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孟岩:产业区块链+数字资产+金融=满盘皆活

编者按:本文来自巴比特资讯,星球日报经授权发布。7月17日,“新生?澳门产业区块链协会成立大会”在横琴召开。通证思维实验室发起人、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带来以《数字资产为产业区块链画龙点睛》为主题的演讲。孟岩通过2个案例,阐述了当下产业区块链的困惑,那就是:如果将产业区块链理解为分布式可信数据库,而这个数据库只用来承载数据信息,这套系统在商业逻辑上存在缺失,企业家们最终会质疑区块链在其中的必要性,以及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哪里?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孟岩提出了一套数字资产视角下的区块链应用架构。第一步,通过产业区块链的交叉验证和可信存储的方式,将“可信数据”生成为“可信通证”;第二步,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法律程序,将“可信通证”转化为“可信数字资产”。第三步,有了可信的数字资产,就可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或者进入到DeFi,在这个新的数字资产基础设施中流转。

以下为演讲内容精编,由巴比特整理发布:数字资产研究院一直聚焦于“数字资产”的研究,而近来中国区块链的大方向是“产业区块链”,因此我一直在思考:产业区块链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数字资产能够扮演什么角色?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2个真实案例,但不方便透露项目名字。通过2个真实案例,探究产业区块链的缺失一环

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数字经济的下半场是要素市场的数字化:9月17日上午,火币大学全球区块链领导者课程(GBLP)第六期产业模块正式开课,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火币大学顾问孟岩以《数字资产与通证经济》的主题为学员们带来授课。

孟岩表示,历经20多年的互联网上半场已经结束了,在互联网的上半场主要解决产品与服务市场数字化的过程,而数字经济的下半场是要素市场的数字化。2020 年之后,互联网将变革要素市场,企业组织员工和产业生态协作的基本方式将发生重大变化。数据要素化将改变经济增长逻辑和财富分配逻辑,所有生产要素都要折叠成为数字资产,这个折叠过程需要可信数据机制,也就是区块链。[2020/9/17]

第一个案例,是一家由华侨在海外创建的木材企业,在当地占据着相当的市场份额。这个华侨企业家了解到在习主席号召下,中国将区块链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高度,产业区块链得到空前发展。因此,他对区块链技术非常感兴趣,希望通过区块链激励木材资源的生态可持续开发及交易。为此,他在疫情期间特意飞回国内,接触了很多区块链企业和学者。然而,他和我坦率的讲:“越聊越困惑”。作为一个成熟商人,他对于该产业的商业逻辑非常清晰,但当他听大家讲产业区块链的思想时,却感到似乎有逻辑不通畅或者不完整的地方,让他觉得这件事时机并不成熟。为什么会这样?请允许我卖个关子,先和大家分享另一个案例。第二个案例,是一个将区块链用于钢材供应链,进行全流程管理的项目。具体来讲,当钢材入库时,视频监控会对车辆识别和拍照,将物流信息上链;当钢材存储时,仓库会通过电子围栏技术进行监控,一旦钢材越过监控区域,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当钢材吊装时,现场会进行铭牌识别和检验。也就是说,从物流到仓储,钢材供应链的整个流程都在区块链上进行了存证。实际上,我们还可以将区块链延展到钢材下游交易的环节。如果我们将产业区块链理解为分布式可信数据库,这个项目已经很完整了,因为大量信息已经有效记录了。但这个项目的参与方之一向我表达了和那位华侨企业家相似的困惑。那就是,我将所有信息有效载入区块链之后,数据的确不可篡改且更好追踪了,但是它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效益呢?产业区块链+数字资产+金融:满盘皆活

孟岩:数字资产化的“自证清白”是区块链的优势所在:近日,在“新基建新机遇:区块链分布式存储行业大会”上,CSDN副总裁、通证思维实验室发起人孟岩表示,“中国在全世界经济增长中速度最快、质量最高、规模最大,而且我们还有好的资产,在产业区块链方向,把区块链技术如资产创造、交叉验证等运用在国内生产当中,把我们庞大的固定资产进行数字资产化,这个过程就可以‘自证清白’,‘自证清白’就是区块链的优势。设想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你创造数字资产的时候,你不再需要有一个委员会审批,你可以根据这个委员会所制订的一系列规则下,自主创建,链上验证,自证清白。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在供应链领域的应用,前景不可限量。”(中华工商网)[2020/8/13]

我们不得不承认,如果仅将产业区块链视为一个可信分布式数据库,就会遇到很多挑战,企业家们迟早会提出这样的疑问:合理的应用场景到底是什么?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在哪里?对实体经济到底有什么支持?为什么不能使用中心化系统解决相同的问题?为什么不使用云系统解决相同的问题?就算你能说通所有逻辑,在如此多合作方的情况下,究竟该由谁牵头、由谁来启动呢?

