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O:为什么说Read to Earn不成立?兼谈Web3的产品迷思

作者:北辰

Web3领域久违地冒出了能引发热烈讨论的C端产品——ReadON,上次这种争议氛围感还是发生在StepN上。

当然,ReadON只是一个刚完成了种子轮融资而且还没有公测的产品,从团队背景到投资机构再到现阶段的运营,历史都是清白的,所以讨论的焦点只是ReadtoEarn是否成立。

众说纷纭,也就不多我这一家之言,总结成一句话,ReadtoEarn的业务逻辑不成立,而且犯了绝大多数Web3产品都犯的错。

不过现在还没有到市场检验的阶段,因此很可能只是一个既不懂阅读也不懂产品的人对阅读产品的判断,有被打脸的可能……

??ReadON的产品设计

在讨论ReadtoEarn是否成立之前,我们先看一下ReadON的产品设计。

灰度旗下三只基金更新各产品加密资产的成分及比重:7月8日消息,灰度(Grayscale)旗下三只基金就各自的2022年第二季度审查,更新各产品的加密资产成分及比重。灰度表示,根据 CoinDesk 指数方法调整了三只基金的投资组合,其中从数字大盘基金中移除了比特币现金、Chainlink、莱特币、Polkadot 和 Uniswap ;从 DeFi 基金中移除 Yearn Finance (YFI) ;从智能合约平台 Ex-Ethereum Fund 基金中移除 Stellar Lumens (XLM) 。三只基金均没有添加新的代币。[2022/7/8 2:01:02]

“ReadON的使命是通过Game-Fi的机制和系统来重塑Web3中的数字阅读行为。”这句话的互联网和crypto黑话含量过高,如果扔掉黑话,表达的意思是用Game-Fi爆改了金币模式的趣头条。

当然这个比喻对ReadON来说不太公平,因为产品确实设计得挺走心,看起来像一个Web3原生产品,而且比Mirror更开放也更完善。

Michael Saylor:加密货币需要监管和动荡才能发展:2月6日消息,Microstrategy 联合创始人 Michael Saylor 在接受 CNBC 采访时表示,加密货币破产和价格暴跌在短期内是痛苦的,但从长期来看,这是该行业发展的必要因素。

此外,Michael Saylor 表示,加强加密货币领域监管也是必须的,这需要长期参与传统金融市场实体的指导和监管机构的投入一一尤其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2023/2/6 11:49:41]

首先从内容生产来看,Mirror是把创作者发布的文章存储在以太坊Layer2上并铸造成NFT,而ReadON则不限于文章发布平台,只是提供了一个插件,当创作者在其他Web2平台上发布文章时,创建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唯一字符串,并且可以轻松验证所有权。所以ReadON的文章来源包括且不限于个人网站、Twitter、Medium等。

其次从内容分发来看,Mirror只提供最基础的内容创建,但没有解决内容分发的问题,而ReadON则有一个信息流推荐模型「BrainHack」,目标是让用户沉迷于阅读。BrainHack的技术离不开从趣头条和字节跳动出来的两位创始人,另外在具体运营机制上还有一系列的游戏化设计来进一步强化用户黏性。

美联储埃文斯:联邦基金利率将在年底达到4.25%-4.5%:9月27日消息,美联储埃文斯表示,通胀仍高企,控制通胀是第一要务。对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的共识是,其将在年底达到4.25%-4.5%。(外媒更正,非“4.15%-4.5%”),利率的收紧将持续一段时间,财政责任非常重要。[2022/9/27 22:32:57]

最后从内容消费来看,ReadON直接借鉴了StepN的MovetoEarn模式。在StepN上跑步需要跑鞋,在ReadON上阅读需要眼镜,有了眼镜NFT就能通过阅读赚代币READ和经验值,然后消耗经验值可以升级眼镜来解锁更多功能或者提高赚钱速度。所有眼镜都需要代币READ进行修复,READ还可以用于广告投放。

另外还有主题NFT,持有者可以拥有某个标签管理权限,类似于论坛版主,但它是标签,而且还有分成奖励。此外还有治理代币,但模型未推出。?

数据:1985枚BTC从未知钱包转移到Coinbase:金色财经报道,WhaleAlert数据显示,1985枚BTC(价值39,558,726美元)从未知钱包转移到Coinbase。[2022/9/3 13:06:04]

测试版关于内容类别的优先级

如此看来,ReadON也还行,可以直接引用官方的总结:“ReadON针对消费者、策展人和创作者精心设计了激励机制,还创建了独特的主题绑定NFT设计。内容分享的病效应和庞大的阅读人群自然会通过ReadON将更多用户引入Web3。”

当我们基于官方给出的产品逻辑去推导会发现的确如此,但是任何论证的成立与否,不仅取决于逻辑是否合理,而且还要逻辑的前提是否成立。所以我们需要跳出ReadON产品的细节黑洞,重新来打量ReadtoEarn这件事。

