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在由巴比特主办的“2019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分论坛“技术改变世界: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上,CdotNetwork创始人/Randomcapital合伙人刘毅、IRISnet创始人曹恒、比原链CTOJames、Marlin商业拓展负责人NilotpalMukherjee围绕《Web3.0的萌芽与兴起》进行圆桌对话,数字文艺复兴基金会董事总经理曹寅担任主持。
(从左至右依次是:曹寅、刘毅、曹恒、James、NilotpalMukherjee)
对话围绕Web3.0的概念、推进以及盈利模式三个核心点讨论,以下为对话内容,巴比特整理:
曹寅:Web3.0其实在区块链行业是非常火的概念,Web3.0的提出使区块链行业尤其在应用方向有非常大的跃迁。在今年8月份的时候,在柏林还专门举办了一场专门的Web3.0的会议,也邀请了非常多的国际区块链的知名项目,包括我们今天刘毅老师的CdotCTO也在上面做的重要演讲,斯诺登也在Web3.0上做了远程演讲。所以我今天很有幸能主持这样的圆桌,跟四位专家来讨论一下Web3.0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Web3.0在目前环境下,接下来区块链公司该怎么做。
接下来我们先邀请四位参会嘉宾介绍一下自己,我们从刘老师开始。
刘毅:大家好!我是Cdot创始人刘毅,Cdot是一个做跨链枢纽的项目。
曹恒:大家好,我是IRISnet的曹恒,IRISnet为分布式商业应用提供跨链枢纽服务。我们希望通过它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建立可信的桥梁。另外,我们的团队也是全球著名的跨链项目Cosmos的中国开发者。
James:我所在的项目是比原链,我们应该是区块链行业里面第一条在由UTXO模型上支持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的公链,自2018年4月主网上线之后,我们对接了很多政府服务和商业项目。针对区块链使用的痛点,我们在2019推出了基于主侧链架构的区块链主平台-ByStack。
NilotpalMukherjee:大家好,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我非常高兴看到会议召开的这么顺利。我之前在银行工作过,我现在在Marlin公司主要是把我们的业务拓展到全球,我们希望把基础设施建设得更可靠、透明,让网络和处理和计算速度更快,这就是我们Web3.0的支柱,非常高兴能参加这个会议跟大家分享我们的进步。
Bakkt已同意与空白支票公司VPC合并上市:洲际交易所旗下的Bakkt今日表示,已同意通过与空白支票公司VPC Impact Acquisition Holdings合并来公开上市。此前消息,Bakkt正与空白支票公司VPC Impact Acquisition Holdings进行深入谈判,希望通过合并上市。知情人士透露,两家公司合并后实体的估值将超过20亿美元。(路透社)[2021/1/11 15:54:51]
什么是web3.0
曹寅: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Web3.0的概念,Web3.0有很多的解释,比如Web3.0是下一代互联网行业,机器会替代人以及机器之间的互操作性等。今天有幸请四位专家介绍一下,你们认为什么是Web3.0,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每一位专家能给出一个关键词。
刘毅:Web3.0确实有很多种说法,大家能一致的是说Web3.0是下一代的互联网。
Web3.0是一种点对点的加密协议,它能够让服务的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交易,相应的,它就能够打破平台的垄断,去建立全球新的数字经济。
我们现在生活在互联网的2.0时代,我们每天都在用Web2.0给我们提供的非常好的服务,比如说我们打车用滴滴叫车,我们吃就叫美团外卖。但大家想一想滴滴其实并不运营出租车,美团也不做饭给我们,这些平台是帮生产者和消费者撮合在一起。
其实所有的互联网巨头都是平台,它都是靠促进不同用户群体或使用者之间的交易交互来创造价值。平台给我们很多的方便,我们现在的每天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平台。但是因为它们太大了,它们把这个市场垄断了之后,其他的平台已经没有机会再跟他们竞争了。对于我们用户来说,它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已经不care个别的用户了,它可以向提供服务的人和我们这些消费者两边扩张利润。
所以我们现在看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都是平台,中国2018年盈利最高的十家公司里面有八家都是平台,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在为平台打工。这里面包括银行,银行是平台,因为这个钱不是它的,是我们储户存进去的,它通过这个平台把它贷出去。
