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货币:中外区块链行业发展路线的分化正在加剧

编者按:本文来自链捕手,作者:龚荃宇,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

从种种迹象来看,国内外区块链行业的发展路径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分化,特别是相比于欧美地区,两者在发展路线、理念与生态等层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这对于判断区块链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无疑是重要的视角。长期以来,中国与海外的欧美等地区都身处在具有显著差异的社会环境与发展阶段,这些原因曾导致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呈现出不同于欧美互联网行业的特征,如今亦导致区块链行业出现类似的境况,且差异化较互联网行业更加突出。在国外,由于许多国家都已经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认可了加密货币作为资产的法律地位,在纳入主流监管范围后具有相对友好、宽松的政策环境与舆论环境,因此围绕着加密货币形成了极其丰富的生态体系,包括发行、交易、支付、托管等众多环节。具体来看,在加密货币发行方面,由于欧美地区多对加密货币持开放态度,众多知名技术人员与金融专家都进入区块链行业并开创加密货币项目,如今多数主流的高市值加密货币项目大多都由海外欧美国家人士主导开发,例如比特币、瑞波币、恒星币等,对当地金融体系形成较大影响。在中国国内,由于加密货币长期不受主流社会的认可,故而国人创办的加密货币项目在人才储备、技术质量、营销宣传等层面都落后于欧美,乃至于一大批不具有技术实力、强营销性的「山寨币」、「空气币」盛行。在加密货币交易领域,海外多国已经发放加密货币交易所牌照,例如美国纽约州已向Bitstamp、Coinbase、Circle、biFlyer等众多交易所发放Bitlicence,可以在当地合法经营比特币相关业务,同时比特币合约、期权交易都可以出现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等传统金融交易所,这使得海外多数民众都有合法合规的渠道投资主流加密货币,主流资管公司也在逐步入场,为加密货币领域注入更庞大的资金体量。由于加密货币交易规模已经达到每日数百亿美元,许多国家都已经对国民加密货币投资的收益进行征税,考虑到加密货币交易额仍在快速增长,对加密货币交易所进行监管的国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财政税收。而在中国国内,加密货币交易行业仍游离于主流监管体系的灰色地带,严格意义上而言多数交易所都在违规经营,这使得国内主流金融公司与互联网公司都与加密货币交易领域保持较远距离,普通民众也需要较高门槛才能进行加密货币交易。在加密货币托管领域,由于该行业的监管缺位以及技术维护门槛较高,许多交易所、钱包方、TokenFund以及抵押借贷平台都存在需求为其储备的高净值加密资产提供第三方安全存储服务,但由于主流加密资产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托管方只有具备足够的背书与资质才能取得托管需求方的信任。在欧美,许多加密货币托管公司都与监管方形成合作以取得客户信任,例如Paxos被纽约州金融服务局获批为信托公司、BitGo由美国南达科塔州银行业务部批准为信托公司,Tagomi、Xapo取得纽约州Bitlicence牌照,由此许多加密货币项目方都会通过与官方批准的前述信托公司合作、保证客户资产安全,此外传统金融巨鳄富达亦推出子公司富达数字资产服务,利用其母公司背书专门为对冲基金、家族理财室和交易公司等金融机构管理加密资产。在中国,虽然许多加密货币钱包推出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其技术亦颇受业内认可,但由于缺乏官方的背书与清晰的机制,多数大额资产持有方仍会心存忧虑,并倾向于使用海的加密货币托管服务。在加密货币支付领域,欧美地区数以十万计线上网站与线下实体店都已经支付加密货币付款,Bitpay、Wirex等加密货币支付公司都取得较大规模,这使得许多欧美民众在商业转账特别是跨境支付场景中获得更加便捷的体验,一定程度会提高企业运行效率、降低成本。而在国内,由于监管对第三方支付的严格管控以及对加密货币的排斥,除了极少数商户尝试性接受加密货币支付,几乎毫无使用场景。除了前述行业间的差异,如同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欧美互联网界创造的购物、支付等模式上进行改造与创新一般,国内的区块链行业也特别擅长于在海外区块链行业创造的概念基础上进行改造,例如诸多交易所在海外提出的ICO模式基础上推出IEO、ILO、IGO等等,又例如诸多公链在海外的POS、DPOS共识机制基础上推出BPOS、POC、YPoS等变种共识机制。