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国内的土壤适合什么样的Web3?

前不久,Web3.0又开始有了讨论的热度,大佬们通过自媒体文章隔空喊话,激烈论辩:《Web3革命:逃离、信仰、大迁徙》、《Web3.0与中国无关》、《Web3.0在中国有机会吗?》......

所以,国内的土壤到底适合怎么样的Web3.0产业生态,或者说国内的相关从业者应该把目光放在何处?下文是笔者浅见。

01

为什么需要Web3.0

我们都知道,科技创新一直驱动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变革。最近300年,重大的历史变革使人类文明进化速度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工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生产力的方式,让人类步入现代文明。互联网从诞生到现在不过短短几十年时间,完全改变了信息的传递方式,让文明再度向前迈进。

但过去的几百年中,生产方式和信息传递方式等都获得了突破式的发展,而信用以及价值传递系统技术似乎一直陷入了停滞,乏善可陈。

互联网发展至今,已从所谓的Web1.0过度到现在的Web2.0。而目前,淘宝、美团等大型平台大规模攻城略地,这些平台企业实际上不进行外卖、衣服等的实体生产,但是却获得了实体生产的所有数据以及对应的消费客户的数据和流量。Facebook、微信等这类超级平台的,看似人人皆可生产内容的盛世,实则人人皆在为平台打工的真相,甚至还“无私贡献”了自己的隐私数据。

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希望国内外企业在区块链等领域与辽宁企业密切合作: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省在数字服务方面合作空间巨大,希望国内外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5G技术等数字服务领域与辽宁企业密切合作,共享全球数字化发展机遇。(辽宁日报)[2020/9/5]

Web2.0似乎到头了,激进的变革者们需要一场技术革命,顺便实现资源的重新分配。而以区块链等技术构筑的Web3.0,给了人们新的方向。

02

Web3.0有什么特点

怎么理解Web3.0?借用《Web3.0与中国无关》中的描述:

第一种理解:

Web1.0为“可读”;

Web2.0为“可读+可写”;

Web3.0则是“可读+可写+拥有”。

举例说明:Web1.0以门户网站yahoo、新浪为代表,它提供信息给用户;Web2.0则以博客、推特、微信、抖音为代表,它由用户产生内容;Web3.0则是产生的内容数据由用户拥有,而不是由平台控制。

动态 | 今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融资额超160亿元 北上广为国内融资最活跃地区:据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区块链行业融资事件达200余起,融资总额逾160亿元,相较于2018年下半年环比大幅缩水,融资额降幅超70%。不过,整体而言,除个别月份外,今年区块链融资数量呈现逐月上升趋势,行业复苏迹象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北上广等一线省市为国内区块链融资最为活跃的区域。就我国区块链融资形势来看,上半年国内区块链融资金融达26亿元,融资数量71起,其中,北上广融资事件最多。[2019/7/24]

第二种理解:

Web1.0为“半中心化”;

Web2.0为“中心化”;

Web3.0则是“去中心化”。

举例说明:Web1.0时代除中心门户外个人网站也占据半壁江山,两者鼎立形成“半中心化”生态;Web2.0时代则形成信息孤岛,大公司垄断数据;Web3.0时代则是纯粹“去中心化”,数据由用户主宰。

动态 | 2019年2、3月国内一级市场区块链融资10强发布 嘉楠耘智位居榜首:据新华财经消息,4月15日,中国金融信息网与烯牛数据联合发布2019年2、3月份国内一级市场区块链项目融资10强榜单,其中嘉楠耘智位居榜首。此外,从榜单来看,2019年2、3月份国内一级市场的活跃度有所回升,区块链项目更多侧重于应用端,下一阶段应用端和底层技术之间互动发展的特点将更加明显,区块链生态体系的发展将更趋均衡。本期榜单中,底层技术研发的项目有两个,分别是嘉楠耘智和职趣科技,其他八个项目均主打应用场景开发,分别涉及游戏、电子商务、教育、应用开发、招聘、评级和广告。[2019/4/15]

第三种理解:

Web1.0、Web2.0为信息互联网;

Web3.0则是价值互联网。

Web1.0、Web2.0本质上是在传递信息,侧重消费;而Web3.0则是在传递价值,创造财富。所以,Web3.0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加入了区块链技术的互联网,它要逆转现在互联网“中心垄断”难题,帮助用户拿回自己的数据主权,从而在数字世界里重新创造一个更高维度的互联网世界。

动态 | 国内正式成立区块链法律研究机构:据北京商报消息,近日,“亚洲数字经济法律研究所”正式成立,这也标志着国内第一个区块链法律研究机构的成立。

据悉,亚洲数字经济法律研究所,是专门针对区块链领域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对策和解决法案的研究机构,该机构的组建能有效普及专业法律知识在区块链产业的运用,帮助区块链创业者合法合规进行创业,使区块链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对保障区块链产业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2018/8/13]

