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H:详解 Web3 社交及其实现方式

历史

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估计,目前人们每天使用社交网络的平均时间超过2小时。尽管这个数据的增长在近年趋于平缓——也许是受到愈加消极外部因素的影响——但是社交媒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显然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1全球网络用户社交使用情况数据

社交媒体最早可追溯至1997年一个名叫「SixDegrees.com」的网站。在该网站,用户可以创建账户,与他人产生连接、发送消息。此后,在此基础上,网络发展得更加复杂和精巧。之后几年,Friedster和Myspace接踵而至,或成名,或没有。而我们现今所知的网络起源于21世纪中期的脸书和推特。

这些平台都依靠广告变现。使用数据使广告的点击概率更高——使用额外的用户数据来优化广告——再次重复这一过程。这一循环是互相作用的过程,他们越了解你就越能更好为你提供广告服务。

其中最困难的部分就是,这些Web2环境中的平台有多愿意获取这些数据,以及竞争背后不一致的驱动力。

平台天然追逐用户,不会与其他平台分享数据。如果他们能比竞争者做得更好,能够吸引用户产生更高的点击率,那么他们就能捕获两大稳定资源的更大份额:你的可支配收入和时间。在追求用户的竞争中,我们已经看到平台上发生了诸多不良行为。

社交媒体因诸多原因饱受诟病,其中就包括社会冲突的日益加剧。我们好奇的是15世纪的欧洲是否也有同感。你能埋怨马丁·路德金的想法导致了宗教战争吗?人们能回到过去限制印刷术的发展吗?这样人们就不会怀有任何想法了吗?

今天许多人提倡社交媒体要适度,这其实是审查制正确的一种说法。第三方平台权威的干涉不应是最终解决办法。所以就要对无政府的混乱状态与威权主义进行平衡;我们在科技创新上寻求进步。毕竟根本上,「媒介即是讯息」。

网络改变了人类交流的结构,现有社交平台只是一种概念验证。我们愿意拥抱更极端的技术,只要这种技术能够自下而上形成部落,而非从上到下进行中心化算法管控。如果算法能够决定「官方真相」,那么每个人都会去夺取算法。

现有社交平台掌控叙述,致使用户毫无权力,几乎沦为电子领域的奴隶。就像ChrisDixon所说,尽管平台大获成功,但是它与网络用户的关系从正和转为零和,从吸引转为榨取。同时,用户放弃平台比平台放弃用户的成本要高得多——这就是一种危险的不对等。

直觉上来说我们理解当下并不完美,但要做出改变,我们也面临协作的问题。哪怕你选择加入一个新的更好平台,最终你仍是孤单一人。只有在别人转移时进行转移,这才是合理的。

在过去五年,脸书的自由现金流从140亿到400亿,增长了两倍。平台能创造价值,通常是因为平台高度有效,能提供一定的社会功能,这样人们就不太可能将其抛弃。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当下的问题不是我们是否需要这些平台,而是我们如何能够在个人和社会层面提升经历体验。当然前者更可行,后者更难实现,因为科技无法抑制人类的邪恶。

我们相信下一代的社交媒体能够利用现今被称为Web3.0的技术。社交不会停止发展。但是单纯依靠理想主义来推动相关的技术采用,这种想法很天真。我们需要一种比现在更好的用户体验,我们需要发明用户在Web2领域绝对无法获得的工具。

Web3社交是什么?

把它拆解开,我们可以得到「Web3」和「社交」。我们用Web3这一流行用语描述与区块链相关或建立在区块链上的新一代应用。Web3的主要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和开源。但现今,很多声称自己是Web3的应用缺少这一特性。

我们仍认为许多这些应用都是「Web3」,但把Web3认知为一种现象而非一种特定应用,这样会更有裨益。Web3是一种选择或一种倾向,存在于非常流动的技术栈上。?

