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金色观察|圆桌讨论:中国会错失Web3革命吗?

谭红朝:我们知道Web3的概念非常火,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探索Web3,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Web3世界,金色财经联合腾讯科技推出了Web3究竟离我们有多远AMA活动。每周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根据不同的主题邀请业内的大咖跟大家一起探索web3的世界。今天主题是中国会错失Web3革命吗?我是金色财经的主编Maxwell,我们今天请到的嘉宾是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伍鸣博士,和JZLCapital投行负责人Roy。

伍鸣博士:?哈喽,大家好,我是伍鸣,来自上海树图区块链研究院,很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来分享Web3话题。

Roy:大家好,我是Roy,JZLCapital是一家加密投行,我是投行业务的负责人,今天也非常荣幸能再次受邀参加金色财经的活动,也很荣幸和伍鸣博士一起交流。

谭红朝:其实从2012年这个中国的监管政策落地,到美国议员公开说要确保Web3革命发生在美国之后。中国会否错失Web3革命,成为各界人士都关心的话题。想请两位老师亮明一下自己的观点。

伍鸣博士:我觉得中国错过Web3革命的可能性不大啊,我个人是这么觉得的。因为我觉得就是说web3对于中国来说实际上是非常有利的。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我们会觉得中国有可能错过web3,主要是我觉得源自中国政府对于基于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的所带来的监管问题的一种担忧。但其实这个趋势优化对于中国政府来讲,其实并不只有坏的一面,那么我觉得去中心化它本身是一个双刃剑,那么用好它其实可以杀敌,用不好就会伤害伤到自己。

中国政府其实从来没有完全的去否认去中心化的价值,如果完全否认的话,其实中国政府为什么还要去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中国科技部每年的十四五规划都有区块链的重大专项,然后这里面有大量的政府资金的支持。另外如果说完全否定去中心化,那么中国为什么还要鼓励联盟链的发展?虽然说联盟链它不是完全的去中心化,但是它至少是一个半中心化。

那我们再来看就是说。什么是web3呢?就我个人觉得web3其实包括但不仅仅是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它还有去中心化存储去中心化计算这些方面。那么对于提升这些方面的趋势优化,其实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竞争力实际上是很有好处的,因为大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大的中心化实体之间的这种碰撞和对抗。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呢?这个去中心化的手段其实对于这个实力较弱的一方是一个很有利的这个与对方去抗衡的这样的一个工具。

我举个例子啊,就是比方说今年的这个俄乌战争,我们都知道对俄罗斯的这个开发者就发起了制裁,禁掉了一些这个俄国的开发者的账户。另一个事件就是说美国有一个叫做科瑞维安的科技数据索引公司,在今年3月份就宣布停止对俄罗斯的所有的商业活动。也就是说,俄罗斯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将不能够使用该公司的这个产品来去查找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的科研成果。

我们都知道在全球的这个地位上,其实中国和俄罗斯它的这个位置是很相似的对吧?那么今天发生在俄罗斯身上的事情其实未来有可能是发生在我们中国。如果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中国,那一定会对中国的科技进步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这种制裁本质上呢?我觉得它就是一种限制信息的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的传播如果构建在去中心化的基础设施之上,其实对我国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利。所以我觉得就中国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去拥抱这个we3。

Roy:中国在Web3这块儿的发展肯定是非常有前景,但是可能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对于web3这个定义,以及我们是否往那个方向去发展,因为其实web3如果完全是从美国那边传过来的,它到底是什么的时候来算起,其实国内的这些发展可能跟那个方向还是有一定差距,比如说数据是否真正由用户,并且是否所有的存储都是以去中心化形式进行,包括联盟链的节点是否真正能够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其实都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不代表说web2整体的概念向下,我们可以去做一些应用层的开发,而且我也觉得这个可能是中国或者说华人社区会比较擅长的点。

然后还有一个对于web3和web2之间连接的,其实2.5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一个点,不一定我们真的要完全做到数据全部的去中心化,才能够给这个社会带来一定的利好,或者说才能让新的产业进行发展。为什么说Web2在中国其实很发展得非常好,是因为我们的人口很多,包括我们的应用很多,我们消费基础在这,如果加上了信息化和数据的共享,其实在整个消费行业这块是能够做到很多网络的连接的,并且把我们的效率做得很高。

