币安的去中心化尝试
提到币安,大家往往只知道那个世界交易量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以及Fork了以太坊的币安智能链,但对第一代币安链和币安DEX却极少了解。早在2018年3月,币安首次宣布开发币安链时,币安DEX似乎就已经在计划之中,币安DEX依托于币安链的性能,在币安链上实现交易。2019年2月20日,币安正式宣布币安链的测试网启动,大家才终于得以一窥币安DEX的真面目。
BinanceDEX用户之所以会使用DEX,其重要的需求来源于对资产的控制权、资产安全的需求、隐私的需求。中心化交易所有潜在的安全风险和KYC等程序。比如,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起中心化交易所遭受黑客攻击的事件;中心化交易所的钱包由交易所控制,用户如果要提币某些时候会受到限制,比如曾经有朋友不小心把代币打入中心化交易所,而该代币是智能合约的代币,需要通过私钥来提现,这会导致双方都非常难受的地步。交易所为了安全,不可能把私钥提供给用户,要取出代币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而对于用户来说,如果私钥是自己控制的,则可以自由控制资产移动,也不会由此花费时间和费用。第一代币安链是建立在CosmosTendermint协议之上,基于BFT和DPoS共识,可以实现1秒出块,1个区块完成最终性。也就是说,它的速度对标的是传统的中心化交易的速度,有机会达到中心化支付的水平。这从技术层面解决了交易延迟的用户体验问题,但是在上币的便利性和流动性深度方面做的差强人意,于是币安DEX在DeFi发展到Uniswap时代之后就慢慢消失了。Uniswap的崛起是两大原因碰撞的结果:首先以太坊公链极弱的性能无法支持CEX中最常见的orderbook模式,而Bancor协议首先提出AMM模型,一定程度克服了公链性能带来的订单匹配瓶颈。另一个,Compound协议提出“流动性挖矿”,促使AMM能够锁定巨额资金充当流动性,从而解决了项目冷启动和流动性深度的瓶颈。DEX的“联发科时刻”
电脑、手机这一类数码产品的发展轨迹,往往会有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第一个节点,可以称之为「苹果时刻」,比如苹果推出iPhone、特斯拉的ModelS。其本质是一个玩家创造了一套以系统和芯片为基础的新数码产品,并依托先发优势获得高增长和议价空间。第二个节点,可以称之为「联发科时刻」,即某个玩家攻克了数码产品的核心:系统和芯片,但选择把手里的芯片和技术打造成一个平台,开放标准化的接口,成为一个生态的操盘者。随之而来的最重要的影响,便是产品的生产门槛大幅度降低。由于联发科曾经以一己之力引爆了中国的山寨机市场,这个拐点也可以以它命名。交易所方面同样有着类似的情况。早在币安,火币,OKEX三足鼎立的时代,区块链资产交易所的建立是一个非常讲究技术性的事情,不管是订单匹配模式,还是资产管理后台,对技术要求都很高。ChainUP这种SaaS技术服务商的出现,解决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建立问题,其系统为新晋交易所提供了轻便、自由的解决方案。通过ChainUPSaaS系统通过注册就可以拥有交易所的交易能力,支持币币交易+期货交易+场外OTC交易+钱包解决方案。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2018-2020年,市场上出现了上百家交易所。然而区块链世界终究迎来了全面的去中心化时代,2020年是去中心化金融真正崛起的一年,DeFi增长红利更是让那些勇于搏斗的投资者们收获满满。在AMM模式的DEX展露头角之后,orderbook模式的DEX也以新的面貌焕发生机。Orderbook模式和AMM模式作为订单匹配的两大模型,各有优劣。首先为了解决公链的性能问题,orderbook模式的DEX需要建立的出块时间短的公链之上,比如各种Layer-2,或者Solana这种高性能公链,其次的话,以太坊已经建立起来了强大的生态体系,支持EVM的layer-2是最好的选择,还要在订单匹配模型上面需要做一定程度的优化,以满足出块时间的性能要求。第三,在流动性上面,应该引入流动性挖矿/交易挖矿来解决流动性的问题。最后,虽然去中心化交易所没有KYC的要求,但出于合规性的考虑,最好能根据不同法制地区的要求,有不同的前端设计来规避风险,并且共享流动性。那么,Injective刚刚上线的主网CanaryChain,会引发DEX的“联发科时刻”吗?Injective的“金丝雀”Injective目前处于主网上线的第二阶段,命名为Canary。