用户的数据是平台的护城河,但是我们用户并没有在平台的价值中分到什么,而这是Web3.0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用去中心化的加密协议通过机制设计,把用户在交互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价值返回给用户和参与者,这就是Web3.0在经济上的意义。虽然我们现在看加密协议因为受到技术等原因并不好用,但是从经济学原理来说,一个企业永远不可能把你的利润全都分给用户,但加密协议可以。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旦技术成熟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加密协议会对现有的平台构成一个降维打击,它在经济上不是说可行,而是必然会发生的一个现象。
声音 | Longhash:Bakkt低成交量显示华尔街相对沉默:金色财经报道,Longhash发布文章称,Skew数据显示,Bakkt比特币期权在过去一周内几乎没有成交量。分析指出,Bakkt的期权和期货市场交易量相对较低,可能表明最近的比特币热潮主要是由散户或个人投资者推动的,而华尔街在比特币市场上则相对沉默。前eToro高管兼Quantum Economics创始人Mati Greenspan最近称,华尔街对比特币最近的飙升相当冷漠,但他们并没有完全保持沉默。CME现金结算的期货合约的交易量肯定有所增加。这样一来,目前主要的交易量似乎确实来自加密交易所。此外,文章表示,比特币最近的上涨似乎是由领先的保证金交易平台上的大量活动引起的。同时,像Bakkt一样以经过认可的投资者为目标的平台活跃度较低,这表明机构并未在很大程度上参与进来,加剧了当前的反弹不可持续的论点。[2020/2/4]
曹恒:刘老师讲的特别好,把Web3.0从概念的发展、要解决的问题讲的特别清楚,我就简单用三句话稍微总结一下。在我们看来,实际上Web3.0是解决了Web2.0所面对的问题,我们首先讲一讲Web1.0、Web2.0、Web3.0怎么发展的。Web1.0是以门户、搜索为代表的,我们来看这些信息,单方向地吸收这些信息。到了Web2.0,大家给的标签是可交互的web,代表产品有微博、抖音等,我们可以参与到信息的产生过程中,但是最大的问题是大家产生了有价值的内容、信息,但却没有办法直接获得价值的反馈。而在Web3.0想要解决Web2.0的话,下一个阶段的Web是什么?那就是价值互联网。所以在我们看来Web3.0要解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算法和开放透明的机制,能够完成公平的价值的分配。我们用什么标签给到Web3.0?我想就是价值分配。
James:刚刚曹老师说的非常好,完全说了我想说的,看来大家做技术的认知很相同。Web1.0在我看来是只读,相当于是一个报纸,你可以到服务器看一张照片或者下一篇文章。2.0是什么?用服务器把人和人之间连接起来,比如说微信、抖音、微博,其实你是通过服务器做交互,你的所有数据都存在服务器上。3.0,先说一个词——去中心化。3.0做什么?就是说中心化的服务器消失了,你的数据其实是存在互联网上N个多节点中分布存储,运行也是运行在整个网络上N台电脑之间,这是我理解的1.0、2.0和3.0。
动态 | Bakkt 未平仓合约超过 100 万美元,单日交易量接近 1000 万美元:加密货币衍生品数据分析平台Skew在推特上表示,洲际交易所集团旗下的加密货币交易所 Bakkt 的未平仓合约数量突破整数关口 1 百万美元,达到 126 万美元。除此之外交易量也在逐步提升,可以关注到最近两周的交易量相比之前有很明显的增加,10 月 25 日当天的交易量接近 1000 万美元。[2019/11/4]
NilotpalMukherjee: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大家可以看到web的每一个形态,刚才各位嘉宾都讲到一个非常重要的点,这也是全球之间的共识。其实对于下一代的Web来说,我们说到的是更多互动,同时也是我们相互之间的合作以及相互之间的支持,这都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当我们开始和其他人建立沟通和连接的时候,所谓的去中心化的服务就已经开始运营起来了,那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你行动之后所带来的数据,同时会被同一个时候互连起来。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下一代的web当中,我们看看的不仅仅是可读的板块,可能看到的是更加智能化的版本,我们也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或者对于其他大数据的分析,来更好地运营。刚刚我们也说到对于隐私的保护,同时我们也说到在2009年的时候区块链的概念已经出现了,我们也都意识到所谓的隐私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同时,因为这些数据对所有人都是可见可视,当我们要说到下一代的区块链或者web的话,我们就一定要说到去中心化的匿名性问题,那就是对隐私的保护。那就要说到对于不同版本的理解,我们知道这些数据产生于不同人手里,但是我们也要关注到对数据孤岛的连接,以及在数据孤岛连接问题解决情况下,如何能解决更好安全性的问题。
如何推动Web3.0
曹寅:下面问各位专家专业性的问题。刘毅老师长期关注区块链的互操作性,认为这是下一代Web3.0是驱动因素,刘老师现在在做的Cdot是要致力于为平行链提供互操作性,提供相关的插槽。请刘老师介绍一下Cdot项目的初衷以及愿景以及最近的进展。
刘毅:好的。先说下愿景,我们刚才说我们要用去中心化的加密协议去取代平台,去实现下一代的互联网。我们怎么去实现去中心化的加密协议?