这块其实还有一个概念就是什么?就是说我们在做web2的时候,很多的互联网它是把自己的技术做到了产业里,而不是像美国一样,美国可能更偏向于什么?我原来的产业已经比较成熟了,然后现阶段通过新的技术融合一下,然后我增强了信息之间的连接,在这个上去做一个创新,但我们不一样,我们可能在还没有做专车的需求之前,我们就产生了打车的概念,或者说就互联网轿车的这种概念。所以这一个部分是中美之间的一个差别,就是我们追求的Web3可能不一定是真正现在大家所定义的是Web3,但不代表说这个市场整个是空的,或者说中国会错失这个机会,中国肯定不会错失这个机会,毕竟有这么大的基数在。

谭红朝:两位嘉宾都是说我们不会错过,刚才Roy也讲了一个web2.5的概念,现在我们说的Web3概念,其实还要严格的讨论它可能其实是Web2.5的概念,包括确保措施,web3革命我个人的看法,这个是应该有一半归一半不好说,因为你看其实历史上有过,当年的西方航海地理大发现的时候,我们就错失了当年的地理大发现。其实现在我们现在叫web3和革命,被人们组成了一个词组了,叫web3革命或者叫web3大航海,也有人这么说,但是人们为什么要把web3叫做革命,然后他和Web1和Web2有什么重大的区别?请两位老师来给我们详细的讲解一下。

伍鸣博士:其实我觉得就是说web3,和web1和web2的本质的区别,其实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要把web3叫做革命,因为我认为web3最主要的特点,我们都知道web1它是可读互联网web2可读可加可写,那web3的话就是可读加可写加拥有就是所谓就是说用户创建的数据,那么用户拥有他所创造的数据的所有权。

所以web3最主要的一个特点我理解就是说是用户对自己所创建的数据具有了所有权,所以说web3相对于web2它就是一个数据的所有权的转换,其实这个就是说历史上大部分的这种所谓的革命对吧?它的本质上其实就是所有权的转换,所以这个东西就可以叫做革命。那么当然就是说数据所有权的转换这件事情,自然就会导致就是说整个行业它的商业模式会产生巨变,那么数据所产生的价值,它不再由中心化的平台商所独占,那么数据的创作者他可以以一个更加公平的方式来得到他所创造所产生的这种价值。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平台商不再拥有数据,那么也就意味着平台商的这种垄断壁垒就被降低了,平台商之间的这种竞争就更加的扁平和激烈,对吧?那么他们所提供的服务质量其实因此也会得到大幅的提升。

同时也正是因为就是说这样的这种所有权以及商业模式的这种改变,会使得传统的web2的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也必须发生翻天覆地的这种改变。这样也就是也就是为什么就是说我们现在就看到大量的这种web2的应用,到web3的这种转换,它都不是去沿用现有的这种架构,而是要这个系统的重建。

在现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是需要web3的论坛,我们需要web3的社交网络,我们也需要web3的数据分析平台等等。那么基于这样的一种大规模的这种变化对吧?所以我觉得web3它绝对是可以称之上是一场革命。

Roy:我觉得教革命有一点点太重了,就尤其是我觉得在华语世界去提革命这件事情,就我这代人的认知而言,革命还是一个很颠覆世界的一件事情。但是从数据上来讲,其实我觉得大家可能也都看过那张表格。

跟互联网时代现在web3的用户基础,它的整个发展还是一个在前期的这个阶段,包括在美国,其实我们可以看到每天在推特上去冲浪的人,或者说去发现投资机会以及参加社区的人,从项目的角度去统计,可能基本上是比较同质的一拨人。

如果我们去真正去探索Web3革命,它到底是什么?因为它现在还没有激起那么大的浪花,虽然很多的VC很多的投资机构都在不断的参加,但是实际上真正在里头去创造数据,并且使用的人可能还是有限的,但是我觉得趋势是在,而且这个趋势可能会一直进行下去,后面可能会指数的发展。

这个部分我觉得可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本书,就是《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其实我第一次读到那本书的时候也是有蛮大的触动,因为身处于某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个市场的时候,你总会去想我应该怎么去在这里面赚钱,或者说怎么在里面去生存下去。

但是其实如果我们把历史拉长的话,整个的发展进程都是有原因的,比如说在亚洲这种地势情况下,本来产生中国这种国家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大航海时代之所以没有在这里产生,可能就是因为欧洲的地貌和人类组织的形态不太一样,所以导致这种差别。然后也以至于在他们科技最繁荣的时候,他们有机会去参与航海时代,或者说他们有机会进行了电器时代,对吧?更早的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不过这个趋势我觉得是基于人类本性和技术水平不断升级的这么一个迭代导致的。

