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Bystack:寻找杀手级“资产”(上)

“寻找杀手级应用”是一个响当当的区块链口号,也是悬在无数区块链创业者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创业者们忧虑如若稍晚一步,就会被别人抢在前面,追悔莫及。

但是,在区块链这条赛道上有着全新的竞争逻辑。我们不光需要杀手级“应用”,也要去寻找杀手级“资产”。

一、从“杀手级网站”到“杀手级应用”

如果你是2000年前生人,你一定会对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迁移的大潮印象深刻,这波大潮催生出了现存大多数互联网独角兽,人们的生活也被很大的改变。

这波改变中,最显而易见的改变是手机屏幕代替了电脑屏幕成为人们接触互联网的最大终端,谁能够占领手机这块“更小”的屏幕,谁就能占领移动互联网这个“更大”的世界。

显然,一开始就有很多聪明的人想到了这一点,这些先知先觉的创业者有一个朴素的认识——“要把电脑的网站改成手机的网站”。

这是一种非常符合直觉惯性的认知,因为手机和电脑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屏幕更小了、界面变垂直了,原有的电脑网站如果直接用手机打开,速度慢且界面丑陋。创业者们无法容忍并且迅速采取了改造行动。

图1-1手机版的门户网站

很快,我们看到了一批在手机上的“网站”,这些网站以“WAP”而不是“WWW”为前缀,字体排版都针对手机做优化,如上图“3G门户”红极一时,在2006年获IDG投资2000万美金,当时能搜到很多电脑上搜不到的并且符合手机格式内容。

然而,创业者们很快发现在手机上做网站并不如预料的顺利,虽然手机的网站界面做好看了,但是用户的行为习惯却没有跟进过来。人们用手机只是偶尔访问网站,IDG错了,移动终端手机的入口不再是“网站”。

后来,我们知道,手机上真正崛起的是“应用”/“app”,只有“应用”才能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特性。

PC阶段的网页更多的展示纯线上的内容,而移动互联网阶段的应用则和人们的本地生活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在社交、服务、出行等领域涌现出了触及我们的现实交互需求的新生事物。

在移动互联网阶段,杀手级应用才是王道。

二、新竞争逻辑:协议

如果我们把移动互联网阶段的“杀手级应用”搬到区块链上会怎么样?这又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符合直觉惯性的认知,然而鉴于移动互联网的经验,我们恰恰需要对惯性认知保持警惕。

事实上区块链至少有两个显而易见的不同之处。

首先,区块链世界的版本更新很慢,以比特币区块链为例,创立十年之后的今天它更新到了0.18.0版本,还不到1.0正式版本,而且版本迭代大多修改局限于细枝末节。即便Bytom这样的区块链项目版本更新勤快,但是也远低于互联网的版本更新速度。

其次,区块链世界操作界面是“钱包”,人们接触区块链的基本单元是交易、合约,基本账户是地址、公钥、私钥等,这和移动互联网阶段的安卓或者苹果系统也是不同的。

这俩显而易见的不同之下还有更深层次的不同。即,区块链是协议。在2018年3月巴比特举办的区块链风云榜上长铗提出:

“比特币会不会被竞争者所取代’的问题是典型的互联网思维。区块链不应被视为一种软件,而被视为一种协议,区块链协议层价值超过应用层”。

这是一个特别有启发的提法,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区块链世界的版本更新如此缓慢且微小,原因在于协议是一种顶层架构,顶层架构必须小心谨慎的向前迭代。

并且,区块链是关于价值的协议。区块链一开始的构建就需要共识的承载,这些共识的消耗资源并且承载了价值的传输,不管是交易、还是合约,所有区块的安全性都像是保险柜,在传递有价值的事务。

区块链的协议属性使得将移动互联网阶段的应用直接搬到区块链上是不妥的,就像当年在移动互联网终端上做网站一样,我们需要的或许不是杀手级应用,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杀手级资产。

三、从“杀手级应用”到“杀手级资产”

只有从资产角度出发,我们才能梳理出区块链发展的历史脉络,也只有从资产和应用的矛盾辩证中分析,我们才可以看清未来的趋势。

区块链的协议的属性决定了在发展区块链的时候分化为两条路线,一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优化协议的效率和拓展性;二是从资产的角度出发,优化协议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

这两条路线的竞争在大家不知不觉中愈演愈烈,这个竞争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8-2013只有杀手级资产路线

这个阶段是区块链项目是以比特币、莱特币为代表的,这个阶段区块链专注于资产本身。代币本身被人以“金”、“银”等资产为比喻,人们逐渐构建了关于比特币是换一种“电子现金”或者可炒作资产的共识。这个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比特币极大的启发了人们关于去中心化资产的认识。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资产是可以独立于应用性存在的,虽然大部分人没有没有真正使用比特币,即使是比特币的交易也大部分发生在中心化的交易所,大部分人甚至没有私钥。但是,并不妨碍比特币成为杀手级资产,就像大家不真实交易黄金但不影响黄金的资产地位。

第二个阶段:2014-2018杀手级资产和应用路线交织

2014年之后,以太坊正式诞生,如果说比特币、莱特币为代表的项目走的是资产路线,那么ETH、EOS为代表的项目走的是应用的路线,相对应的,这比特币莱特币更多的是被当作资产来看待,而ETH、EOS代币本身更多的是被当作费用来看待。

以太坊的诞生极大的启发了人们对于去中心化应用的认识,人们发现不光是资产可以出现在区块链上,原来合约也可以。有意思的是,在这一阶段应用路线中并没有跑出成功的应用,唯一说得上成功的却是以太坊上以ERC20为代表的资产发行。

第三个阶段:2019年至今杀手级资产路线为主,但与应用路线融合

如果从未来回顾2019年,我想有两个项目的白皮书是耀眼的,一个是大名鼎鼎的FacebookLibra白皮书。关于Libra的解读非常多,大家可以在巴比特上搜索Libra,笔者在这里这里只是简要叙述,Libra是想做一个“简单的、无国界的货币”,但是Facebook刻意保持低调的还有另一个项目--Calibra。

Calibra是一个“钱包”项目,这个钱包项目相当于一个全球性有银行牌照的支付宝。也就是说Libra是一个资产,Calibra是一个应用,资产和应用第一次融合在一起并且具备了杀手级的潜力。

第二个耀眼的项目是Bystack项目,虽然笔者是利益相关方,但是仍然要说这个项目和Bytom一起,构建了资产和应用融合的体系。

Bytom是从资产的角度保障资产本身的底层链,Bystack是基于Bytom向上拓展的满足资产应用属性的区块链,所有的资产在Bytom上创建,最终的交割由Bytom实现,中间的灵活性、拓展性由Bystack补足。有了这些,我们并不特别强调DEFI的存在,我们强调的是资产本身——区块链积分、游戏资产、区块链法定资产的产生。

四、总结

虽然2005年移动互联网暧昧不明充满陷阱,但是阻止不了人们前进的步伐。2019年的区块链也充满了陷阱与机会,我们面临着路线的抉择,杀手级资产还是杀手级应用,你说呢?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62ms0-8:6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