现在来看有两条思路:一条思路,在一个大的通用公链上做智能合约;另外一个思路,做一条独立的链,来实现自己的加密协议。
以太坊之后绝大多数的加密协议创新都跑到了智能合约这一边,但其实在以太坊之前,大家如果要做加密协议的话,都是做一条独立的链。智能合约成本非常低,因为它只要被开发出来,一个人就可以部署上去,不需要什么费用,大家就可以用了,确实非常好。但其实很多智能合约上投入很大的团队,已经逐渐感觉到这样做的局限性,比如说以太坊上有一个著名的鼻祖型的团队最近选择用Cosmos开发自己的链,为什么?因为他们做了600多个智能合约,以太坊升级有一个合约变了,结果300多个智能合约不能用了,很受打击。而且在这个平台上,大家都是共享带宽的,我们都知道以太坊加密猫流行的时候,大家gas费用都提上去了。所以现在这些团队会选择一个独立的链开发,这个独立的链可以是完全一层的链,也可以是二层的链。他们都会涉及到跨链,而我们做了跨链枢纽就是给一层的链提供跨链服务。而Polkadot是给一层链提供服务,同时还提供共享的安全池,也就是说一个应用型的链接到Polkadot之后,它不需要自己的一套设施,可以从安全池里面拿到一块资源来做。因为安全池本身的资源有限,而且每一个安全服务都要以增发dot的通证为代价,所以进来一个链,相当于分一块资源给你,这就所谓的插槽的概念。
直击乌镇 | 嘉楠耘智孔剑平:未来将是基于区块链底层的数字世界: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今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现场,嘉楠耘智联席董事长孔剑平做出“区块链:开启可信硅基文明”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未来将是基于区块链底层的数字世界,数字资产的世界会起来越庞大,包括:数据资产、实物资产数字化和数字货币。数字经济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同时,孔剑平认为比特币突破10万美元唯一的障碍是时间,但过程是曲折的,现在的量子计算对比特币和区块链还不构成影响,减半是导火线,会带来供需的变化,但不一定带来比特币的上涨。更多详情见原文链接。[2019/11/8]
我们的Cdot,目前为止没有安全池,你接到Cdot只是获得互操作能力,但是我们并不给你提供安全服务。它的好处是接入几乎没有成本,你在这儿开个户,就可以接到Cdot的链上进行互操作,这些费用是用户出的,并不需要项目锁定一大笔通证获得安全资源。我们的设计思路是包括跨链的协议,目前我们基本上完成了整体架构设计。最大的感触是跨链这个东西确实很难,比我们半年以前想象的还要复杂,因为它在链上能够产生广泛的互操作,而且没有一个根链作为一个最高法院的时候,它会产生一系列安全的问题、信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要在去中心化的环境下解决。我们只能说我们现在大概有这么一个蓝图,现在开始开发了。
曹寅:曹老师做的IRISnet是优秀的跨链项目,今年3月份主网以上线,也取得一系列不错的成绩,最近主网新版本v.0.15支持多资产管理,并开启了IRISHub对DeFi应用开发的支持。所以想问一下曹老师,在目前跨链项目大规模上线的背景下,跨链之于DeFi的意义所在?DeFi在未来的Web3.0生态里面起到什么样的生态角色?