现在有了区块链技术,并且互联网技术不断的发展,未来人们肯定期待的还是更快的连接,甚至实时,并且是更亲密的连接。

我还记得诺基亚当时的广告,当时有一个应该是手连接在一起的广告,其实打出来的愿景是非常好的,因为你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跟想要见的人或者联系的人能够有一个互动,但是真正移动互联网也不一定能够给我们带来这种真实的感觉,反而我们看到现在在网上的一些互动给我们增加了距离感,而且可能有些时候会更自闭了,越方便的东西反而会带来一些弊端。

所以我觉得是在web3时代我们要亟待解决的事情,它确实会激起新的市场和新的商业模式,但是这种商业模式也许不是那种大范围,也许不是那种能够颠覆整个人类生活的,这是我的一个看法。

谭红朝:刚才两位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下web3和web1、web2的区别,那我们观察过去20多年的发展,就是中国在web1和web2时代都是非常拥抱的态度,二在web2时代甚至部分引领世界。但是目前来看为什么对web3的发展有所疑虑,怎么破除这种疑虑呢?

伍鸣博士:我是觉得首先这个疑虑当然主要是我觉得主要是来自于还是来自于对数字货币监管的方案的不确定。

那么区块链技术它反正作为一个诞生不久的新兴技术,相关的法律制度研究还是不足的,主要在国内是这样,然后立法的一个不完善和执行标准是不明确的,这个是制约web3.0产业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那么目前还是政策不明朗,我们其实也都是在合规的范畴内去做这种探索者。

我觉得怎么才能破除这种疑虑,一方面是我们要给政府足够的时间去探索相关的监管法规和方案,我相信中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它一定是在积极的研究和思考如何去构建包容去中心化的合规机制。现在是一个过渡的时期,另一方面就是说我们从业者需要在现在的合规的制度下,去探索web3的生态发展的模式,比如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技术的手段,让用户在不接触数字货币的情况下,就能够感受到web3应用的场景的模式。

像我们树图生态的话,有一个叫anyweb这样的一个项目,那么这样的一个系统,它是一个法币支付的入口平台,它通过多方安全计算技术的对用户的私钥进行安全的托管,对用户的web2的身身份和web3的身份进行了一个安全的映射,通过这种方式用户就可以像在一个沙盒中一样去使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系统,这样他们他们可以通过anyone以及对接anyweb的生态应用,在区块链中去存储和访问他们的数据,同时就规避了与数字货币的这种交互。

那么这样的一个状态其实就是说可以我认为它可以发展一段时间,等到中国的政府找到了更好的这种合规机制,沙盒它可以立马打开,然后用户他们的数据自然的融入到去中心化的世界里去了。我觉得说未来的Web3的产业和联动很有可能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合规的场景下,可以和政府去合作,可以和实体的产业去高度的结合。

同时从业者需要更深入的去了解合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我们保持探索的精神,我们这个数字头研究院也会是从技术的角度持续在这方面去创新,以及就是说去加大区块链技术的科普和应用。

Roy:我觉得博士说的很对,这个东西在国内它推进的话,确实政府有自己的思考,因为其实我们都知道现在之所以web3能够在美国这么火,他也是有自己的的基础,甚至他现在也没有给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到底某些代币到底是证券还是商品啊,什么怎么去管理它?

稳定币的法案我记得可能今年也推一段时间了,因为两档好像还没法达成一致,所以其实监管的这上面是永远会后置于技术或者说应用的。

我觉得从我的角度看,国内的很多政策它是以一个怎么说,我不能太冒险的去做一些事情,很多事情肯定是不可以的,我觉得在整体的思考下,如果要在中国去做这件事情,或者说整个web2到web3进行一个转型的过程中,实际上依靠监管来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并且在这个框架下再去发展,可能会比较影响整体的行业。

谭红朝:我们说中国跟外贸商革命会不会措施有一不会说是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人才有一切,但是我们现在其实华人的人才是非常多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国外的大批的资金都在涌入Web3做投资,然后包括中国国内的,你像之前移动互联网时代投TMT的,现在VC现在也都在转向web3,但是很多人说其实就像中国在外部互联网在外的成功一样,国人在Web3的应用层也会有大的发展,然后两位老师怎么看?