应用软件能使web3的体验更好,但「Web2到Web3」更像是一个与用户偏好相关的光谱。这可能取决于数据和状态在去中心化与中心化中存储中如何分配。

Web3社交最简单的形式更像是一种可选模型。它带来的最大功能变动就是用户拥有个人的社会图像与数据,能够使用吸引人的变现模型。

用户可以选择加入既定平台,决定加入的程度。我们已经看到了使用这种模型的案例,比如Lens,以及在其基础上搭建的其他平台。BraveBrowser是这种策略的早期先行者,从Web3的时间线上看,它可以被看作是当时的网景通讯公司。

也许更有趣的一件事是,我们能够改良社交媒体资讯推送的算法。我们在中间件理论中简短地涉及了这一观点,但这里我们将更深度地进行论述。

现有模型优化参与度。在未来Web3平台将能够提供灵活的内容展示。实际上,考虑到Web3中数据的可及性,我们认为内容展示是价值积累的关键。赢家将会是那些能够提供好用户体验的人。

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切入,在私人社交内容和非社交内容、盈利能力、学习性和情绪价值中达成平衡。

如何进入Web3社交?

绘制网络地图&新的网络数据包

谷歌引进网页排名算法,使散乱的、未过滤的信息变得结构化,因而在Web1大获成功。网页排名读取导入和导出链接,创造了网页的图景。在此之前也有其他尝试,但是都没有取得如此反响。

每个网站根据其在图景中的重要性进行排名,重要性由经由网站的流量,以及与网络中的其他重要节点连接的程度决定。

网页排名引进的背景是数据无法筛选,使网络成为反身性飞轮。它创造势能——更受欢迎的网站会更加出名,而名声进一步增加网站的受欢迎程度。在这种反身性动能中,出现了排名高的网站——也就是路标,为我们在互联网中指明方向。

如果我们认为区块链协议是Web3的基础,那么我认为钱包地址就是新的网站,我们应当基于地址而非应用进行索引排列。

Web2是由上到下的结构。网站是锚定信息——这是以应用为中心的流程。应用拥有用户。

Web3以地址为中心。用户嵌入协议,他们不要求应用或网站为其创造账户或在线身份。

区块链取消了中间应用,让用户直接嵌入协议。用户拥有地址,这些地址其实是没有标识符的账户。用户不需要依赖服务来提供给他们身份背景,相反,服务完全依赖于用户提供身份,这样就是从下到上创造初始的背景。

区块链是状态记录的机器。他们将背景与服务分离。这就是我们创造一个新的网络数据包的过程。

地址和提供状态转换的底层区块链对于这些新的包至关重要。尽管应用仍提供UX入口,但面向不同用户。比如,饭店和顾客需要使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应用和用户也是这样使用区块链的地址。

这些地址能够发送交易,签署信息,他们创造了复杂的互动性图景。现有的Web3图景更多关注于金融方面,记录地址间的价值流动。

我们怎么能确保合理使用这些图景?我们如何使它具有「社交性」?

横向与纵向相关性

我们现在了解的Web3更多独立于环境:金钱价值不取决于任何事——它是横向相关的。金融资本不依托背景也具有价值。

相反,由社交媒体形成的社会交流依赖于环境:如果让点赞脱离于环境,那么它就几乎毫无意义。因此,社交资本是纵向相关的,不通用,不转让。

此处背景主要指的是网络中的群体。如果你在一个社群内保持一定状态,这个状态一定是无法转移到其他社群内的。比如,你可以给人们做无聊猿的代币,但是可能你无法用它去买某种能量饮料。

作为平台上的意见领袖,你试图做的事情就是把纵向相关转移为横向相关。这就叫做「使你的社交网络货币化」。

社交领域纵向相关的标准体现在参与度上,比如点赞,回复,订阅,投票等。这些是我们在线身份的声誉分数。目前,这些社交标准几乎不存在于Web3中,几乎主要和Web2绑定。