当然,在加密货币相关领域的种种现象并不意味着国内区块链行业发展的落后,虽然加密货币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能为社会带去更多便利,但随着其未来规模的扩大,加密货币对主流金融体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而这种影响更多地属于正面影响还是负面影响,政界与学术界对此仍未取得共识,例如多大程度影响高层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多大程度干扰政府进行反与反恐怖主义融资的监管能力等,但以海外多国政府对Facebook发行加密货币的态度来看,多数政府对此持消极态度并抗拒加密货币影响力的大规模扩散。同时,国内联盟链的兴盛之势与落地之广相比海外亦存在领先之处,这种领先主要体现在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基于国家战略驱动或基于技术布局需求,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在实体产业的覆盖度与推进度。例如国家外汇管理局推出的跨境金融区块链服务平台,该项目试图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可信特点解决中小企业跨境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银行提供企业质押物信息是否是真实的和质押物是否被重复使用或超额融资这两项服务,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众多中小型企业从中获益,截止18年12月该平台已完成应收账款融资放款金额折合101.69亿美元,服务企业共计1859家。例如蚂蚁区块链、百度超级链等联盟链已经与北京、杭州等地互联网法院达成合作,这意味着联盟链存证的信息得到司法体系的认可并应用在举证等司法流程,帮助版权权益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例如蚂蚁区块链今年联合浙江省财政厅打造浙江区块链电子票据平台,官方数据显示浙江省在率先应用的医疗场景已有507家医疗机构上链,并使得全省74家公立医院实现省内异地电子票据报销,帮助医院患者能够快速领取医疗报销款。而在国外,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与探索虽然更加深入与前沿,但其应用落地大多还在探索阶段、未规模化推广,诸如高盛、Facebook、Telegram等巨头的区块链计划都未落地,或者集中在链上DeFi等领域进行应用、专为加密货币持有者提供服务,距离普通民众仍有较远距离。当然,国内外区块链生态的分化不仅体现在行业,还体现在对前沿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态度。在欧美区块链行业,代码开源是多数区块链项目所倡导与执行的精神,包括公链、联盟链在内的多数区块链项目都在Github上开源其底层代码。区块链项目开源的必要性在于,它是体现区块链开放透明的最重要特性,外界可以通过开源代码判断该项目的技术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等,同时第三方开发者可以通过开源代码更好地参与到项目生态建设,互联网行业的Linux和安卓系统,以及区块链行业的比特币、以太坊、Hyperledger等一定程度上都由于开源而取得如今的行业地位。但在国内,由于专利思维的根深蒂固、公众对专利的盲目崇拜,以及国家对「自主可控」的强调,多数区块链公司都对申请专利情有独钟,如同专利的数量可以决定其技术的可靠性与强大性一般,甚至许多区块链公司都是在海外开源代码的基础上进行简单修改后摇身一变成为自家的「原创技术」,继而拿去申请专利。尽管在公链层面,许多公链已经在Github上开源其底层代码,但这些公链大多缺乏原创性前沿技术并且行业影响力较弱,选择开源更多地属于象征意义而不具有实质意义。对于国内地位越来越高的联盟链,多数都具有较强的专利思维而没有选择开源,甚至于都没有公开过其记账节点,这使得国内区块链项目在开放透明层面存在明显劣势。19年以来国内虽然已有JDChain与XuperChain开源部分底层代码,但相对国内庞大的联盟链生态而言,这些动作并没有对行业引起整体性质变。考虑到行业的长期发展需要,国内的联盟链或许需要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下更多功夫。由于上述种种,中国与欧美的区块链行业正在朝着两条不同的道路前行,这两条路径各有其优劣势,但总体来看欧美的路径更具有领先性,但在这个充满未知的新兴产业,探索道路还很漫长。在经济发展的探索道路上,「中国道路」在很大程度已经证明其成功,而在区块链、互联网等更多具体产业的道路探索上,中国由于其特殊国情也很难避免其特殊路径的出现,虽然还存在种种问题需要客服,但事物发展的道路从来都不是唯一的,只要坚持以应用落地、服务实体为目的,区块链行业的「中国道路」未来或许也会取得不同于欧美、不同形态的成功。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8:1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