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2:憋大招的最后都死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橙皮书,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最近在看一本书《蚂蚁的故事:一个社会的诞生》。这种昆虫最有意思的一个特点,是广泛存在的社会性和集群化的生活模式。比如他们有不同的社会阶层,每种身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因此蚂蚁拥有非常强大的协作能力,使得社群能在树冠层建立起一个非常庞大的巢穴,巢穴里还能构筑出非常复杂的通道和不同层的“房间”。而这种建筑上的奇迹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发生的呢?其中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蚂蚁不是一开始就规划好要把巢穴建成一个大迷宫的。它们是根据整个社群的需求,慢慢建立起越来越多层的房间。这些不同的楼层和房间,需要借助树叶作为材料,通过许多只蚂蚁连成一条链,咬住两片不同的叶子,然后用幼虫的丝“粘合”住。

Worldcoin:零知识证明可以保World ID的使用不与任何生物识别数据或虹膜代码绑定:金色财经报道,Worldcoin官方发文称,当一个人使用他们的World ID时,零知识证明 (ZKP) 可以防止第三方知道该人的公钥或跨应用程序跟踪他们。ZKP 还可以保护 World ID 的使用不与任何生物识别数据或虹膜代码绑定。[2023/8/14 21:22:47]

慢雾:共享Apple ID导致资产被盗核心问题是应用没有和设备码绑定:5月19日消息,慢雾首席信息安全官23pds发推表示,针对共享Apple ID导致资产被盗现象,核心问题是应用没有和设备码绑定,目前99%的钱包、交易App等都都存在此类问题,没有绑定就导致数据被拖走或被恶意同步到其他设备导致被运行,攻击者在配合其他手法如社工、爆破等获取的密码,导致资产被盗。23pds提醒用户不要使用共享Apple ID等,同时小心相册截图被上传出现资产损失。[2023/5/19 15:13:08]

而这一切的开始,往往是因为有一只蚂蚁觉得巢穴内太挤了,它被逼的往旁边走,然后就不时去拉拉树叶的边缘。然后其他蚂蚁看到后,有几只也加入进去。随着树叶慢慢上卷弯曲,又引起了更多蚂蚁的注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无数蚂蚁把身体连成一条线,齐心协力把两片叶子拉在一起。整个过程是:工作引起成功——成功引起继续工作——继续工作引起更大成功。

Azuki发布PBT标准,支持将现实物品绑定到链上实现Scan to Own:10月18日消息,Azuki发布Physical Backed Token (PBT),一种开源的Token标准,支持将现实物品绑定到以太坊区块链上。其特点是去中心化的身份验证和跟踪实体物品的所有权沿袭,流程完全在链上,不需要中心化服务器。

据悉,第一个PBT应用是BEAN芯片,这是一种物理加密芯片,可以自我生成非对称密钥对。

PBT使硬件能够创造新的体验,Azuki称之模式为Scan to Own。即如果物理物品被出售或赠予一个新的所有者,那么后续所有者就可以“Scan to Own”同一物理物品,从而实现PBT从前一个所有者到新所有者的去中心化转移。[2022/10/18 17:29:44]

来源:《蚂蚁的故事》插图蚂蚁的这种建筑方式让我想到,要构建一个远比自身庞大的复杂网络,通常需要的是不断叠加的过程。而最开始的那部分原始工作,不见得必须是多么壮志豪言的大计划,只要能引起一小部分人注意,然后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构建就行了。我之前写过TCP/IP的协议战争,有类似的地方。一种是像TCP/IP那样快速拿出一套可用、小的工作成果,然后不断叠加修正。另一种是像当时TCP/IP的竞争对手OSI那样,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但憋了很久的大招最后好几年过去了就是做不出来。在一个需要社区、需要协作的复杂网络里,工作能否引起别人注意,可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人类在计算机领域里的开源运动,和蚂蚁筑巢的方式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我看来,当初在论坛上发帖、仅仅只是抱着跟大家分享下自己写的操作系统的Linus,正是第一只让自己的工作成功引起别人注意的蚂蚁。因此,我有一个非常主观的个人判断:在区块链领域,憋大招的最后往往都会悄无声息地死去。反而是那些不太完美的、但工作成果能马上给别人带来好处、能够自发吸引一小部分开发者志愿加入的开源项目——并且以开放性和低门槛的参与方式,允许别人在其之上继续叠加工作成果的项目,最终有机会创造出更伟大的成果。环视下你的四周,在你身边,谁会是crypto这场“新开源运动”的那一只蚂蚁?欢迎留言分享你的看法。——Retric,2020.11.02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7:71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