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来自金色财经,Odaily星球日报经授权转载。据欧科云链OKLink数据显示,截至1月19日13时50分,当前以太坊2.0存款合约地址已收到260.02万ETH,占以太坊当前供应量的2.27%,近24小时抵押合约余额新增36192ETH。以太坊在近两个月内,已经成为了加密货币领域最值得提起的一项成就。作为以太坊PoW挖矿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共识实验,以太坊信标链是成功的。目前来说,以太坊信标链已经是最大的PoS链,并且1个月来运行稳定。等待信标链彻底成为以太坊的验证核心。基于以太坊信标链的staking生态或将成为与以太坊PoW挖矿生态规模媲美的产业。不过很明显,以太坊2.0staking的收益率可能与以太坊PoW挖矿收益率相差较大。在总出块量恒定的情况下,PoS的奖励随着验证者的增多,收益率会减少很多。与PoW挖矿的投入不同,PoS的投入成本可以降低较多(但有些参与门槛可能更高)。从目前以太坊2.0staking的业务布局,我们可以窥视一些以太坊2.0staking的产业格局。以目前以太坊1300美元左右的计算,如果直接投入32ETH,当下的年收益率超过10%。收益如下图:
以太坊Layer2上总锁仓量回升至50亿美元上方:金色财经报道,L2BEAT数据显示,以太坊Layer2上总锁仓量(TVL)回升至52.6亿美元,7日涨幅达12.31%。其中锁仓量最高的为扩容方案ArbitrumOne,TVL约26.8亿美元,占比51.06%;其次是Optimism,锁仓量为14.4亿美元,占比31.21%;第三为dYdX,锁仓量为3.81亿美元,占比7.25%。[2022/10/30 11:57:04]
从这个收益率看,PoS收益远不如以太坊PoW,在gas较高的情况下,以太坊PoW矿工的收益更高于常态。从参与方式上看,以太坊2.0有4种参与方式,是通过平台方的参与业务区分的,分别是其stakingpool、runaValidator、Validator-as-a-Service、ExchangeStaking。这四种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成本支出和收益变化。据stakingrewards统计来看,四种参与方式概率如下:
前1000以太坊巨鲸过去24小时加仓前10 Token排名,BUSD居首位:3月7日消息,据whalestats.com数据,前 1000 以太坊巨鲸地址在过去 24 小时加仓前 10 Token 中,BUSD 居首,FTM、YFI 分别居第四、第九位。[2022/3/7 13:41:52]
摩根大通:以太坊转为PoS共识机制将提高采用度:在近期的一份报告中,摩根大通的两位分析师表示,以太坊转为PoS共识机制将提高采用度,因为机构和散户投资者将利用Staking带来的高收益。目前所有加密货币Staking产生的年收益预估为90亿美元,该报告预计,在以太坊转变为PoS共识机制后,这个数字可达到200亿美元,到2025年,所有加密货币的年质押收益可以达到400亿美元/年。报告还指出,币价波动率下降和能源消耗下降将成为重要的推动主流用户采用以太坊的因素。(Crypto Briefing)[2021/7/2 0:23:40]
数据:以太坊节点数超越比特币节点数 领先约1%:Ethernodes数据显示,目前有11259个以太坊节点处于活跃状态,这比比特币的11136个节点领先约1%。以太坊的节点数今年第一次超过比特币是在9月初。在过去的两周左右,以太坊的节点数量增加了50%以上。[2020/12/1 22:42:23]
以上的参与方式,其中自运行验证者客户端收益最高,超过11%,但运行验证者客户端,需要保证客户端运行稳定,不因客户端、网络不稳定造成投票出错导致被罚没ETH。个人运行验证者存在不稳定的风险,而其他三种方式就更加集中化,并且由专业平台提供运维,个人运行验证者的风险会被降低,但因为专业平台的成本,平台要收取相应的手续费。除了风险之外,采取其他三种专业平台方式staking,最大的优势是让参与门槛降低。如果个人运行一个验证者客户端,必须直接存入32ETH。而使用staking平台,最低参与可降低到0.1ETH。但也有不同的服务者业务要求,例如Attestant最少投入1000ETH,而Avado则是一次性收费1900美元。目前已公布的通过各渠道存入的ETH数量如下:
目前可见的是通过交易所Kraken提供的stakingETH数量最多,超过总量的17%,其次是通过staking服务商Staked存入的超过11%。
几个月来,整个以太坊2.0的ETHstaking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在ETH被更多机构看好之后,参与以太坊2.0的用户会更多,但目前以太坊2.0挖到的ETH并不能直接变现。未来会存在市场因供应量变化导致的价格平衡时期。经历过市场波动最后才能让产业更加稳定。这也是以太坊网络未来稳定的基础,是值得期待的新加密网络的核心部分。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