伍鸣博士:我们确实是在外在web2的时代,就是说我觉得我们跟国外的差距其实是比较小的,甚至说可以说是超越超前。其实中国有非常强大的web2的系统应用,还有用户基础,而web3的发展,其实它很大程度上是在外部的基础上的一个扩展,引入了去中心化的这种模式,它是为web2是注入新的元素。

那么因此我认为说中国的web3的应用其实一定是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首先说像toc的这种应用场景对吧?它在web3的整个市场里的我觉得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甚至比在web2时代的比重还要大,这也是由于数据它去中心化所带来的一个必然的趋势,因为个人的这种创作者对吧,那么都可以非常的积极的非常有效的参与到这样的一个互联网规模的商业模式中,那么这种toc的驱动力其实是更大的,那么中国的人口其实优势其实为Toc的应用的发展其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所以我觉得to?c的应用其实在中国的这种发展空间发展商是具有一个很好的先决条件。

所以就是说那么web3的应用,其实我觉得在中国发展其实是有一个很好的这种优势的优势在这里。然后,另外就是中国有强大的这种外部处的这种产业基础,它培育出来很多非常优秀的系统应用以及产品的工程师和运营人员对,那么这些人才的储备也是推动了也是推动中国web3应用发展这样的一个生力军。

这些中国的技术团队,它一方面它是可以和海外的商业团队来结合,那么参与到海外的这种web3的项目中去练兵对吧?然后去探索web3的这种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应用的场景应用的可行性。

然后另一方面就是说由于国内的这种现在因为国内很多外传统的web2的这种资本对吧?他们也开始都来看web3的方向,也愿意就是说在web3的项目上去投入相当多的这种资金的支持。所以就是说我们中国的一些技术团队其实是可以找到这种合适的这种投资机构的这种合作和支持。

那么在国内合规的这种框架下去,搭建这种生态产品的项目和应用对吧?从而将Web3的生态应用可以更多的带到更多的传统的web2的应用面前,其实就是发展这种破圈的可能性。

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基于众多这样的一些优势,就是说我们其实很多的优势还是来自于Web2,现有的一些积累,那么因为这些积累的存在,所以我认为说在国人在web3的应用发展上肯定是会有很大的这种作为的。

Roy:我同意伍教授刚才说的观点,然后其实我有数据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最近做研究的时候看到的,说咱们现在其实讨论的说是中国的web3的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产业的组成,为什么?因为其实web3这个性质可能更偏向于消费或者说应用这个层。

然后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web2在中国,尤其是后期,更尤其在追赶美国的进程上,甚至后来有所超越,主要的也是因为我们在消费这一块的潜力非常的大,一个是人口基数大,还有一个它的产业比重是逐渐很有潜力的。

这个数据我们来看2021年可能更全一点,2021年全中国各行业Gdp的增长贡献,当时我们的去年我们增长率是8.1%,消费在其中的贡献是5.3%,剩下的两部分,一个是1.7的外贸,还有一个是1.1的固定资产。

但是相对于美国来说的话,它去年的增长是5.7%,这肯定不如我们,因为我们正是上升的趋势,但是他的个人消费也是占5.3%,也就是说它整体的消费的随着社会不断的先进或者说发展,那个人消费的占比是增加的,我觉得中国在未来也肯定是向这个趋势走,这是第一个红利。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如果看看中国123产业占GDP的比例,其实这个数据也比较有意思,在2021年的时候,我们第三产业服务业占53%左右,但是美国的话其实它是占到了81%左右,其实如果说整体的社会的发展进程,我们是向着发展中国家不断的靠近,甚至最后我们要反超美国,其实这块的潜力是非常大的,也就是从整个社会GDP的角度来说。

第二个点我想说的中国的人口的红利可能会是一个比较致命的因素,因为现在其实我觉得是在web2的人才储备上达到了一个巅峰,后期会不会还在整个世界的水平上继续保持领先的位置,我觉得是一个问号。为什么?一个是我们自己现在的一些随着发展有些矛盾的产生,还有一个就是其他国家的发展会逐渐把这部分劳动力的红利给吸收走。

其实这时候我们注重的一点应该是啥?是如果要去继续发展,要看技术的提高,这也是我觉得为什么尤其我们机构可能看更多的是以基础设施的层面去看,因为真正提高了基础设施的效率,会非常有助于你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一个东西会在你人口红利消失的时候,反而会更加释放出你的增长。

