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intelegraph6月22日发布的文章中,使用了这样“危言耸听”的标题:《自动做市商AMM已死》。这篇文章阐述了核心的3个观点:1.AMM模式最大的受益者不是LP而是套利者。2.因为LP转向了新的侧链、2层上运行的AMMs,使得流动性更加分散。3.为了节省Gas费提高交易效率,交易者和开发者会涌向2层建立DeFi应用程序,在底层链上AMM之间的流动性战争将在新的战场进行。与其说“AMM已死”,不如说新的流动性争夺战已经在Layer2拉开序幕。在以太坊真正突破性能上限,落地链上分片ETH2.0之前,L2赛道的热度还会持续攀升,在L2上部署的DEX也将更多。相信L2+DEX将会成为新的里程碑,因为它们安全性更强、速度更快。与此同时在L1上资金向头部项目聚集效应也越来越明显。
Polygon zkEVM已修复阻碍L1资产桥接至L2的漏洞,没有资金面临风险:5月29日消息,Scroll 区块链安全研究员 iczc 发推称,在 Polygon zkEVM 中发现一个漏洞,并获得来自 Web3 漏洞赏金平台 Immunefi L2 漏洞赏金。该漏洞导致从 L1 桥接至 Polygon zkEVM(L2)的资产无法在 L2 中正确认领,从而阻碍了 L1 至 L2 的资产迁移。
iczc 在处理认领交易(claim tx)预执行结果的代码逻辑中发现,恶意攻击者可以通过将 Gas 费设置为非零来绕过对认领交易的「isReverted」预执行检查,使其可以通过发送大量低成本的 claim 对定序器和验证器进行 DoS 攻击,从而增加计算开销。此外,交易不会在执行后立即从池中删除。状态从「待定」更新为「选定」,并继续存在于 PostgreSQL 数据库中。目前,只有一个可信的定序器能够从交易池中获取交易并执行它们。因此,另一个漏洞是通过发送一个失败的交易来恶意标记任何存款数。这将导致正确使用存款数的 认领交易被拒绝,因为存款数已经被使用。这使得新用户无法使用 L2 网络。Polygon zkEVM 团队通过删除认领交易的特定 gas 逻辑,修复了这一漏洞,没有资金面临风险。[2023/5/29 9:48:40]
为什么L2对众DeFi项目们如此重要?
Gnosis联创发表“关于Layer 2局限性”演说, 讨论关于L2技术限制、中立性等问题:3月6日消息,以太坊基础设施公司Gnosis联合创始人Martin K?ppelmann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以太坊丹佛大会ETH Denver中深入探讨 \"关于Layer 2局限性(The Limits of L2)\" 的内容,讨论了关于技术限制、中立性问题、缺少L1僵化带来的挑战、本地资产的安全性,以及针对“以太坊间协议”提出的解决方案。
其中,Martin指出长期来看, 即使被完美实现,L2仍会有一些根本问题: 1. L2只适合状态不会膨胀的应用,比如交易所(只需要交易结果,不需要交易历史),但对于状态膨胀的应用,没办法进行扩容的;2. 在交易成本方面,L2峰值的gas费有时会到1美元以上,即使EIP4844落实(gas能降低90% ),但对于需要gas在1美分以下(sbu-cent)的场景依旧不适用,此外,需求增加后,gas依旧会升高;3. L2在资产退出的问题,如果退出成本超过了用户在L2上的资产价值,小额资产用户可能无法支付退出的gas费,即使所有用户都能负担,但由于宽带限制也会被卡住;4. 部分应用无法被roll up,例如 CirclesUBI、POAP状态太大,无法导出到L1,不可能压缩这个数据并把它放在L1上,所以L2对他们没用。
他还补充道,L2的sequencer非常中心化,中心化的sequencer非常有可能被审查,甚至强制 KYC (只接受来自KYC地址的交易);L2之所以安全是基于L1,L1本身还在发展中, 往后5到10年还会做许多修改,这就给L2带来许多挑战。
此外,Martin提出一个很有趣解决方案,类似于Cosmos的IBC模型,可以做另一个链,跟以太坊运行一样的东西,然后通过无信任的ZK-bridge来连接,组成一个以太坊宇宙(Ethereumverse)。[2023/3/6 12:44:14]
主要瓶颈是因为L1的协议并不能很好地支持复杂的程序和结构,例如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且手续费颇高。Messari的高级分析员也表示:“L2解决方案现在是对于DeFi发展和刺激新用户的催化剂。”在《Layer2系列一:以太坊扩容方案大PK,谁才是解决问题之王?》中我们介绍了在当下的5种主流的L2解决方案,包括侧链、管状通道、Plasma、Validum和Rollups,从下图数据可以直观地看到各扩展方案的TVL数据,来分析它被采用的程度。
以太坊L2网络总锁仓量为32亿美元 Arbitrum占比57.61%:金色财经报道,L2BEAT数据显示,截至10月12日,以太坊Layer2上总锁仓量为32亿美元。其中锁仓量最高的为扩容方案Arbitrum,约18.4亿美元,占比57.61%。其次是dYdX,锁仓量约7.65亿美元,占比23.88%。[2021/10/12 20:22:47]
