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SolanaTVL数据“伪造”事件引发关注。Coindesk发布的《曾“伪造”Solana七成TVL的“多重人格者”,正望向Aptos》文章揭示,Solana生态的开发者兄弟Ian和Dylan通过伪造身份,以11个开发者的身份在Solana上创建了数十个DeFi协议,通过协议间相互引用,他们项目的TVL一度达到75亿美元,而同期Solana的总TVL只有105亿美元。因此,Solana的TVL或许存在不少“水分”。
从数据统计的角度来看,DeFi协议相互引用以增加账面TVL不能算“造假”,而可以说是一种“邪恶”的统计技巧——将某些指标重复统计以增加另一个指标的数值。在这个统计过程中,改变数据的统计口径就可以改变数据,每个数据都是“真的”,但对于普通用户,链上资产的“抗风险能力”却不可同日而语。下文,Odaily星球日报将简单介绍“伪造”公链TVL数据的过程,了解这一过程后,用户就能够分辨项目方宣称的TVL背后的实际价值,掌握对链上数据去伪存真的能力。揭开伪造过程
在公链上,一个DeFi协议TVL的统计口径可以包括借贷、质押、二池、以及协议币市值,再加上协议国库存款。我们将从DeFi协议TVL统计口径的角度分析伪造公链TVL的过程。借贷:当A协议将价值为n的存款借给B协议,B协议将n继续借给其他协议,在这个环节中,TVL为2n。质押:将价值为n的代币质押到协议中,获得或者借出价值为m的资产,在这个环节中,TVL为m+n。二池:协议在将用户存款n借出的同时还能奖励用户一个协议发行的、价值为m的代币,如果该协议是双币甚至三币模型,还会有2池,吸引用户将代币质押到2池获得价值为y的治理代币。在这个过程中,TVL的计算包括了用户原始存款存款、质押代币、治理代币的价值,TVL也就是n+m+y。国库:如果DeFi协议有国库,通过协议获得的收入归入国库,该部分收入也算作TVL。综合以上手段,我们可以设计一个这样的DeFi协议:A协议通过放贷收益吸引小红存入价值m的存款,然后小明可在受信条件下借出资产n并用于A协议质押,再借出价值为n的资产,此时协议A奖励小明价值为x的协议代币,但协议A设置了双币机制,如果质押协议代币可以获得协议治理代币,于是小明把价值为x的协议代币按照一定时间条件质押到A协议二池中,获得价值y的治理代币。在这个过程中,小明每投入m个单位的资产就会“创造”m+n+n+x+x+y的TVL。这样一个协议就拥有了将1美元的TVL变成m+n+n+x+x+y美元的能力。与此同时,A协议是一个可以收取交易手续费的协议,若交易额为z,交易手续费为0.1%,则协议收入为0.1%z,收入纳入国库,国库余额也要算入TVL。最后一步,我们需要多创立十几个类似或者一模一样的DeFi协议,让他们相互借贷、质押,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让一个TVL只有1亿美元的公链飞跃到十几亿美元的过程。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每个数据都是真实的,只是被重复计算了。本文最后,为大家推荐统计支持筛选统计口径的DeFi数据网站DeFillama.com,希望能够帮助用户更好地检验公链TVL的含金量,做出聪明的投资决策。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