今天,我们看到来自用户交互的一些社交标准案例,其中著名的有DegenScore。但是金融交易并不是组成Web3的唯一一种互动。我们需要加入金融以外的背景,给价值网络增加社交标识符。

页面排名出现之前,互联网没有明确的应用程序图景,能够对Web2进行锚定。Web3也受这一问题困扰。状态的分离有助于保持电子领域的主权,但是不利于背景创造。

背景是什么?——网络上的背景由具有索引性质的网络图景编制而成。这种图景是一种承载信息的数学结构。我们在结构中给节点加入标识符,从而构建其结构。

考虑到Web2用户的关系隐藏在应用的边界之下,我们无法单独创建背景。我们接受到的一切都来自算法,该算法使用封闭的数学结构。

标识符即服务

你的Web3地址是匿名的。其默认身份就是没有身份。这有好也有坏。好处是你仍能保持匿名。坏处是,因为没有任何标识符,它无法具有社交性,因为无法和其他人大规模产生连接。

Web2账户的默认身份来自应用。要获得Web3账户的身份,我们需要「作为服务的标识符」。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能够给账户提供标识符的应用。

正如前面所讨论的,Web3没有社交图景,但是有金融图景,因此我们可以建立账户之间的金融流动。与金融资本不同,社交资本无法转化,至少无法直接转化。Vitalik把这种特性成为灵魂绑定。

一种分辨一个人社交资本的方式就是看他/她有多少好友。在网络世界中——就是看一个人有多少关注者或哪里供职。在这里,中心化机构为个人提供证明。机构是声誉第三方,这些证明能够表明个人身份,助力他们与他人互动。

通常来说,身份无法转让,但也是流动的。如果你创造一个领英简介,你就可以灵活操作你的职业历史。你可以对其进行删除、更改,但是无法售卖。

Web3的社交媒体更可能是一种新兴现象。这表明它不会构建在社交平台上,而是受社交标识符驱动。无法转让的证明就是标识符。Web2或Web3也将成为声誉第三方。

Web3将会非常流动、模块化、相对动态。它是以身份为中心的。你可以把你的身份带往各处。这就会促进下游应用的创新,以此来迎合用户想要增加标识符的需求,这些标识符是下一代社交网络的驱动力。

关于这一点的好处是,你可以把Web2标识符移植到Web3中。这样Web2应用能继续给Web3提供服务,让渡一部分权力。这也表明并不是Web2结束,然后Web3开始。

Web2应用能够给Web3账户提供服务,作为一种证明源头。他们能够将本地状态货币化。通用的状态保持建立在账户中,账户存在于区块链或新的模块数据层比如Ceramic或Kwil上,这些平台是遗留下的平台,转移到更原生的Web3货币化模型中。

Web3更多描述的是一种从Web2应用转移的能力,但这不是终点。掌管了状态就掌管了网络上的协作工具。比如,推特的角色也许会发生变化,但它仍会作为应用被使用。你的推特账号能够成为一种组件,能够成为Web3多重渠道中丰富身份的组件。

蓝色复选标记:寻找相关性

我们非常喜欢2017年发布的一份白皮书,该白皮书的发布项目叫Userfeeds,是一个非常早期的失败项目。Userfeeds希望构建一种协议能够「创建一种开放层,放置集成的相关性算法,能够将共识层的信号进行整合,同时赋予它个性化的设置。」

这意味着什么?让我们拆开来看。Userfeeds从数学角度定义相关性,将其称为「可预测性」。

「信号的相关性越强,它对其他信号的预测能力就越强。在X中「压缩」信息,同时能够预测Y,这个过程就是在X中识别Y的相关信息。压缩之后,就能尽可能少地使用X的信息去预测Y。人们在平台上行为的相关信息能够提供其他人在网络的行为。」

当人们谈论去中心化的社交图景时,他们忘记了我们并不需要新的节点,只需要描述边界;也就是说,我们只需定义用户之间的关系。这可以通过可验证的证明来完成,或者我们在本研究中称之为:标识符。