Injective链和币安链一样,建立在Tendermint之上,出块时间快至1秒,TPS是以太坊的上千倍。作为一条独立的区块链,其本身以极强的可扩展性来托管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所需的核心基础架构组件,以及其自身的Layer-2EVM执行环境。这种独特的体系结构为Injective的去中心化订单簿和去中心化的交易提供了高吞吐量和快速的确定性,同时支持了核心派生协议在InjectiveEVM上的智能合约可组合性以及方便接入以太坊生态的各种资产,这也是Injective比较高明的地方,毕竟技术容易实现,生态很难再现。而最能让Injective成为类似“联发科”功能的是基于Injective链的InjectiveProtocol,之所以说是协议,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DEX,原因在于此协议定义了一套完备且复杂的链上订单匹配规则,跨链规则和资产管理规则。完全去中心化的网络建设:InjectiveChain—基于CosmosTendermint机制—是一种完全去中心化的侧链中继服务,充当layer-2衍生品平台、交易执行协调器、和去中心化订单簿。为Injective提供零阻碍的跨链去中心化衍生品市场。Layer-2高速协议:InjectiveChain连通了以太坊和ERC-20兼容通证的双向锚定。它还拥有一个兼容以太坊虚拟机的执行框架,适用于众多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Injective的peg-zone架构基于CosmosGravityBridge,它允许在CosmosHub和以太坊之间进行价值转移,而EVM执行框架基于Tendermint的EthermintEVM,实现了强大的跨链兼容性和流动性。顶尖的去中心化订单簿:Injective的订单簿解决方案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订单簿,在Injective侧链上进行订单撮合,交易在链上批量结算。自由的市场创建:Injective的去中心化治理流程,使任何人都可以随时创建自己的衍生品市场,培养一个自由的、由社区驱动的创新生态系统。低网络延迟和0gas费用:由于Injective独特的layer-2结构,该协议旨在避免网络拥塞和相关的高gas费用。其0gas费用模式允许所有平台用户公开交易而不会产生相关费用,同时减少网络延迟。在以上协议级别功能之上,我们可以设计自己前端中继节点来建立自己的现货或者衍生品去中心化交易所,从而实现了BAAS,使得去中心化交易所可以成为金融领域的基础设施,人人皆可参与,并且每个Relayer可以获得引入的40%的交易手续费,剩余的60%交易手续费将回购销毁,价值转换回归到INJ本身。虽然说去中心化金融试图建立一个无任何限制的金融世界,但是项目背后的开发团队,运营人员,前端服务器的建立等附属于某个司法管辖区,因此合规性也是DeFi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特别是衍生品方向,属于各个国家强监管领域。也许多样化的中继前端可以帮助解决这个DEX的合规难题。目前Injective上线了两个中继前端,UpOnlyExchange是第一个交易前端,并得到著名风险基金GenesisBlockVentures(GBV)的支持。UpOnlyExchange为全球用户提供了一个直观的界面来访问InjectiveProtocol,同时定制化了前端页面的设计。第二个前端是InjectiveRelayer,由InjectiveLabs创建。
UpOnlyExchange
InjectiveRelayer尾声Injective的金丝雀主网目前还存在诸多的限制,比如只有现货交易,交易金额上限只有50美金,整体处于一个公测的阶段,但是我们已经可以看到Injectiveprotocol的订单薄匹配机制在BAAS中的巨大应用。如果DeFi在未来继续高速发展的话,也许Injective的订单薄将成为众多去中心化交易所的CLOB,也就是BAAS的交易基础设施。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联发科时刻”,有人能够逆天改命,有人就只能接受宿命,DeFi这个高速发展的区块链领域,必将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竞争,这将标志着去中心化交易新时代的开始。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