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0xclancularius
来源:律动研究院
2007年,乔布斯发布第一款触屏手机——iPhone,颠覆了互联网行业规则。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启发,中本聪发布比特币白皮书,开创一种全新的电子货币——比特币。
当时的乔布斯大概想不到,iPhone对互联网行业的改变,直接触发了Web2移动互联网封闭式发展的黄金十年。
当时的中本聪大概更想不到,十多年后,当Web2的可能性被穷尽后,原本为抵制全球法币通胀的比特币和区块链,会成为开启Web3大门的关键钥匙。
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多年后的现在,仿佛行之末路,谈论大公司的垄断和封闭成为一种正确。在互联网巨头的残酷征伐下,大厂的城墙越垒越高,普通用户们的数据所有权和隐私权朝不保夕。当流量红利消失,增长变缓,本以为互联网行业只剩存量博弈,Web3却让行业看到新希望,峰回路转,人们开始向往一种新的互联网未来。
在这个新未来,用户将拥有平台,而不是平台拥有用户。用户的时间、注意力和数据不再是平台贩卖的商品,内容和数据的所有权重新回到用户手中,股东利益不是第一位,Web3应用由社区共同创造和拥有。最重要的是,互联网将不再封闭,开源和开放成为Web3共识,进而迸发更多的创新可能性。
熟悉互联网发展历史的人,到这里可能会说:等一下,开源和开放,不是互联网早期的特征吗?历史的河流弯弯绕绕,难道又回到从前?
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卢卫:推动区块链发展自主可控和开源建设:9月10日消息,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9月10日在北京举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党委副书记卢卫出席并演讲。卢卫表示,自区块链诞生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断地在探索各种应用,成为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技术,同时也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潜力非常大。他还透露,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建立了国家区块链漏洞库,去年6月3日正式上线。谈及未来产业的发展,他建议,一是积极参与国际联盟链的项目,推动国产优质项目走出去。二是推动区块链发展自主可控和开源建设。三是关注区块链技术安全。[2021/9/10 23:15:32]
都说「人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互联网却似乎在追溯自己的源头,又回到Web2曾经的分叉路口,站在历史的河流里重新出发。
索性,我们就从开放和封闭这个维度,重新走一遍互联网之路。
曾经开放的Web2
在「流量为王」、砸钱烧钱为主要成长方式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心动科技CEO黄一孟在腾讯、网易、B站等游戏巨头的缝隙中,仍然成功培育出TapTap这样出色的游戏发行和内容平台,这固然因为他很懂游戏,更离不开他对开放社区的深入理解。
心动之前,黄一孟2003年曾创立VeryCD,这是中国版的eMule,一个基于开放源码的P2P媒体资源共享网站。当时,VeryCD的理念就是「分享互联网」,想通过开放的技术构建全球最庞大、最便捷、最人性化的资源分享网络,也一度真的成为浏览量最大的资源分享网站之一。
声音 | 分析师:BTC就像2003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亚马逊成为抢手货:Adamant Capital创始合伙人Tuur Demeester发推表示,这不是“加密熊市”,而是后ICO泡沫比特币牛市。2003年,99%的互联网泡沫IPO都死了,就像当时的亚马逊一样,今天的BTC是一个抢手货。 推特用户Bitcoin Tina进一步声称,“如今比特币价值是黄金市值的数倍。比特币远胜于黄金。从来没有比比特币更有利的风险回报率。我预计未来2-4年将会出现一个价格超出大多数人想象的疯狂牛市。” 另一条推文似乎支持这一立场,并吹捧这一类比是恰当的。推特用户Bitcoin Badger将微芯片、蒸汽机/涡轮机、车轮、电网的发明与比特币进行了比较。他声称,就像这些发明及其几个用例一样,比特币平台上也会出现大规模的采用,这反过来必然会导致比特币的积极价格趋势。(Coingape)[2019/9/7]
