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复工季现金流之考: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五种模式纾企业融资之困

编者按:本文来自互链脉搏,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钱荒+疫情,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面临生死大考。除了中央调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纾困,来自民间的力量也多了一种工具——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比如疫情期间,北京市发布“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北京金控发布“北京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区块链应用接连上线,前者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账款确权证明,支持中小微企业获得确权证明后在线发起融资需求;后者联合银行向医疗物品生产企业贷款。2月27日,迅雷链总工程师来鑫在互链脉搏举办的线上活动时也表示,迅雷链正在搭建一个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的平台,提供应收账款的登记,以及把合同数据、资产信息等进行上链。区块链和供应链金融的所谓“双链合璧”,是区块链探路许久,并率先有望产业化的一个领域。据互链脉搏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类机构设立的区块链+供应链项目近百例。疫情期间它们也在发挥作用。主体的五模式

企业经营活动的信息流、货品运输的物流、财务统计的资金流以及商品产权变化的商流,在金融机构眼中,都是资产,都可以和金融资产进行兑换。但传统的供应链体系下,企业的这种资产被困于局部,无法和其他企业产生信息交换,这就造成了很多中小企业的这类资产真实性、可靠性及价值性无法判断,换取不了金融资产。但基于区块链可追溯、上链信息可信的特点,企业的上述资产从哪来到那去,和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资产关系如何都一清二楚,信用可以通过这条链进行延伸,因此更多的企业能够换取金融资产,产生更普惠的金融服务。这类服务一方面是企业所需,另一方面是政府推动,很快,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的结合成为区块链应用落地的最大场景之一,并有了产业化的雏形。根据主体不同,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出现了五种模式。在中国,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结合的探索早期是银行家们开始实施的。2017年,农业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贵阳银行、华夏银行和平安银行都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金融产品,如下表:

然而,银行主导的上述项目雷声大,雨点小。在发布后,大都没有了后续进展。或许是因为一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项目,需要后续花力气去运营,包括联系供应链上的各方,针对某个行业特点,进行上链的系统开发。更重要的是,银行本身并不是资金需求方,有传统业务支撑,其动力不足。2018年,区块链技术公司联合没有商业银行牌照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发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产品。相比银行,互联网金融公司原本就是为中小企业服务,在P2P业务受阻后,也需要新的商业模式。

2018年8月,趣链科技开发的飞洛供应链金融和复星金服、西美金服开展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合作。次月,云象区块链和泽金金服合作。区块链公司提供技术,互联网金融公司有实体产业已知的客户,比如复星金服拉上了阳光印网,西美金服找到了中天建设,还有泽金金服汇同康佳集团。其模式是依托核心企业,将核心企业的信用,通过区块链技术传递给其他中小企业。金服公司本身就有合作的金融保理公司提供资金支持。事实上,在供应链金融的这条链上,互联网金融公司存在的价值并不大。区块链公司和产业龙头直接对接,再拉金主即可解决问题。于是,2018年之后,产业公司主导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项目多了起来。

比如今年年初,浙商中拓和云象区块链合作,依托浙商中拓核心企业,联合中大地产、浙江交投集团解决企业经营融资问题。去年,众享比特和聚量集团合作,推出了易融星空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系统,据披露,该系统的合作单位非常多,包括万邑通、南通星系等大型电商平台;与国信云服、南大区块链研究院等物联网技术研究机构;与胎大王、万达集团等传统产业企业;与中储国际物流等物流企业等。另有一些实体企业,甚至自己开发区块链技术,建立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中企云链、国家电网。