曹恒:DeFi不仅是对跨链的生态,对于区块链落地来说,也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接近于落地、最能够产生真正价值的应用。
DeFi对每个人的生活能够产生影响,真正能够解决我们在传统金融中所带来的巨大成本问题。至于DeFi是不是跨链的突破口,我认为在Web3.0最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要做价值分配,而去中心化金融或者说开放金融,切切实实就在解决这样的问题,真正能够让我们的价值用一个开放、透明、公平的形式来进行支持。
跨链给它带来的是什么样的意义?我们这边所说的跨链,其实有些人有时候也有一些误解,他们就会说跨链这个问题那么难吗?我们看到的那么多交易所不是已经在跨链了,不是在完成资产的交换吗?但我们现在所谈到的真正区块链上支撑的跨链,比如IBC,这是一个类似互联网TCP/IP层次的跨链通信协议,它想解决的问题是用协议支撑去中心化资产转移,而这跟中心化的交易所最大的不同是它能够给我们带来最终级、最安全、最可信的,在没有中介情况下的资产转移。有了这样的技术基础以后,许多的DeFi应用,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就可以得到解决。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抵押贷款,它所能够操作的资产就是以太坊所能支持的资产。但是当IBC成熟以后,这些资产可以在去中心化的托管下进行流动和交互。
直击乌镇 | PlatON创始人孙立林: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必须收取合理费用,并且是递次趋向于零:金色财经现场报道,在今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区块链大会·乌镇现场,PlatON创始人孙立林以《同意的计算:隐私计算时代区块链治理的思考》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表示区块链应用落地远未达到预期,原因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远远不够。直到今天全球都没有出现一个完备的区块链能够承担现阶段的支付清算。他还指出区块链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必须收取合理费用,并且是递次趋向于零。[2019/11/8]
曹寅:James,比原作为国内最早期从事公链的团队之一,一直专注于资产领域,先后推出了“一主多侧”的BaaS平台Bystack、下一代去中心跨链Layer2价值交换协议MOV。在这次乌镇大会上,比原链还发布跨链测试网,全力推进跨链DeFi落地。James能否介绍一下比原链在Web3.0方面的布局?
James:其实Web3.0有一个特性,就是去中心化,你所有的存储、所有的应用全的都跑到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电脑中。这里就碰到一个问题,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用户,为什么要把我的CPU、内存、带宽贡献出去跑Web3.0的应用?这里肯定会产生一种价值通证。如果我把我的一些硬件资源贡献出去,那么我肯定会收到类似通证的东西,这个通证是什么?如果我要在Web3.0或者app上跑一些指令其实我要付出一些通证。当Web3.0上有应用的时候,它会出现什么事情?就是成千上万的通证。其实我们是一个去中心化的资产交互协议,当然我们还有开放式网关协议做跨链。在Web3.0上,如果资产全部有价值之后,我们完全可以跨到比原链侧链上,侧链上可以做价值交换。最简单的是我在微博应用上,我贡献我的带宽,或者我在微博上发一篇很好的文章,获得很多GaS奖励。比如说我现在要用抖音,但这两者是不通的,但如果有去中心化的市场交易协议,其实它可以很快把两种通证进行交换,等于说微博上的通证价值可以在抖音场景下使用。
曹寅:谢谢。刚才也说到关于区块链以及区块链一层、二层的可扩展性,对于你刚才说到的可扩张性,就公司的产品来说,你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可扩张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在这样的可扩张性框架下,如何能够更好地构建Web3.0的生态?
目前关于区块链的扩展性方案多集中于Layer1和Layer2,能否为我们介绍下MarlinProtocol的可扩展性的解决方案,以及在这样的框架下,如何能够更好地构建Web3.0的生态?