我们将会有众多供应商,提供无需权限的蓝色复选标记。我们将会有各种标识符供应商,有些会比其他更有吸引力,有些可能在某些群组中更突出。

推特可以通过提供它的证明,将其商业模式转为更开放的网络动态,当然它可能不会这么做。想象一下「Vitalik在关注我」的NFT徽章。他们可以对标识符进行更新从而实现货币化,因为这种证明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

移植Web2标识符是描述钱包地址关系的一种方式。同时,我们在Web3上已经产生了一些社交证明:拥有NFT,拥有同质化代币,成为DAO的一部分,参与治理等等。

所有这些都可以转化为标识符,而不会泄露隐私。假名是Web3的未来,因为「假名允许发言后的自由,能够抵御社交供应链的中断。」。

如今,Web3是指云上的假名经济。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用户友好的身份管理的出现,它会更加丰富,可以保护用户隐私,允许他们收集声誉,管理在线身份,并「拥有他们的社交图景」。

Sismo就是致力于此的项目之一,它是一个用户体验友好的Web3身份管理系统,基于依赖零知识证明的元数据加密证明。用户可以通过Sismo管理来自其ETH地址和Web2社交档案的元数据集合,通过作为游戏证明的NFT徽章选择性地展示信息。

例如,钱包X可以证明它在推特上被Vitalik关注,但不透露钱包背后是谁。

Sismo允许你将声誉信号汇总成一个集合,并使用特定的在线形象。人们可能希望一个形象用于治理讨论,另外一个不同的形象用于其他目的。

我们可以把Sismo看作是一个身份中间件。它是可扩展的和游戏化的,根据「被X+Y关注」或「拥有X量的代币Z」这样的证明信息,用户可以进行自己的延展思考。

我们预见会有许多像Sismo一样的证明供应商,相互竞争,以提供最可靠和最流行的标识符。有些会被采用,有些不会,有些会短期内成为流行。对标识符的选择就像是选择个人滤镜,把它展示到可用的社交图景上。

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类似的尝试——ETHdos在ETH纽约黑客马拉松上获得胜利。它有效地以零知识的方式在Web3上显示人与人之间的分离程度——这一有趣概念,是一种探索连接的新方式。

一旦采用证明服务,我们就需要聚合器和算法提供者。想象一下,订阅各种类似于页面排名的索引提供者,根据所需个性化定制网络体验。根据偏好来切换算法。

这就是相关性将如何在下一代网络用户体验中被定义。回到我们所说的展示的重要性,由于这些证明分布式存在,你需要解释层来理解这些内容,从而提供可见的体验。

改善协作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有助于形成共识的应用程序。

「共识对协调来说往往很重要。例如,一群人可能想就某一问题发表意见,但只有足够多的人同时发表意见时,他们才觉得这样做是安全的。(Vitalik)」

如果我们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不仅可以建立私人、无权限的社交图景,而且还可以开始形成开源的知识图景——一个以用户为中心的、动态、不断变化的信息目录,就像维基百科一样,但更加流畅,且可能是可加密验证的。

结论

回顾一下,我们谈了过往Web2社交媒体的模式,Web3社交可能的前景,以及我们如何从Web3的现有状态达到理想态。我们了解了一个证明/灵魂绑定/NFT的世界,它们提供了必要的纵向背景,使Web3社交能够发生。

为了更好地说明Web3的社交性将如何不同,我们提供一个简单的说明。

Web2的社交互联网建立在网络效应之上,并慢慢过渡成为类似新闻推送的内容服务,它未来将会十分冗余。它不会维持原状,而可以通过可验证的证明将自己转变为一个可选的信誉账本。新闻推送和内容服务的未来是跨平台聚合。

重要的一点是,Web3不是治疗社交平台顽疾的灵丹妙药——它们可能来自于更深处。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31ms0-13:77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