中企云链是由中国中车联合中国铁建、国机集团、航天科技、中船重工、鞍钢、中国铝业、中远海运、招商局、中国能建、铁路物资等11家央企,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储银行2家金融机构,北京首钢、北汽集团、上海久事、厦门国贸、云天化、紫金矿业、金蝶软件、智德盛、北京华联、云顶资产10家地方企业,经国务院国资委批复成立的一家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2015年,中企云链就推出了服务于供应链金融的“云信”产品,如今已经颇具实力。今年年初,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通过中企云链发行了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其披露数据是涉及81家供应商,超700笔业务单据审核量。据云信此前披露的数据,平台注册用户6100多家,融资额超过55亿元。2019年,国家电网正式设立了专职区块链的下属公司——国网区块链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展了“电e贷、电e票”等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已经服务于国网的供应链体系。据悉,疫情期间,国网区块链公司借助区块链多方协同机制,携手各大银行,推出收账款保理融资、物资电商化采购融资、票据直贴等综合性解决方案,为疫情防控企业提供优惠融资服务。自1月30日至2月7日,基于区块链的线上产业链金融平台已为5家生产防疫用品的中小微企业放款1949万元。如果说,中企云链和国网区块链还需要金融机构配合,那么市场又出来一类主体,它有技术,有金融,还有可控的产业生态。

2018年10月,平安壹账链开发了壹企链智能供应链金融,服务于平安集团及其生态企业包括中小银行互联网金融联盟、正大集团等。2019年1月,阿里集团旗下的蚂蚁区块链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双链通”高调出世,目前已经服务于中科大旗、哈啰出行等。本次疫情,成都百脑汇的个体工商户实现了通过该系统向成都银行的贷款。未来进一步去中介化?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虽然已经出现了那么多案例,但是据互链脉搏了解,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仍重重困难。比如很多产业分散扁平、各自为战,链条很短;比如很多产业没有绝对龙头,缺乏核心企业;比如很多产业主要是用脑,订单少,但金额大等等。它们都很难加入某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系统。另一方面,已有的区块链+供应链系统也是半条腿走路。将区块链引入供应链金融都会标榜: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从实践来看,后者确实是达到了。比如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数据,资金方大大提高了审核效率。“双链通”公布的最新案例,整个链路上的核心企业产生的付款,由核心企业来签发一个付款凭证,各级的供应商之间基于真实的贸易去支付这个付款凭证,其实如果小微企业手里有这个付款凭证,就可以向同在链上的银行在线申请贷款。而且这个贷款不需要见面,不需要像银行过去发放贷款一样到柜台办理有各种各样的手续和周期,此外基本上全部都是线上化,且效率非常高,最快可以达到秒级放款。但融资成本方面,却没有下降多少。中企云链做过一个理想的融资成本测算,使用云信系统,整体成本4.35%,地域银票的7.5%和商票的8%。

但据一家很早就开展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科技企业负责人介绍,系统真正跑起来,资金方扩大了贷款覆盖面,但融资成本并没有怎么下降。主要原因是,目前的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系统,相关的业务方一个不能少,各方也都有自己的利润追求。虽然整体减少了审核成本,但也增加了系统开发和维护成本。即便融资成本下降,但债权方还是尽可能扩大利润率。要实现更大的覆盖面,更低的融资成本,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还需要两次大版本的迭代。第一,竖链基础上增加横链。现有的供应链都是某个产业的纵向竖链,比如汽车产业,有整车、配件、原材料、销售、后市场等,是一条汽车生产销售的产业链。如果供应链增加横链,比如汽车经销商和它打广告的传媒公司、做活动的会务公司、给员工办社保的劳务服务公司、生产员工制服的服装厂等打通,那么普惠金融的范围会更广。很多竖链和横链,通过跨链通信,即可实现链网,全覆盖的链上金融即有可能实现。第二,进一步去中介。从前述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主体变迁可以看到,去中介正在进行,比如去掉了金融科技公司、去掉了技术公司。然而整个供应链金融体系中,最大的中介——放款机构没有丝毫动摇。放款机构获取的利润,也是整个系统中企业融资成本的最大头。在非区块链体系中,放款机构承担着借款人还不了款的风险,并且作为信用主体,要保障资金的安全,给公司资金委托人兑付。高融资成本支撑它如此经营。而区块链的加入,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的支持,其风险可以降低,乃至不需要放款机构。投资人通过该系统实现新一代的P2P实现金融资产的转移。剔除了金融机构这个大中介,企业的融资成本或能大幅下降。可以看到如今在以太坊上,DEFI正在探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6:81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