2021第一季度以ZKRollups领头,Validium紧随其后。第二季度Validium首先爆发,随后Plasma崛起占据主导。其中Validium与ZKRollup的区别是:前者更适用于对信任要求没有那么高的高频应用,如游戏DApp,可以达到每秒处理10k笔交易,数据储存在链下。而ZKRollup更适合于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支付和交易等场景,数据存储在链上:
以太坊L2网络总锁仓量为32亿美元:金色财经报道,L2BEAT数据显示,截至10月11日,以太坊Layer2上总锁仓量为32亿美元。其中锁仓量最高的为扩容方案Arbitrum,约18.3亿美元,占比57.28%。其次是dYdX,锁仓量超7.58亿美元,占比23.69%。Optimism排第三,锁仓量为2.63亿美元,占比8.24%。[2021/10/11 20:19:06]
介绍完所有的主流的方案,让我们把目光缩小到DEX上,它们可以说是第2层生态系统的核心。不同的交易平台采用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代表性项目包括:采用OptimisticRollup技术:UniswapV3、SushiSwap、MCDEX、DODO采用ZKRollup技术:Loopring、dYdX、ZKSwap采用Plasma技术:OMGNetwork采用Validium技术:DeversiFi目前包括UniswapV3、SushiSwap、DODO、Bancor等去中心化交易所都已在Arbirum上部署。ArbitrumRollup也是一种基于OptimisticRollup技术的网络,因为易于与DApp们集成并与以太坊EVM完全兼容,已经成为很多知名项目和开发人员的首选。L2网络效应快速升温,我们熟知的DEX头部项目UniswapV3、DODO、dYdX的表现如何?为了进一步衡量当下DEX和CEX上的数据和交易体验,我们将从以下3个指标来简单进行对比。DEXVS.CEX
CoinSwitch Kuber获Tiger Global2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印度加密货币交易所CoinSwitch Kuber已从Tiger Global筹集了2500万美元的B轮融资。[2021/4/22 20:47:51]
1.流动性:24小时交易量、用户访问量、支持交易方式
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各DEX24小时现货交易量中位居第一的UniswapV3的仅占约占Binance的5.8%。与此同时,一些在L2不同侧链的头部DEX的24小时交易量为:●PancakeSwap(BSC):$342,091,865●QuickSwap
注:*在以上DEX交易都需要额外支付Gas费,dYdX除外*滑点计算方法:以ETH/USDT交易对为例计算1ETH的盘口价差除去在链上需要支付的Gas费,DEX的每次交易手续费已经与CEX们基本平齐,头部DEX支持的交易币种和交易对已经可以赶超头部CEX,包括了更多的长尾资产。在24小时交易量最高的币对方面,可以看到CEX交易量最高的币种是BTC等主流币,而DEX上是用稳定币与ETH等DeFi生态资产进行链上兑换的阶段,长尾资产并没有达到主流的程度。
dYdX交易页面上图可见,dYdX的交易界面已经很趋向中心化交易所的订单薄模式。通过非托管、链外订单薄加管理引擎结合的方式,交易者可以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制定交易策略,在上表中交易滑点也逼近CEX。特别值得提及的是,6月15,dYdX完成了由Paradigm领头的6500万美元C轮融资,顶级投资者还包括孵化Wootrade的量化投研机构KronosResearch及QCPCaptital、HashKey等知名投资机构。L2扩容由StarkWare提供技术支持,更多的交易对上线后也将推动平台交易量。投资风向进一步表明了对L2赛道中谁能提供更“丝滑”交易的青睐,谁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在DeFi生态系统中交易资产,提供高性能、高速和低滑点的交易体验,让用户“无感”地在主网和L2之间穿梭,谁便将在众项目中脱颖而出。3.安全性DEX的用户对自己的资产拥有百分百的监管所有权,可以说隐私性和安全性都超过了CEX,但如果在DEX中用户丢失了自己的私钥字符串,那么钱包中的财产就有可能会永久丢失。综上,无论是侧链还是其他扩容方案,L2上DEX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在未来特别需要头部的知名项目如Uniswap、dYdX继续带起交易量,AMM模式与订单薄模式的PK也愈加激烈。流动性争夺战正在发生着,但无论是CEX还是L2的DEX,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和选择,你的选择是什么呢?欢迎关注Wootrade公众号,继续为大家解读行业热点和趋势。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