NilotpalMukherjee:刚刚也说到了区块链的生态,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区块链的生态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看到未来的演进或者演变。其实它是分布式的系统,同时它也是在全世界都有分布式的网络,这对于我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当我们说到Web1.0和Web2.0的时候,我们说到的是一个中心化的交流,当我们要说到下一个阶段的区块链,我们说到的是去中心化,而我们说到Web3.0,我们也说到无缝的连接,同时灵活度也变得非常高,尤其是对于用户来说。同时,当你现在要在我们的区块链协议上,或者在我们平台上发用户的信息,它的整个运用才可以有一个范围上的扩展。同时,这种可扩展性也是可得到的。
再一个,我们现在的数据处于数据孤岛的状态,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对于我们的解决方案来说,尤其是对于下一代的区块链生态解决方案来说,我们面对的最大挑战:一个是关于费用,我们也知道对于不同的协议来说,我们要考虑我们的整个成本,因为我们也知道整个网络是没有这种灵活性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是目前的网络层,它是比较优化的,有很多的节点,实际这些节点就决定了我们整体运营的表现。目前整个网络中有延迟性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如果质量不高的节点加入到网络当中,也会影响整个网络的效率。我们现在通过网络带来另外一种激励机制,我们通过革新的技术,来使整个网络的速度提高,节点之间的延迟和质量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能够优化整个网络。实际上我们也是想到了一种更新的激励机制,目前很多Web2.0的技术还能够使用并且优化。
Web3.0如何盈利
曹寅:最后问各位嘉宾一个问题,就是在Web3.0商业生态里面,项目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因为大家都是项目的开发者,所以根据你的项目开发经验给大家一点提示。
刘毅:刚才说Web3.0是一个加密协议,加密协议去中心化的意思是说它不能被个别人或者少数人所控制,它应该是一个利益相关人创造的社区。社区里面的发起人就是项目开发团队,项目开发团队在这个社区里面扮演的角色在整个行业里面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是大家讨论很多的一个问题。从激励机制来讲,我认为开发团队本身应该跟社区其他成员一样,在整个通证的里面得到属于自己的部分。这里面一方面要有一个足够的持续的激励,让开发者能够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做这件事情,要把协议或者说社区的成功跟自己的事业成功紧紧挂在一起。在这一方面,一些早期的项目已经有一些教训了。但是它又不能过度控制、去截取收益,最后变成一家独大。所以我们整个项目也是一样的,我们作为一个开发者在通证的分配里面得到一个合理的算额,而且是把自己的利益和协议的成功长期绑定的关系。
曹恒:其实刚才在下面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这个问题很难。刚才刘老师也讲对开发团队要有一定的公平激励,通过Token和一定的通证预留,激励开发团队,让协议的开发真正产生价值,产生更多的实用场景。随着通证价值的提升,能获得相应的回报,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阐述。
不过我这里非常坦率地说一下,在现在这个时刻,在区块链技术还不完全成熟,我们还没看到大规模应用落地的情况下,其实我认为想盈利是很奢侈的亟待。所以在现在,我们可能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能够好好地活着,能够活过三年、五年,如果还有更长的寒冬的话,能活到真正能够应用大规模落地,然后是价值能够体现的那一天。在这个过程中,我想分享一下我们自己的团队怎么做。除了我们自己团队有的通证激励之外,我们更多是寻求自我造血的能力,比如我们的团队不仅在支持公链的底层协议开发,同时我们也在应用领域跟客户完成联盟链的项目。这个业务模式,更多就会跟传统的软件开发业务模式比较相近,主要是通过咨询服务的模式。当然,这样的模式可以给技术团队一定自我造血的能力,也能够帮我们更快地验证这些技术的落地性和可实用性。
James:说到盈利模式,我们比原基金会分成了两个项目:第一,公链。公链这块我们以非盈利的模式运营它,但是我们追求的是更多人加入共识中来;第二,我们在技术上要有突破,不管是密码学、分布式网络还是共识算法上,就希望我们国产的公链项目在区块链技术领域能够有一些利好。
第二点是我们的BaaS平台。其实公链和联盟链有很多的共通之处,它们唯一不同点是算法的不同。所以当我们在公链这块获得比较好的技术突破,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移到联盟链。我们联盟链的主要宗旨是什么?我们的宗旨是解决区块链落地难的问题。如果当我们整套服务架构能够为实体企业解决痛点,这一块我们可以从技术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提供服务费。
曹寅: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对Web3.0的精彩阐释。我相信Web3.0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一定有非常不错的未来。但Web3.0包括通证经济处于非常早期的时候,现在提盈利模式、商业模式对Web3.0言之过早,更多还是在应用。其实我们现在也看到在DeFi里面出现一些行之有效的应用,但也没有杀手级的应用。所以我相信像DeFi,现在已经诞生出来的原生社群和项目生态,未来也能够扩展或者复制到其他的行业,像分布式游戏、去中心化的游戏、去中心化的社交等等。所以对Web3.0,我们要抱着最大的耐心,同时又抱着最积极的期待,贡献在Web3.0开发里面,共同构建真正属于下一代的互联网。很感谢各位观众和四位专家能够给我们分享这些精彩的观点,今天这部分先到此为止,谢谢大家!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