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链内参,作者:内参君,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9月21日,玉红发文自曝曾被割了30000个ETH。文章中他提到,90%以上的项目方本质都是韭菜,越是好好做项目的团队死的最惨!99%的项目方进入这个圈子并没有学会割韭菜的技能,本质只是变成一个猎物而已,一个项目早期募集的钱越多,越容易成为猎物。他还提到自己被割的经历,“XMX项目2018年私募了6w个eth,上了交易所,做了所谓的市值管理,6w个ETH被割了3w个,1w个发发工资,还剩2w个,18年年底差点关门了,卖掉所有ETH,100多个人员裁员掉,梭哈挖矿BTC才活下来。这也是我不推荐市值管理的原因。”在币圈,项目方被割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像玉红这样能在被割后站起来,能依然笑对的不多。一入币圈深似海。无论是小散、媒体、社群还是项目方,终难逃被割的命运。在割与被割之间,谁是韭菜?谁是镰刀?那就不好说了。时下,收割韭菜也有一个上下游完备的产业链。社群收割小散,项目收割社群,交易所收割项目。一片厮杀,一条血路。下面我们就来仔细聊聊币圈割韭菜的那些事儿。小散=韭菜
当你踏入币圈的那一刻起,你的韭菜生涯就开始。很多人是在对数字货币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了加密世界,而加密世界的原住民们也敞开怀抱迎接你。阿杰是一个刚入圈半年的小韭菜。在深圳工作多年的他,之前做过不少投资,买过基金炒过股,也投资过P2P,挣了一些钱。三月的一天,一起炒股的股友带他参加了某加密项目的推荐会。看周围人的热情高涨的样子,阿杰一下子被点燃了。股友也和他说,投资数字货币私募价格低,回报高,上所后轻松赚个几十倍,有时翻个上百倍也很正常。阿杰虽然有些动心,但多年的投资经验,告诉他“高回报必然面临着高风险”。不过他每天看着那些新加的币圈朋友的朋友圈,都有各种币大涨的消息。慢慢地彻底心动了,他决定拿出了两万元小试牛刀,于是便投资了一个关注很久的某个背景比较强大的数字货币。当项目上所时,币价涨了几倍,阿杰想卖出,但在微信群里项目方的人说,这几天还要拉升,要出货的时候会告诉大家。阿杰很听话,之后的两天币价都是小幅上涨。群里一片欢呼,“下一个百倍币”的呼声不绝于耳。在这种热情的刺激下,阿杰又投入了三万元。他准备币价涨到五倍左右时就出来一半,币价涨到十倍左右时就全部出来。他自认为自己不是很贪心。结果某天醒来时,他发现币价大跌,而且是在昨夜凌晨冲高回落。项目方的微信群里炸开了,很多人后悔错过高位出货的机会,也有很多人质疑项目方为何高位挂单没有买单接盘……项目方的人说是暂时的回调,为了更好的上涨。大家的情绪算是平息了。结果可想而知,之后是币价一路下跌,如今早已跌破私募价。开始时项目方的人还会在群里辩解一番,后来都懒得说了。在漫骂声中微信群也解散了。现在,阿杰的唯一希望就是项目能还活下去,他想只要活下去就还有机会。之后,阿杰为了回本又投了几个项目,但大都是赔得一塌糊涂,能不赔就算赚到了。而且他发现,只要加入币圈,就会不自觉地被拉进各种各样的项目方群,被邀请参加各个项目的推荐会。而且他身边有很多和他一样的小散,都是以“暴富”的心态开始接触加密货币的。结果身陷泥潭,欲罢不能。越是想回本,赔得就越多。像阿杰一样的数字货币投资者,正是币圈韭菜们的最真实写照。可以说,在币圈99%的韭菜都是赔钱的,1%的韭菜因投资比特币有所赢利。如今,依然活在币圈的韭菜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佛系持币者,他们长期持有以比特币为主的主流数字货币,等待上涨机会。另外一种,混迹各种圈子,继续玩着以小博大的游戏,期待某一天能大赚一笔。币圈处处坑,有几个韭菜能避开的呢?社群=韭菜庄园
Lens Protocol Profiles持有地址总数突破10万:2月8日消息,据Dune Analytics数据显示,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持有地址总数已突破10万,其中9.78万个地址仅持有一枚Lens Protocol Profiles NFT。此外,63.8%的持有地址在Lens社交平台仅有不到10次互动(帖子、评论或镜像),41%的持有地址互动间隔大于3个月。[2023/2/8 11:54:58]