我觉得中国现在这也是夸一下国家,尤其是我们在尖端科技领域的不断的投入,其实是非常有助于后期继续提高自己的增长。

所以我觉得从这两个方向分析,其实未来还是非常可期的,但是至于它会不会直接的反映到web3应用层,我觉得还是有需要有一段时间的积累,因为现阶段web2已经发展得非常的成熟,并且能够解决人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如果我把激励的和区块链这两个概念加进来,它能否马上有一个正反馈,我觉得是需要一段时间不断积累,可能基础设施和基础的技术的提高是走在首要位置上,比如说时间线可能会比较长一点。

谭红朝:主要是要有高质量的人才,除了人才之外两位老师觉得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伍鸣博士:对我觉得最关键的地方就是要在当前监管模式下,就是找到一种让web三应用场景能够触达用户的一个比较合理的方式。

因为在当前的中国政策下,在这样的一个框架下,如果我们不能够将Web3的应用模式推广到web2的用户那里去,那么中国就很可能会错失web3的革命。

比如中国的web3如果想要有生命力,它必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去摆脱对虚拟货币以及及其构成的旁视游戏规则的这种依赖,就是能够为传统的web2的用户提供实际的价值,能够被广大的web2用户所接受,这样才能够使web3的应用它的用户规模,它达到一个web2的这样的一个量级。

中国的web3就做到这样一点的话,我觉得中国的web3其实就能够繁荣的发展起来。

因此我非常建议这样的一种做法,就是在与用户的接口上为用户去过滤掉虚拟货币的这种访问,但是仍然是是使用完全去中心化的区块链的后端技术作为信息的载体,这样才能在未来的web3的用户体量和合规机制都达到一个很好的状态的时候,web3的系统和应用就能够做到一个很好很充足的这样的一个准备,从而去迎接一个很美好的机遇。

那么就是找到这样的一个非常合理的这样的方式,可能有些人会觉得说会不会太理想化,会不会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我觉得其实我还是比较乐观,我觉得不会,其实就是说我觉得现在反而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为什么?

是因为现在中国政策它其实不仅仅是对虚拟货币不友好,其实对传统互联网的web2也不友好,对吧?

大家可以看看现在蚂蚁阿里还有滴滴的各种遭遇啊,我们就应该明白就是说这一点,但是就是说web3它其实是一个新的浪潮对吧?它是一个新的巴斯沃对吧?然后国家反而在鼓励探索,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反而更应该把Web2的这种基础设施和应用在web3的加持下去,重新去构造一点。

有了这个Web3的元素以后,那么我们很多的这种web3的创业者,他们就更有机会去重新去去挑战现有的web2的这种商业巨头,需要去产生更多更好的这样的一种新的创新的这种应用和系统出来,然后所以我觉得说对这个就是说时机非常好,所以我觉得现在就是说我非常鼓励就是说这种年轻人,然后我们去尝试去做这种web3的应用的创业,然后去把web2的现有的应用场景去通过融入web3的元素,然后让它能够在web2的市场上能够去发扬光大,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一步。

Roy:这点我依旧赞同,然后我引用一下前一段时间姚谦局长发表的文章《web3是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这里他就指出在转变演进的重要时点,需要加强web3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技术设施建设无疑是具有重要意义。

其实这句话我觉得总结得蛮好,但是可能方式上我觉得我觉得一直在行业上我也说的比较直白,我们一般想象的比较好,但是实际做的时候就一一团糟,因为不一定这个东西真正会按照我们的初期设想,真正成立真正去做的人,就像刚才5个人说的,可能都是要有年轻的创始人,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在监管模糊的状态下去摸清这个边界,并且真正为社会带来一些利好。

大家都知道庞氏其实是一个合理的商业模式,它不是一个是贬义词,庞氏局确实是一个不太友好的东西,如何去解决庞氏局,可能是在设计商业模式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步。我们最近发现如果把它设计成单向循环会比较好,单向循环它是一个整体来看,它是一个商业的闭环,但是如果是在经济体系运行中,它是由a代b到b代b到c代b甚至最后使用它是一个单向的形式。

如果是在这种模式上面,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是参考像之前很火的游戏stepN,其实如果是把金融的概念太过于加强,并且你可以进行交易了,一定会产生有致命缺陷的地方。

当然我觉得在监管层这块会卡的文字,我们是不是要等监管出来之后再去做这件事情,我觉得是没有必要,我们是完全可以在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上去做不断的探索。

然后我觉得未来的这个点可能在中国能够达到的是更偏向于抖音这种模式的不断商业模式的转变。因为说白了,其实你如果能够让激励产生最大的效用,你是需要点对点的这种交互的,但是交互可能不会很大量。这块我参考是凯利他说过的一个模式,你要达到能足以养活自己的一个粉丝经济,你可能只需要1500个人。

