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银行与金融科技:位处十字路口,是携手并进?还是分道扬镳?

编者按:本文来自量化踢马河,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对于金融科技公司和银行关系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它们应该合作还是竞争?金融科技项目能够取代传统金融机构吗?或者说,这两者之间可以互补吗?无论持有哪方观点,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金融科技是当今银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对于我国来说,我们毋庸置疑的选择了让两者合作,就比如央行正在研发的DCEP,就是一个银行与金融科技相结合的典型案例。但是对于许多其它国家来说,对于金融科技的接受速度可能就没那么快了。例如,在白俄罗斯,金融科技还没有发展成一个单独的领域,于是,在没有特定监管规范的情况下,金融科技公司就被迫要遵循与传统支付系统相同的规则,这使得相关创业公司几乎寸步难行。幸运的是,在全球其它积极采用金融科技的先行者的带领下,2019年秋,白俄罗斯国家银行也开始着手就新的支付服务法案进行公开讨论。此次讨论旨在扩大支付基础结构参与者的范围,指定其权力并规范其活动。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金融科技项目面临着疲软低效的市场。一方面,虽然初创公司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可由于缺乏监管以及用户的缺乏,从而使其无法从中获利。另一方面,用户虽然作用广大的客户群,却因为繁琐的手续而不能快速的实施新服务。因此,想要双赢,就必须让金融科技项目与银行相互协助。对银行而言,被趋势所推动着进行数字化转型是痛苦的。例如,数字化要求企业削减不必要的成本。然而,银行却仍将大笔资金投入了房地产,最终形成豪华但却未被充分利用的办公楼。并且采用新技术意味着需要新的人员,银行要么必须将许多流程外包,要么就得雇佣大量IT工程师。可外包会使得银行失去市场份额,同时即便扩大了开发团队,银行的庞大体型与官僚机构也无法使其能够迅速推出新产品。在我国,二维码支付几乎早已是司空见惯的支付方式了,商场购物、饭店结账、乘坐地铁,甚至连部分乞讨者都会竖起一张打印着二维码的纸牌等待施舍了。但在全球其它国家,除了少数商店,大部分商家除了接受现金支付最多也就只能将POS机推给客户,等待其刷卡结账。其实并非他们没有类似支付宝、微信钱包或者QQ钱包之类的便捷支付方式,例如ApplePay和SamsungPay.但可惜至今无法形成有效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将各种数字产品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展示,它旨在成为客户亲密的伴侣和有用的助手。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就是微信,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们可以交流、汇款、购物等等等等。在西方,构成生态系统的核心已经存在,即所谓的BigTech。它们包括了Facebook、Amazon、Google和Apple.由于它们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据,这些公司是能够创建符合其客户需求和兴趣的服务的。对它们来说,银行和金融科技项目可以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吗?在这个问题上,双方产生了意见分歧:监管机构和国有银行对此持怀疑态度,而金融科技企业却坚信这是吸引客户的最终途径。在国际论坛“FintechBorderless:EurasiaDigitalinMinsk”上,参加者们的讨论结果表示:金融业仍然面临许多未解决的挑战,但是,总体前景仍然是乐观的。希望银行和金融科技企业能够找到一条互补共存,携手发展的道路。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7:29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