??Read注定不能toEarn

ReadtoEarn直接借鉴于MovetoEarn,虽然后者的代表性产品StepN玩脱了,但MovetoEarn的模式是成立的,只要确保「产品产生的收入」能逐步抵消「补贴用户的支出」即可。

手机 QQ 内测版已加入了隐藏数字藏品功能:金色财经报道,据Tech星球消息,手机 QQ 内测版已加入了隐藏数字藏品功能。用户可在 QQ 的资料展示设置中看到开关,选择是否向其他人展示自己的数字藏品。腾讯此前已经在 QQ 音乐、幻核等平台测试了 NFT,后改名为数字藏品。目前尚不清楚 QQ 的数字藏品有哪些内容,还需等待后续上线后才能得知。[2022/8/10 12:14:05]

ReadtoEarn也是如此,唯一不同的是阅读和跑步这两个场景不同,而致命点就在于阅读这个场景。

阅读是一个获取信息的行为,指向的是无数的信息,而跑步只是跑步。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先以跟阅读很类似的「进餐」这个行为来说明。人们对于获取食物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口味偏好、身体状况、经济条件、时间点等任何一个维度的需求都千差万别。

当然ReadON不是麦当劳这种餐厅,不需要烹饪食材,它更像是美团,吸引了众多商家入驻以供消费者选择。美团外卖的商业模式是成立的,因为消费者愿意为外卖带来的便利而额外付费,并且吃饭本来要花钱,商家也愿意在平台上竞价排名,这些都构成了美团外卖的主要收入。

但在阅读场景中它就很难成立,主要是为知识付费太难了,ReadON无法像美团那样在每一个订单中抽取20%的佣金,何况它还要反过来给消费者补贴……补贴支出只能来自于另一部分收入,也就是广告以及权益。

因此ReadON作为平台在营收模式上没法儿跟美团比。注意,是营收模式,不是营收,当然营收更没法儿比。

我们把目光从美团转移到网易云音乐——它没有抽佣金,但也没补贴,不过照样卖广告以及权益,所以平台的营收模式虽然没有美团这么强,但应该优于ReadON。然而网易云音乐去年收入尽管达70亿元,但仍然净亏损达10.4亿元。不过网易云需要购买版权,而ReadON则是UGC平台,开支会更小。

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网易云音乐的广告收入仅4.59亿元,所以不要对ReadON的广告收入有过高期待,可以期待的收入只能是卖各种权益类NFT以及能否开发开发一些周边业务了。

再回到前面说的“MovetoEarn的模式是成立的,只要确保「产品产生的收入」能逐步抵消「补贴用户的支出」即可”,目前ReadON可预测的「产品产生的收入」是卖广告和权益,这部分收入的体量很小,难以覆盖「补贴用户的支出」,但逻辑上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这时你就要考虑另外一笔支出——运营成本,这是它跟StepN最大的区别。

进餐需要考虑各种偏好,阅读更要考虑各种偏好,而StepN的跑步只是「迈开腿」这一个行为,消费者不会考虑自己有什么跑步偏好,平台更不用管这个,也就省去了内容建设方面的投入,而这才是一切内容平台最大的成本,即使是作为UGC平台的知乎、B站也是如此,而且砸钱也不见得有成果。

总结下ReadON的商业模式,既没有在消费者核心行为中赚佣金的收入,也不会有太多广告及权益收入,而且运营成本是少不了的,就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给消费者补贴……

启动阶段的补贴当然可以进行,尤其补贴的还是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代币,但未来一定会价值回归,而这需要平台用真正的收入去填补,那时就是泡沫破裂的时刻。

??Web3应该关注的是产品层面的基建

看好ReadON的人很多,他们也都是真诚地认为阅读这件事很有价值也很有未来,那么关于阅读的Web3产品肯定也很有价值和未来。

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幻觉,这种幻觉不止是关于面向普通群体的产品会狂热,即使是不用太考虑用户体验而是效率为导向的DeFi产品,也依然没有走出一种迷思,那就是一上来就要对标Web2。

这种狂热是2018年「链改」精神的延续,只是形式上更潮流了,DAO、NFT、XtoEarn等一锅乱炖,看起来很像crypto原生的颠覆级产品,但都是空中楼阁,因为整个大前提都不成立。

Web3现在还没有到讨论整个产品系统的阶段,能以crypto的形式重新构建出核心组件就已经非常颠覆了,比如AMM模式,比如NFT,至于产品的易用性,那得等到基建成熟才会出现,现在还远远不是涌现应用层产品的阶段。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下,几乎所有人都把DApp当作产品去跟互联网APP对标,然后就会发现很多易用性上的问题。但DApp应该只是一个组件,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产品。就好比支付宝是一个产品,Uniswap却不是一个产品,甚至也不应该是一个产品,它只是一个用来交易代币的协议,因此能够被其它产品当作自己的组件。

当然不是说我们只能去关注区块链网络层的基建,而是在应用层也应该去关注基建。至于消费级产品,不是现阶段考虑的。

特别声明:

本文只是从业务逻辑出发的推理,众所周知,Web3产品的业务与赚钱其实无关

来源:金色财经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9:2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