在币圈,韭菜的命运就是被收割。1CO大火之时,项目方通过名人站台、媒体宣传、微信营销等手段就能轻易收割一大批韭菜。经过了币市牛转熊的历练,韭菜也成长起来。以往的忽悠手段已经不那么管用。于是,各种社群应运而生。他们与项目方合作一起收割韭菜,可以说现在的币圈社群,对项目方而言就是一个又一个大“韭菜庄园”。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市场环境的转变。去年熊市,一大批韭菜已阵亡,而项目方急切需要新韭菜的入场。这给社群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币圈社群主要来自于以下三个渠道:一是区块链媒体的转型。2018年上半年在资本的追捧下,诞生了一大批区块链媒体XX财经。然而在长熊之下,这些媒体前期融资的钱早已败光,如今能存活下来的已十不足一。尽管这些媒体早已没有了原创能力,依靠快讯功能依然能混迹于币圈。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依赖早期积累了一些粉丝,配合项目方搞一些地推活动。久而久之,这些媒体逐渐地发现这样做比直接拉广告更容易赚钱,于是借媒体之名安心地培育起韭菜庄园。重要的一点,如今韭菜对项目方早已不那么信任,反而媒体的角色更容易让韭菜们接受,项目方通过媒体的渠道割韭菜,虽然成本要高很多,但更直接,更快速。二是其它行业社区转战币圈。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大热,也随之火了一大批各色社群。最著名的属徽商社群,还是炒房群,炒股群,电商群……可以说,各种各样的社群已遍布着我们的生活。但随着不同行业的景气度起起落落,社群也是在不停地变换着角色。这两年区块链大火,这些社群进入币圈也不奇怪。但一个不变的真理,赚钱的永远是社群组织者们。三是盘自带社群。今年,最火的币大都是币。项目方借区块链概念,玩的却是那套模式。这些项目自身自带流量,一个项目发币会迅速的完成私募。然后上所割一波韭菜就走人。甚至有的盘一个月能发2-3个币。这种币非常隐蔽,让人防不胜防。危害性也是极大的。项目方=韭菜收割者
ARK Invest报告:预测到2030年之前比特币价格将达到100万美元:金色财经报道,ARK Invest在其“2023 Big Ideas”研究报告中表示,尽管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但公共区块链仍在继续孕育多种革命,其中之一就是比特币。
在ARK看来,尽管2022年动荡不安,但比特币的基本面良好,因此预计其在2030年结束之前仍将达到100万美元。
ARK写道,由中心化交易对手引起的传染提升了比特币的价值主张,去中心化、可审计性和透明度。它的网络基本面得到加强,其持有者基础变得更加关注长期。ARK通过指出更高的哈希率、长期持有者供应以及与之前的衰退相比非零余额来支持这一说法。
ARK称,由于这种基本面稳健,比特币的表现继续优于传统资产类别。从五年的复合年增长率来看,比特币平均上涨了272%,而全球股市上涨了6.1%,全球债券的收益率为1.4%,黄金上涨了2.2%。[2023/2/1 11:41:22]
项目方与韭菜的关系,用一首老歌《想说爱你不容易》中的歌词来形容十分恰当。韭菜对项目方:“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气。”项目方对韭菜:“想说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只有伫立在风中想你。”区块链的项目分为链圈项目和币圈项目。前者有实体经济做支撑,应用区块链技术不过是解决企业或行业发展中的痛点。基本上这些项目都没有发币,即便像FaceBook、摩根大通……这样的企业想要发币,也都在关注监管方面的动向才会考虑下一步的行动。后者则恰恰相反,大都是先发币私募融资,然后在去创业。这种创新的融资方式,让很多人投入了区块链创业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币圈项目是不折不扣的韭菜收割者。这些项目的崛起都是源自于韭菜们的贡献。早期的币圈项目,在发币前就可以融到大笔资金,发币后遇到牛市又能大赚一笔,因而他们有着雄厚的老本,即便遇到熊市也能存活下来。后面的一些项目就没那么好运了,只能依靠私募和二级市场炒作牟利。