声音 | 孟岩:区块链技术可有效解决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矛盾:据新华网消息,2019第六届金融企业社会责任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数字资产研究专家孟岩在论坛上表示,区块链技术则可以有效解决数字经济发展的若干矛盾。传统中心化解决方案有其优势和不足,优势在于简单、高效、成熟,不足在于高风险、封闭垄断、数据价格失真、数据产权模糊。而区块链是一套方法和机制,通过分布式记账,跨利益边界部署,满足各实体之间对等协作的需求。孟岩表示,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创建了“诚信特区”的“信任机器”,主要体现在,密码数字对象(通证)不可复制、权属明确、响应式数据整合保证数据产权清晰、交叉验证确保数据真实可信、激励和交易体系为数据资产定价。[2019/12/22]

如果这些问题不得到解决,企业家要么在投资之前看到痛点所在,“因不了解而来,因了解而去”;要么就在落地之后感到疑惑“究竟我花了这么多钱得到了什么?”

声音 | 孟岩:中国完全可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变革的领头羊:10月26日讯,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孟岩发表评论:首先是很激动、很兴奋,这是改变行业、改变世界的一天。习主席站在战略和时代的高度上,一锤定音,给中国区块链发展确定了方向。我们在这个行业的逆境中奋斗了两年多,即使在被误解的艰难时刻中,也没有放弃和动摇,就是因为我们不但相信区块链的潜力和未来,也相信中国区块链能够迎来这一天。现在我们非常有信心,在习主席的定调之下,中国完全可能成为全球数字经济变革的领头羊。

其次,我们觉得要客观估计我们面临的局面,我们事实上已经处于一场数字经济军备竞赛当中,既要充分估计其挑战,也要有充分自信。Libra 推出之后,我在一些内部交流中,将 Libra 比作数字经济时代的太空竞赛、星球大战计划,急切的期盼我国能够发挥体制、人才和技术的优势,积极迎战,并且相信这样的竞争,虽然将会很激烈,但最终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和世界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启动新的经济增长引擎,让老百姓过得更幸福。我没有想到我们国家能够这么快的作出反应,这是非常令人振奋的。但与此同时,不要低估这件事情的难度和挑战性。

第三,越是繁花似锦、掌声雷动的时候,越是要冷静。习总书记讲话消息发表之后,很多人又开始念歪经,说实在的,看到的某些言论令我担忧。我想提醒整个行业,今天这个局面来之何其不易?如果不加强学习,加强自律,真正理解国家战略,还是沿着之前一而再、再而三被证明是走不通的死路去胡搞,恐怕这来之不易的局面会被玩坏,那时候不单是我们这个行业追悔莫及,而且可能会危机中国数字经济战略的大局。

第四,这一次我们有信心,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思想理论体系上,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应用实践,我们有能力跟老外华山论剑,有能力创造出一批世界领先,出现一大批世界级的科学家、企业家和学者。当然,我认为这一切要在充分对外开放的前提下进行。开放是高水平竞争的必要条件。我本人希望跟大家一起把区块链通证经济、自协组织、开放金融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化、方法化、学科化,不但在中国取得成功,而且获得世界的认可和尊敬。[2019/10/26]

声音 | 孟岩:开放金融技术设施等是通证经济的三个主攻方向:杭州市金融办指导,巴比特主办的2019全球区块链(杭州)高峰论坛上,通证经济发起人 CSDN副总裁孟岩认为目前通证经济的发展有三个主要方向:开放金融技术设施、开源监管、开放的通证模型。不过他认为只是通证经济是一种手段,其目的是开放金融。现如今,在这三个方向中基础设施发展的最好,但是走的依旧很艰难。此外他还强调道,开放的通证激励模型需要由企业家来决定。[2019/5/17]

