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从跨网到跨链——孤岛不再是唯一的陆地(上篇)

我们每天接触到的新闻、消息、话题头条等等,貌似已经足够让我们认识外面的世界了。说得更片面一点,往往一个手机应用,比如说微信,向我们推送的东西就足够丰富。

但是不然,无论是个人还是平台,他们所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备的,往往多方信息聚合以后才可以让信息之间相互产生价值。如果一个平台长时间自生产信息而不通过交换获得,那么它的可用性是非常低的。

京东、美团纷纷做起社区团购,社区小摊贩瞬时手足无措,因为打通了农产品供应与社区住户需求之间的信息桥梁。而社区的菜价等相关信息长期处于封闭状态,这就是“信息孤岛”。

01限定思维的孤岛效应

Web3游戏工作室Shrapnel选择Bitwave来简化其加密货币会计业务:金色财经报道,数字资产融资平台Bitwave宣布与3A级Web3游戏工作室Shrapnel合作,帮助其简化其财务运营。Bitwave帮助Shrapnel建立一个可持续的GAAP会计流程,减少了手工数据输入,并降低了错误风险。

Bitwave旨在管理加密货币、DeFi和nft的税务、会计和合规性的交集。[2023/3/21 13:15:55]

信息孤岛通常是指一个社区与另一个社区之间所拥有的信息不关联、不共享,信息本身的传递作用无法发挥到最大。信息往往只在平台内循环,无法与更多视角的信息碰撞,那么平台决策者的思维很大程度被限制,任何的升级、改善、上新也只能据有限的信息来拟定,对于一个系统来说这无异于“炒冷饭”。

Hodlonaut赢得针对自封“中本聪”Craig Wright的诉讼:金色财经报道,挪威法官裁定,周四,在推特上被称为“Hodlonaut”的Magnus Granath赢得了针对Craig Wright的诽谤案。经过一周的审判,Wright将支付Granath的律师费。Granath在挪威起诉Wright,试图抢占Wright计划在英国提起的诽谤诉讼。

金色财经此前报道,自称是比特币创造者的澳本聪(Craig Wright)在对加密人士Hodlonaut(真名Magnus Granath)提起的诉讼案中表示,他故意踩坏了包含中本聪钱包私钥信息的硬盘,这使得从密码学上证明他是比特币的创造者“极其困难”。他在挪威法庭上称,销毁硬盘是避免其被迫这种方式证明自己身份的“唯一方法”,而他希望以学术成就等传统方式确认他是中本聪,如果不这么做“人们最终会强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据悉,澳本聪自称为中本聪一事,Hodlonaut一直持反对态度并提出怀疑。澳本聪对Hodlonaut发起诉讼,称其涉嫌诽谤。[2022/10/21 16:33:16]

马斯克对Twitter的用户数据不满意,Twitter将提供更多数据,或重新协商交易价格:金色财经消息,埃隆·马斯克发送律师信声称Twitter没有提供足够的数据来分析,早些时候,Twitter向马斯克提供了用户数据。内部人士认为,新数据表明马斯克可能会尽快与Twitter重新协商交易价格,称Twitter的价值已经随着新信息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此外,推特同意本周向马斯克提供更多实时数据。

此前报道,Twitter向马斯克提供有关垃圾邮件,虚假账户的内部数据。[2022/6/24 1:29:33]

即便是当前IT技术已经突飞猛进,但企业在运用技术的时候经常出现已有资源与结束框架不配套、不适用、不兼容的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平台本身只推送对自身业务有利的信息,而不是客观且真实的信息,受众所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经过平台精心筛选的。

孤岛效应若是停留产品交互层面,往往是运用技术的创业者没有给与平台合理的逻辑,亦或者是产品运用时机的问题。但是更大的问题往往出现在底层接口层面,比如说不同平台的底层结构都不兼容,信息孤岛的影响将更强烈。

02跨链技术消除公链之间的信息孤岛

区块链落地目前仍然停留在框架适用场景的阶段,不同的公链之间的经济模型、社区共识、智能合约协议均不同,因此链与链之间几乎是隔绝的。借鉴曾经互利网发展的“跨网”动作,跨链技术应运而生。

1969年,随着联网通信协议的异构、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加,跨网互操作成为一种趋势。于是我们所熟悉并一直在使用的TCP/IP协议出现,使得平台能够跨越不同网络,互利网最终成为全球性的基础设施。

后来也出现了类似的操作:跨数据操作成就了广域网、跨云操作诞生了混合云解决方案。

跨链技术因而是在之前的经验中得出的,以解决不同的公链之间长期的信息孤岛。以波卡为例,不仅支持代币转移,也支持数据在不同链之间的转移。在波卡中,有一条中心链,它连接了所有的区块链,其他所有被连接的链主网可视为平行链。中心链+平行链的结构也使波卡网络的可扩展性更高,因此这种结构不但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也大大提高了吞吐量,实现了更快的交易速度,同时也降低了交易费用。

03跨链技术主要分为哪些场景?

跨链操作的引入主要就是来解决当前各条链之间独立发展的状态的,仅仅一个简单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在比特币网络上交易以太坊?跨链技术也是围绕这个核心问题来展开的,因此,可以将跨链技术的场景划分为三个方面:

资产跨链——常见的有比特股的“网关”、比特币的“双向锚定”,以及同时发生的“原子交换”等。资产跨链并不止一个链上的token跑到另外一条链上,只是两种token在被交易时相互纠缠,同时进入一种锁定或者解锁的状态。

合约跨链——一条链上的智能合约可以依据另一条链上的指令来触发,执行合约代码,并进行相关操作。在此之前常见的困境表现为,以太坊上的智能合约必须回到以太坊激活,其他的链上不能做出任何的改变。

数据跨链——存证数据、数据操作的链上凭证,及索引数据、原始数据等存储在链下的检索数据等,因为不同链之间的数据格式、存储方式、背书方式等存在差异,跨链技术主要将这些差异性的影响消除到最小,以便不同的链之间可以相互调取数据,并进行数据操作。

跨链技术目前的应用场景主要围绕数据交易、资产流通为中心作出了划分,也可以认为,当前的跨链技术的使用也是停留在底层协议层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跨链如果是一项有价值的技术,那么它更大的应用空间在哪里呢?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5:9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