这样的项目往往经不住熊市的考验。结果不是跑路就是倒闭。玉红的话更为一针见血“很神奇的事情是,你会发现这个圈子活下来的往往是不做事的团队,私募完成把资金全部变现,一个人不留即不做项目的团队,也不拉盘市值管理的团队,拿着私募来的钱每天吃吃喝喝的子反而就过的很好。”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状是,币圈项目目前还不能依靠自身的造血功能活下来。因而所有币圈项目的生存法则:要么前期能融到大笔资金,要么能维持币价的持续走高。前者现在起来难度很大,现在只有极少的优质项目会获得资本的青睐。而后者基本上不可能实现。就算币王比特币也有大幅度的起落。我不愿意怀疑每一位区块链创业者的初心,但如果项目不能尽快实现赢利的话,死亡是早晚的事儿。交易所=韭菜收割机
美国民调:美国人对商业的积极看法跌至14年来的最低点:9月9日消息,据国会山报报道,周五公布的盖洛普民调显示,由于历史性的通货膨胀,今年美国人对企业的看法大幅下降。调查发现,36%的美国人对企业持积极看法,低于疫情前的45%。这是自2008年大衰退以来的最低水平。这种不满情绪似乎源于创纪录的食品、能源和房地产价格。对食品杂货行业的好感度比去年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为调查以来的最大降幅。对房地产行业的好感度下降9点,为第二大降幅。只有22%的受访者表示对油气行业持积极看法,低于去年的28%。29%的受访者表示对电力和天然气事业持积极看法,低于去年的36%。(金十)[2022/9/9 13:20:12]
如果认为币圈项目方是韭菜的收割高手,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交易所才是最大的韭菜收割机。玉红的自曝就足以说明了这一点。千辛万苦地募集来了6万个ETH,结果被交易所收割了一半。在整个加密货币生态中,交易所绝对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也掌控着绝对的话语权,项目方如果想要上币,除了要交一笔不菲人上币费外,还一定要和交易所搞好关系,以换取交易所在上币时更多的资源支持。牛市时,交易所和项目方相安无事,共同做市一起收割韭菜。交易所靠刷量保证项目不破发,双方在择机做市反复收割韭菜。而到了熊市,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交易所和项目方的关系就没那么亲密了。甚至在联手收割一波韭菜之后,项目方也被交易所收割,血流成河,惨不忍睹。交易所也成为名副其实的韭菜收割机。交易所是离钱最近的区块链创业项目,因此吸引大量的创业者涌入,曾经的蓝海如今早已是血红一片。据coinmarketcap实时数据显示,时下全球交易所数量为20989家,而在交易项目的数量为2904个。这个数字比有些吃惊,不免感叹,狼多肉少,韭菜明显不够用了。而事实上也是如此,在上海区块链周期间,遇到10个人,其中有5-6人是做交易所的,而项目方、媒体、社群和韭菜各1人。可以说,如今大大小小的交易所无一例外地起源自蛮荒,靠割韭菜发家致富的。只不过有了原始资本积累后,有些交易所额外珍惜自己的名声,最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头部交易所。而那些新兴的交易所生存就没那么容易了。每天在外面找各种合作,以各种方式“钓”项目方,直接“三陪”,或给合作媒体或社区高额回扣……无所不用其极。而项目方对于交易所的选择也是两难的。想上头部交易所,但面临着高额的上币费,而且就算可以交出上币费,也不见得能上币,因为头部交易所现在对项目的审查现在十分严格。这也是行业自律的一种体现。而上新兴交易所,项目方最担心的是被交易所割。也可以说,如果真的上了这些小交易所,项目方的噩梦才刚刚开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区块链发展正处于野蛮生长时代,在缺乏监管,信息极度不对称的背景下,韭菜们能做的就是谨慎,再谨慎!在投资界有一句著名的话是:承认错误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而能承认错误,但知错不改是耻辱的。身陷币圈的韭菜们有何感想?甲之韭菜,乙之镰刀。行走在币圈的法则就是这样。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