如果将“数字资产”引入进来,所有人都会意识到,这件事非区块链不可。我们不禁思考,数字资产是跑在分布式账本里的,账本也是一种数据库。当这个数据账本用来记载物流信息、库存信息时,最后的结果就让人感到困惑。但是,当数据账本用来记载价值、票据、资产时,整个逻辑就打通了。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比如说,上文提到的钢材供应链项目,并没有停留在那个疑惑阶段,而是向前做了一件事,就是“数字仓单”。数字仓单本质上是一种票据,也是一种资产,这种资产显然是数字资产。当该项目利用区块链上已经存储的可信数据产生数字仓单后,数字仓单作为数字资产的真实性和价值被各方接受,那么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配套的金融服务。至此,整个应用的目的和意义变得非常清晰、满盘皆活。具体来讲,当借款人,即钢材的当前拥有者,以钢材作为抵押进行贷款的时候,他会在区块链里创建一个“通证”,将通证的启动设为“待确认状态”。紧接着,流程的各个参与方,包括物流、仓储、质检等相关人员,可以核查自己的信息系统,判断通证里的信息是否真实并予以确认,确认的方式就是“数字签名”。最后,经过金融机构保险管理员的确认,它就将从一个普通“通证”升级为代表数字仓单的“数字资产”了。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个模式——自主式的资产创建过程。也就是说,在规定一套资产创建的规则后,所有人基于区块链相互协助,利用其公开、透明、可信的数据特性,自主创建资产,并且可以自证清白,这彻底改变了过去资产的创建和确认的过程。

如此一来,有一个巨大的好处,是让我们得以轻松得到某类数字资产,哪一类呢?我先和大家对资产进行下简单的归类:第一类是“优质资产”,包括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的贷款,以及具有充分抵押的企业资产,这类资产不缺金融支持,轮不到区块链去解决;第二类是“劣质资产”,比如引爆2008年金融危机的次贷,这类资产本就不应该被打包成金融产品;第三类是“灰质资产”,这部分占比是最大的,情况也较为复杂。很多企业明明有很多好资产,却难以证明,金融机构需要花费很复杂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去认定。在这种情况下,前文所述的区块链就发挥了巨大作用,它构造了一套自主创建、交叉验证、自证清白的数字资产创建模式。值得一提的是,我和朱嘉明老师对此事进行过交流,我们一致认为,现在还没有到给“数字资产”下定义的时候。即使我们搞了这么多年,也没有人能很清晰地说清楚什么是数字资产。但至少我们看到,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创建一个合格的资产,我们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可以想办法创建出来。从创建到流转,数字资产视角下的区块链应用架构

当数字资产被创建出来后,下一步就是流转。流转也是一个多方协作、相互验证的过程,我这里不详述了。我想请大家注意的是基于区块链的这套账本,在传统金融机构审批过程中仍面临成本较高的问题,因为现实世界中还有太多信息没有上链,需要中心化的金融机构进行大量的人工调研和审核,反而降低了效率。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尝试提出数字资产视角下的区块链应用架构。第一步,通过产业区块链的交叉验证和可信存储的方式,把可信数据转化为可信通证;第二步,通过必要的技术手段和法律程序,将可信通证转化为可信数字资产。特别要说明的是,这一步不能完全依赖纯技术手段解决,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合是必要的。第三步,分为2个方向。第一个方向是上文案例指出的,有了可信的数字资产,以及现实世界法律法规保障和相关制度的配合,可以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第二个方向是一种新出现的模式,就是进入到DeFi中,在这个新的数字资产基础设施中流转。当然,这两个方向也有结合点,传统金融机构可以参与到DeFi应用当中,DeFi也可以到传统金融机构中寻求服务。通过这套模式,我们是不是就可以为产业区块链的当下困惑,寻求到一个解决方案呢?我们可以把“产业区块链+数字资产”看作是获得未来金融支持的成本较低、效率较高的新模式。另外,我想提醒大家的是,DeFi正迅速成为全球开放金融基础设施,但行业的发展是有时间周期的,DeFi目前在法律监管方面的问题,巴比特昨日刊登的朱嘉明老师专访中也有提及。总之,法律、技术、应用的逐步落地,将助推着我们的产业浪潮不断向前,并最终将支撑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成为主流。我有两个感受:一方面,我对今天所描述的这套数字资产视角下的区块链应用架构的基础思路,持有巨大的信心;另一方面,在了解国内业界同仁对于明年、后年的落地方向后,我有一种紧迫感。当我们站在构建上述基础设施的视角审视当下时,会觉得一些规划未免有些“井底之蛙”了,我们是否需要重新反思一下,现在应该做什么?因为如果我们的基础设施落后,而在应用层面想诸多问题,最后将是一场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6:96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