比如说我们看抖音,现在上面有很多主播,他好几百万粉丝,然后你好几千万点赞,说实话真正能让每一个人都做到这样是不可能的,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是金字塔塔尖那些人他们能够产生的经济效益,但是其实很多人他是做不到一些事情,如果真正让它平衡发展,或者说让每个人都有参与web3的权利的话,说实话它是一个小众的东西,它是一个能够让每个人展现自己个性和特点,而且这些特点和个性会通过我们的技术的传播,还有公正的激励,能够让一小部分人成为你的铁粉,成为你的最忠实用户。

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在思考这件事情上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未来的模式如果真的要去做非常去中心化的应用的话,说白了他做的是一件非常公益的事情,它只是搭建了一个场域,能够让内容的输出者和内容的消费者,我们消费不一定是真正的真金白银能够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尝试探索的模式,也是我们部门希望能够在投行业务向下帮助企业进行转型,或者说帮助企业进行创业的时候,能够做到的一种事情。

谭红朝:感谢两位老师的发言,我感觉最关键的是在监管没有弄明白之前迅速做大做强,最后,我们再展望一下web3未来在中国的发展?

伍鸣博士:好,那我总结一下。其实我觉得中国未来web3的发展应该是一种曲线救国的模式,然后往多元化发展这样的一种趋势。

因为web3不仅仅是去中心和区块链,就是在web3的整个场景里面,我觉得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然后那么真的其实我们说的比方说原宇宙什么这些,我觉得它其实也属于web3的范畴里面,包括我们说的数据的所有权的这种转换对吧?那么当数据所有权转换了以后,那么这个数据怎么会怎么去使用?然后怎么去处理?这里面又涉及到很多隐私计算的一些东西,所以整个web3的场景里面,它其实是包含了很多复杂的这种技术的方面,包括AR、VR然后AI,包括隐私计算这些东西。

那么那么在现在的这种场景下,就是说我们只能说是我们在尽可能的合规的这种状态下,去避免过多的去touch到这个数字货币,但是我们不会去放弃就是说其他的就是跟web3相关的这种技术的发展的这种元素。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过渡阶段,那么我们肯定是大力发展其他方面的一些技术。等到将来的监管放开的这样一个时机,我们的中国的web3一定会达到一个非常好的一种状态,我觉得这是一个未来中国web3发展的一种模式。

Roy:我觉得在国内的话,其实我们会看到跟国外有点不一样的发展的态势,就是国外可能更偏向于哪个赛道火,就疯狂的发展哪个赛道,并且这个人就是人才或者资本就会向那个方向去倾斜。然后国内的话,我觉得可能web3的展现形式会更偏向于刚才吴博士所说源宇宙的一种形式,就是因为它会更贴切于我们的生活,更容易被人感知到。

其实我们一直定义元宇宙跟web3的关系,我觉得web3可能更偏向于一个大的块,或者说大的底层的东西,他的东西更技术化一些,更实质一些,元宇宙的话就是它的一个上层的架构或者上层的展现方式,在这个空间里边或者说在这个范围内,其实可以做很多非常有趣的事情,其实我觉得国内的收藏市场是一个很有趣的尝试。

基本上在这个领域里,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转型,或者说更多应用出现,比如说很多游戏的转型,对吧?为什么国外很多游戏大厂它没有转过来,因为本身它的基础用户就可能不赞成这一件事情,而且它本身的转型涉及很多技术的问题,如果他上来就进行了转移,很多资产是他无法去定价的,包括它技术上能不能真正做好传接审是有问题的,我们未来会期待很多大厂逐渐的转型,但是国内我觉得是不一样的。

国内其实很多我们日常能够体验到的游戏,它都可以去转成元宇宙的形式,并且更好的囊括用户,这是我的一个看法。未来会不会发展得非常的蓬勃,或者说我们生活的各处都充满着web3的这种形态,我也是很愿意乐观的去看待它,但是肯定是有一个很长的时间线,这是我们的想法。

谭红朝:我感觉听下来,能感觉到两位嘉宾对中国Web3革命是比较乐观的。非常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分享,希望通过嘉宾的解读,大家能够更好的了解web3的世界,谢谢大家。希望腾讯科技的网友大家你别忘记下载我们金色财经APP,了解更多Web3资讯。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7:98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