在当时的中国互联网,黄一孟不是唯一一个信奉开放理念的创业者。最近黄一孟在推特中怀旧,回忆十几年与阿北、Mtime创始人马锐拉一起商量,要如何把豆瓣、VeryCD和Mtime的电影资料开放协议打通。
黄一孟的回忆不无感伤,「那是Web2.0的黄金时代,大家都认为开放是理所应当的,各网站各司其职拼凑起一个更丰富的互联网。」
黄一孟推特
的确,Web2曾经是开放的乐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曾经盛极一时的RSS协议。
动态 | 杭州互联网法院已立案88起通过司法区块链维权案件:据新华社消息,杭州互联网法院常务副院长王江桥称,目前,他们已经立案了88起通过司法区块链进行维权的案件,其中已经有1起来自网络文学领域。王江桥称,他们将帮助作家们运用司法区块链技术,足不出户进行维权,作家可以一键完成从确权、存证到提起诉讼的全过程;区块链技术特别适合包括网络文学在内的网络领域的版权保护。[2018/12/9]
RSS是一种网络聚合器协议,它允许用户以一种标准化的、计算机可读的格式访问网站的更新。订阅RSS可以让用户在一个新闻聚合器中及时跟踪许多不同网站的更新,而无需挨个打开检查。翻译成人话就是,使用RSS的用户可以定制属于自己的内容信息流。
当时,互联网行业仍属早期,现在常见的Facebook、Twitter、微博等大型应用程序仍未诞生,人们使用RSS来追踪不同网站的更新,定制自己喜欢的信息流。正如黄一孟所说,十年前,无需登陆注册的API、RSS、XML导出是很多网站的标配。
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App应用涌现,用户只需要注册一个账号,App就会给我们提供相应信息。我们不再需要定制自己的信息流,APP会根据我们的浏览偏好「持续推送」。
目前我们常用的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等内容应用,其实都是基于RSS的封闭式服务。与之对应,GoogleReader、feedsky等优秀的RSS提供商纷纷被关闭,支持RSS的网站也在日益减少,这个协议似乎正在成为历史的尘埃。
日本互联网巨头GMO将用比特币资助足球俱乐部:据外媒消息,日本GMO与足球俱乐部“FC琉球”签订合同,GMO将用比特币来对资助该俱乐部。GMO是日本互联网巨头,去年在北欧开始挖矿,今年推出了数字货币交易所。[2018/6/20]
哪怕是移动端APP,也曾有过开放时代。微博早期曾着手搭建开放平台,并提供API接口给第三方开发者来构建个性化的客户端产品,从而诞生了一批具有极强个性化色彩、更少广告的第三方微博客户端,受到用户欢迎。
然而,不愿意看到第三方客户端发展壮大的微博,陆续以安全问题等理由多次关闭基本权限。直到2017年,有开发者透露,微博已经彻底封闭开放接口,这意味着第三方客户端几乎全军覆没,微博再度封闭起来。
另一个受欢迎的开放产品是2011年诞生的应用IFTTT,英文为IfThisThenThat。顾名思义,你可以在IFTTT上设定一个条件,让系统为你做出特定的动作。
作为一堆网站的开放集合,IFTTT可以让用户只需要挑选其提供的第三方服务里的某一个,指定它出现某种状态时,就触发另一个服务的某个动作。
一切可以在弹指间完成。例如,你可以设定IFTTT在天气状况变成下雨时给你发推送;你可以设定IFTTT在发现有人在Twitter上提及你时,将对方提及你的内容发到Evernote里;也可以设定IFTTT在某个RSS有更新时,将更新的内容发送到ReadItLater里。
中国人大宋健武:区块链可以成为互联网媒体用来还原和传播真相的利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健武近日表示,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要求媒体内容更加的互联网化,媒体最核心最本质的功能是向社会提供真相。“信息来源的复杂性导致真实信息的流传往往慢于一些谣言,区块链技术的共享机制,可以成为互联网媒体用来还原和传播真相的利器。[2018/4/27]
在Web2发展早期,这种开放思维让不同产品的创新像乐高一样可组合和叠加,在信息聚合和彼此启发的基础上,出现更多不可思议的复利效应。
然而,开放和封闭之间,历史终究做了自己的选择。
如今我们回头看,随着苹果应用系统的诞生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曾经向着开源和开放走去的Web2大批协议在竞争中被淘汰,反而是注重护城河、知识产权和垄断的互联网应用越杀越勇。在这样的路径下,Web2自然而然开始转向,由开放走向封闭,进而发展成如今我们熟悉的垄断巨头。
也许,a16z创始人MarcAndreessen的那句名言「软件正在吞噬一切」,正是对Web2最好的注脚。
开放与商业化的两难
开放和开源明明有利于创新,为何会被历史抛弃。这离不开Web2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经典难题,如何盈利?