可以看到,虽然不同的人对Web3.0的概念都有自己的见解或理解,但是大家似乎在「数据归生产者所有」这个点上又默契的达成了共识,所以,Web3.0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数据归生产者所有」。

03

如何理解「生产者」

如何理解「生产者」呢?一般来讲,数据的实际生产者基本来自于个人,少量来自各类机构或组织。所以,在广泛意义上理解的Web3.0是面向C端用户个人的,数据也应该归个人所有。这个理解是完全没问题的,也是非常容易获得信奉者支持的,因为数据和财富掌握在了个人手中。

印度商会向国内30个城市提供比特币挖矿培训:印度商会(DICCI)正在印度的30个城市提供比特币挖矿的培训活动,希望向年轻人普及比特币及其他加密货币、区块链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赋予人们自主创业的权利。DICCI创始人兼董事长Shri Milind Kamble评论:区块链技术是未来方向,通过加密货币挖矿运行区块链平台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认为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为年轻人提供加密货币挖矿的培训计划。[2018/3/29]

这一理解,与币圈相当契合,于是DAO、DeFi、GameFi、NFT、Crypto等概念一一都跟Web3.0挂上了关系。不能说其对与错,好与坏,毕竟Web3.0需要探索,而探索不但需要无私奉献的极客们,同样也需要利益驱使的其他人,毕竟天下攘攘皆为利往,革命需要流血与牺牲。

但是,早期的区块链探索者都有着追求不受限制的资产交易能力,比特币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数字化交易的概念,并首次提出了一种无需可信中间方的安全在线交易模式。中本聪写道:“需要基于加密证明,而非信任,来建立电子支付系统。”

这种乌托邦的思想一直深刻影响着相关从业者,去中心化不但去掉了中间机构,也去掉了监管。而在国内,无论是中间机构还是监管都无法被完全剔除掉,我国目前也没有牺牲大量老百姓的钱袋子来尝试完成Web3.0革命的土壤。所以,我们看到了国内对虚拟货币不遗余力的打击,对挖矿产业的清理,对NFT藏品交易的限制...

04

国内Web3.0可行的方向

那么,国内Web3.0的出路在哪里呢?

很显然,需要打消上述的2个担忧:监管能介入甚至让监管更友好,以及无币区块链生态打消炒作的可能。

如何做到呢?我们又需要回到「数据归生产者所有」中对「生产者」尝试重新理解。个人虽然为数据的一手生产者,各类一手数据在机构/组织手中完成组装与重构,变为更为有价值的二手数据。如果我们将「生产者」理解为二手数据的制造者们,有意思的事情就发生了。

个人之间点对点的连接,变为了机构间点对点的连接;个人复杂的业务,变为了机构间行业性的业务;个人需要激励从而维护网络,机构为更大化效率和利益从而维护网络;个人需要的匿名化的需求,变为了机构更愿意实名的需求;个人之间复杂防止作恶的共识机制,变为了机构间简单的容错共识机制;个人对公链的需求,变为了机构对联盟链的需要;个人对监管的排斥,变为了机构对监管的接纳...

可以看到,机构之间通过联盟链连接,完全无需任何Token来维持生态,同时,机构对监管对接纳以及区块链技术对监管的透明,监管机构可容纳性大幅提高。

更有意义的是,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点对点连接的机构间的业务网络,实现了数据归业务方所有,将数据的拥有和使用权交了回去,甚至还可以将数据的拥有权和使用权进行明晰的分离和追溯,这无论出于业务方的利益诉求,还是监管需要,还是法律法规要求,这都是看起来很正确的模式,是各方都满意的状态,打破了平台某种意义上的数据垄断,从而使得科技以全新的形势参与业务和平台的建设中。

由此可见,国内在B端市场发力Web3.0似乎也是一种非不错的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B端的区块链应用都是正确的,也不意味着去做存证、积分、溯源等昙花一现,赚个正确的快钱是正确的选择,选对应用场景也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对于B端客户而言,思维模式并不是那么容易转变,技术往往服从于业务需求。在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实现点对点连接的机构间的业务网络中,业务形态似乎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而且我们跟客户讲的是未来,但是客户往往更注重眼前,毕竟任期内出成绩不出差错才是至上法则,他们会主动拥抱积极改变吗?这是留给大家的挑战。

此外,这里还留下一个不小的问题需要相关从业者来思考。是什么问题,卖个关子,我们有机会可以再探讨。

05

科技的变革往往在你不经意间就发生了

Web3.0看起来前途无限,不过,未来也并非一路平坦。Web2.0时代,P2P技术也曾代表过互联网的未来,人人皆可付出和人人皆可获益的去中心化机制,一度也提供了无比宽广的想象空间。但现在人们却被束缚在信息茧房之中,数据隐私岌岌可危,大平台垄断和吸血愈演愈烈。

科技的变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完成,Web3.0已经拉开序幕,我们应当了解并参与其中,毕竟它是打着「数据归生产者所有」的旗号,我们要小心重蹈Web2.0的覆辙,保住革命的果实。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7:17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