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UST脱锚之后,加密货币市场开始崩盘。机构暴雷,交易所暂停提现,借贷协议接连清算、挤兑,流动性危机凸显。这一损俱损的多米诺效应的背后,将DeFi的危机暴露得淋漓尽致。
DeFi
Summer来临,?家都为之?兴奋。流动性挖旷的盛行将DeFi协议中的加密资产总值从不?10万美元跃升?3000亿美元的?点,超高的年化收益率,财富效应凸显,?户不断涌?,随后?端玩家不断加杠杆,将DeFi推向最高点。然而当加密货币市场遭遇非系统性风险时,DeFi也在市值剧烈的下跌中匆匆收场。
DeFi的总锁仓价值从最高点跌去了64%,而那些被誉为DeFi蓝筹项目市值也纷纷跳水。例如,Uniswap的市值从最高点跌了82%,Compound的市值跌了94.4%,大多数DeFi项目的市值几乎都回到了最初行情启动期的水平。
泡沫,被刺破了。
DeFi在2020年引领牛市是不无道理的,正如Vitalik所说,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来说,无需许可的使用金融工具都很有意思且非常重要。而目前的DeFi似乎只披上了“暴富”的新衣,忘记了无需许可和可用性才是其内在发展之道。
Defi危机的原因
最初,当MakerDao、Uniswap、Compound和Aave这些项目被创造时,它们的确为DeFi打下了良好根基,在DeFi上的尝试是开创性的。它们无需许可、透明、逻辑简单清晰,并且经历过数次市场的考验仍能安全运行。
DeFi也曾被赞誉具有可组合性,当一个项目的创新引爆市场后,会出现一系列的项目,将该创新和自身产品相结合或者改良,重新成为市场的爆款。流动性挖旷就是如此,Hummingbot最开始提出了流动性挖旷,而Compound的采用将流动性挖,矿推向繁荣,后面出现一系列项目都纷纷采用流动性挖,矿的模式推出自己的项目代币。Sushiswap同样也是基于Uniswap的分叉,利用流动性挖,矿的模式抢先推出治理代币Sushi,并将DEX的收益奖励给流动性提供者。Sushiswap的这一举动在短时间内抢占了Uniswap上83%的流动性,瞬间市场上又出现了一大批以食物命名的DEX。此后,在流动性挖,矿的基础上又出现了嵌套的“二池”或“三池”、杠杆、Bonding,通过不断提高收益率的名义吸引资金的进入,扩大其庞氏效应,最后项目方的镰刀一亮,韭菜尽被收割。
在过去两年内,在DeFi中展现的这些创新是微乎其微的,实质上是一种庞氏结构的演变。将不同产品的特性依次叠加,在其机制中添加非常复杂的规则,将DeFi中的透明度磨灭,让投资者在高额收益面前难以辨析其风险。创新不是简单的乐高叠加,叠加后的项目价值是大打折扣的,在残酷的市场行情下,也很容易被证伪。
事实上,在DeFi中的创新应该更多体现在其技术堆栈、经济模型、实用应用、安全设施等方面,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其无需许可、透明、可轻松操作的特点。例如,UniswapV3中为了解决DEX流动性的问题推出的NFTLP,Curve推出的ve代币经济学,允许CRV持有者选择锁定代币的时间以获得不同层次的代币奖励。
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非一定都是好的,但是好的创新一定是适应市场发展的。那些看似创新的项目也许只是裹了糖衣的炮弹,重重复杂规则下,市场也一时难辨风险。例如Terra在其生态中提供了稳定币UST20%的收益,一开始受到众多机构以及传统资本的青睐,但其机制却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在资本追逐下,最终以惨烈的方式草草收场,拉响了一连串的暴雷风波。
在DeFi协议的代币分配中,大多都逃离不了以超高APY吸引用户进行代币分发的机制,纵然这个机制在项目初期启动阶段能迅速抓住用户的目光,但在项目的长期发展中,单纯靠高收益率留存用户并不是长久之计。当受到市场波动、早期巨鲸离场等影响就会打破协议高筑的空中楼阁,最终崩塌。
DeFi代币的作用应该寻求能够赋予代币长期价值的运作模式,而不是仅仅局限在治理、流动性挖,矿和质押赚取更多收益的方面。尽管目前有些代币进行了其他尝试,例如Tokemak中可以质押TOKE代币影响流动性方向,但是否是一个有利的尝试还未可知。
文末
这次DeFi危机,可以说是具有预兆性的,也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当新事物出现时,市场的过度追捧会逐步产生泡沫,在泡沫被刺穿之后才会回归健康的发展。DeFi目前的去杠杆化是痛苦的,无异于是一场小型金融危机,但是伴随这种痛苦而来的是消除过度杠杆后的机会,逐渐进行新一轮健康的重建。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后期会给大家带来其他赛道的龙头项目分析。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资询和项目点评,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来探索。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