Web2最大的盈利逻辑,就是「流量变现」。
自从互联网企业的鼻祖雅虎开了服务免费的「好头」以后,「烧钱赚流量」和「流量变现」就成为了横亘在所有互联网企业面前的难题。如何获得流量和流量的变现效率,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互联网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值表现。
这一点,腾讯早期商业模式的发展史可以体现的淋漓尽致。腾讯最早期的产品,就是为用户提供免费的即时通讯工具。虽然用户数量高速增长,但用户并没有付费习惯,腾讯当时也就没有很好的变现方式。
为实现盈利,腾讯先是通过电信增值服务、虚拟商品销售以及「Freemium」三种模式收费,随后不断扩充其他的免费产品和内容,例如微信、QQ音乐、QQ门户、QQ游戏等,进而通过增值服务、广告、娱乐和电子商务等,不断扩大「流量变现」的尝试。
在这样的商业逻辑面前,用户数量和使用时长就是每个互联网公司最大的蓄水池,应用需要围绕用户来变现。这也倒逼互联网应用想尽各种办法,将用户留在自己封闭的生态体系内,甚至不惜彼此屏蔽和垄断,也就有了我们很熟悉的阿里系、腾讯系、字节系等巨头之间的各种战争。
Web2机制下,开放和开源,恰恰是盈利的反面。
当RSS服务盛行时,意味着大量网站的流量其实被窃取了,用户可以通过RSS订阅直接跟踪网站更新,等于掐断了这些网站和应用的流量,网站的内容生产者无法获得点击率和流量,从而无法通过广告等形式变现。
当微博开放API给第三方开发者,意味着也将自己主站的流量分享了出去,微博自主产品的流量和点击率自然而然会下降。在「流量为王」的Web2时代,这分享的不仅仅是流量,而是商业价值和变现机会。这种模式对上市公司微博来说,肯定无法长久。
再比如,在传统互联网中,TCP/IP、HTTP、SMTP这些建立互联网基石的开放协议,明明具有极高的价值,但其发明者却很难有途径来变现,无法匹配与贡献相匹配的价值,往往只能「用爱发电」。
一切历史选择,都离不开人类追逐利益的本性,这没有道德色彩,只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为了盈利,Google不断砍掉无法变现的应用,无论它多么被用户喜爱,包括使用RSS的GoogleReader。
为了盈利,腾讯对建立在自己生态上的应用生杀予夺,几行代码就可以掐断一个小程序应用的生命线,无论它多么成功,只因对自身业务造成威胁。
为了盈利,互联网巨头视用户流量入口为金色大门,彼此之间互相屏蔽,无论这给用户造成多大不便。
直到最后,当用户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发生冲突,互联网应用们仍会选择利益,毕竟他们只需对股东和自己负责。
在商业化盈利的终极目标下,流量越来越昂贵,互联网应用变得越来越封闭和垄断,经过其生态系统的任何过客都要留下「买路财」,进而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熟悉的Web2时代的庞然大物。
Web3:激励机制改变
要改变Web2的模式困局,势必要改变商业的激励机制。
感谢中本聪,十多年前提出的比特币概念,在层层演变下,最终颠覆了企业商业模式和社会协作模式。
正如「胖协议」理论所说,上一代共享协议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但这些价值大部分都是在应用层,以数据的形式重新被获取。
Web3将颠覆这种生态的关键要素,就是共享数据层,和引入加密token。
通过开源和去中心化网络来存储用户数据,而不是互相独立的应用访问来控制不同的信息孤岛,Web3降低了新参与者进入门槛,让创新想法可以像乐高一样层层搭建,并创建一个生态系统:上面的产品和服务将更具活力和竞争力。
在相同且开源的协议上,市场可以构建若干个竞争、非合作、但可互相操作的服务。这也防止了「赢者通吃」的市场垄断。
另一方面,引入token后,当token升值时,就会吸引早期投机者、开发者和企业家。他们成为协议的利益相关者、并在经济上支持它的成功。
然后,获得早期利益的部分持有者,为进一步提升token价值,将会围绕协议创建应用和服务,不断壮大协议生态。部分应用会变得很成功,引入更多新用户,这进一步增加toekn的价值,吸引更多企业家的关注,带来更多的应用,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的生长机制。
在开放和token的双重作用下,既确保了用户数据的安全、隐私和控制权,被用户自己所有。协议、应用、开发者、用户的利益也彼此息息相关,每个人都成为整个利益循环系统中的重要参与者,每个人都可以是是架构师,参与Web3平台的建设,并通过智能合约获得与劳动成正比的激励。每个人都拥有平台。
Web2时代开放与变现无法兼得的困境,将被彻底打破。尽管Web3当前仍讨论多于落地,但它都在困境中提供了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和前进方向。互联网发展撞了南墙后,在技术创新的帮助下,又重新回到曾经的分叉路口,沿着前人开放和创新的路径,继续向前走去。
Web2从开放,到封闭,再到Web3的开放,颇有「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演变意境。
这条河流的历史航道看似走了弯路,却也是必经之路。在当下的每一刻,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做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历史的航向由利益所凿刻。比特币和去中心化区块链的诞生,将power从少数人手中释放出来,分散给更广大的人群。历史的最终选择,也必将符合power所有者的利益,即我们每一个人。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