的互联网的生态里面,它是必不可缺的,我们随便举例,比如滴滴,他原来用高德导航或腾讯地图作为底层。未来他只要直接迁徙到地图公链上,地图公链就会完全取代谷歌地图。地图公链的诞生会帮助现有大规模互联网企业向区块链世界迁徙,而并不需要他们自己直接去做一个去中心化的协议,去中心化的地图协议已经帮他们去做底层的协议,他们只需要在去中心化的地图协议上面去开发应用,把他们原来的场景去做智能合约,从原有的做APP的方向转向做智能合约的方向,也就可以一键迁徙到他们原来的产品中。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应用场景,另外,地图本身有大量的API调用,就像我刚才说的,地图后台有大量的APP和网站,全世界有三分之一的网站要用到谷歌地图,付费且非常昂贵,但是在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场景里面,这个费用会大范围降低。有大量的去中心化场景是有可能爆发的,对于B端的人来说,实际上是有需求的,我们看到以太坊为什么在上一轮中带来了一波牛市,是因为它的本质是BtoBtoC这样的一个场景。以太坊通过ERC20,面对的是要发币的项目,或者面对的是准备要做各种各样公链的项目,那么公链项目再去众筹的时候,他们面向就是C端,是因为这样的一个过程,带来了大量的新增的数字货币的人口。那么下一波的牛市,一定是一个杀手级的应用公链,通过某一种方式带来了大量的新增人口,而且这一轮的牛市一定是要一个刚需型的,应用用场景落地的,能帮助大量普通人尤其互联网人群群体的理解区块链对他们带来的场景是什么,场景有什么样的意义。我现在最看好的当然是海伯利安这样一个地图公链。在整个地图公链里面,目前我没有看到其他的能像我们这样去思考的。现阶段全世界范围内顶级的做区块链协议以及了解地图技术的人。目前海伯利安团队里面是最多的。而且可能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可能也是想的最深刻的。那么现在我认为地图攻略,如果要是能找到一个相应的场景,那么就会产生这轮牛市爆发的可能性。这个里面我会希望大家去关注海伯利安即将发布的一个产品,是一个完全面向C端的产品,这个产品未来会有几个功能,第一个就是离线地图下载。另外它是一个百分百的隐私地图,而且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地图。也就意味着它是地图界的电报,完全去中心化,百分百保护隐私,离线地图下载。P2P地去分享加密位置和行为轨迹,这个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未来这款产品也会逐步地迭代,我们现阶段发现,其实全世界不管是比特币还是以太坊,做的都是PC端的节点,全世界只有不超过1万个节点。但是对于地图这个场景,实际上有大量的移动的需求,也就意味着,每一个下载了这个产品的手机,未来都会成为整个海伯利安网络里面的一个移动节点,作为这样一个区块链产品,最大的一个核心要点是什么呢?是他必须满足互联网世界产品做不了的刚需性,同时又用区块链的打法来打,这才有可能产生一个杀手级的应用。但是它还是要联合应用场景去产生,三者缺一不可,只有这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出现一个杀手级的应用。我们即将推出的这个产品,如果产生了100个下载量,那么也就意味着有可能会产生100个节点。而且针对地图这个场景,如果要是我在你的身边,正好在使用它,它的数据分发速度肯定是更快的。您自己个人的数据是没有上传到网络的,数据仍然留在你的手机里面。那么我们会通过收集您经过附近的WiFi信号,去形成一个机器联合学习的地图,地图AI会去帮助整个网络去判定大量的数据层。这使得整个地图变成一个活的地图,却又百分百保护您的隐私,没有拿到您的任何的数据。大家可以未来去观望一下这个产品,但是现阶段还比较早期,但是我们相信这个产品走通的情况下,会有大量非区块链、数字货币世界的用户会来下载。我们相信,未来一旦这个地图公链项目找到了自己的狭义应用场景,大概率是有可能爆发一轮新的牛市。当然这个还有待验证,大家可以持续观望,我的演讲完毕。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