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TheStartup
编译:头等仓
编者注:原标题为《企业区块链迈向3.0时代,推特“蓝天计划”或将引领新浪潮》
随着JackDorsey宣布成立蓝天项目,一波以企业为主导的区块链新浪潮即将向我们袭来。虽然以往大型企业的尝试都失败了,但这一次,他们也许能够取得成功。
随着JackDorsey宣布成立蓝天项目,一波以企业为主导的区块链新浪潮即将向我们袭来。虽然以往大型企业的尝试都失败了,但这一次,他们也许能够取得成功。
周三,推特及Square的首席执行官JackDorsey宣布推出推特的“蓝天计划”,为资助开发去中心化社交媒体协议,且推特意图成为该协议的首批客户。
企业区块链联盟R3推出新计算平台Conclave:2月11日消息,企业区块链联盟R3已推出一个名为Conclave的新计算平台。该平台可以处理敏感的业务数据同时保持机密性。(CoinDesk )[2021/2/11 19:33:24]
在过去的五年中,我们一直在与早期企业家和创业团队合作、投资及共同孵化,以建立开放、去中心化的网络和平台,并帮助他们为用户设计和搭建桥梁。但前几天的推特公告不禁使我退一步思考:我们是否看到了新型企业区块链运动的发展?这对生态系统意味着什么?它将是什么样的?
从表面上看,蓝天项目听起来好像类似于SquareCrypto和Libra,但经过深思,我觉得蓝天可能会引领以企业为主导的一波区块链新潮流——赞助商网络,并汲取过去失败企业的教训,最终获得成功。
企业区块链1.0:许可数据库
六年多来,企业,尤其是公司,对区块链都不怎么关心。实际上,在比特币独树一帜的时代,大多数公司都要么对它不屑一顾,要么毫不在意。但在2015年,当“区块链”一词成为大热词汇,并在各个公司董事会会议室提及时,全球的每一家公司突然都想要实现“区块链战略”和自己的区块链概念验证组合。
律师观点:企业区块链需要建立清晰的治理结构避免不确定性:全球律师事务所DLA Piper合伙人Mark Radcliffe认为,区块链这个行业很吸引对权威持怀疑态度、高度个人主义的人。然而,他相信协作框架对于区块链实现和代币化的成功至关重要,就像开源软件一样。他表示,如果企业正在考虑利用区块链来提高业务效率,那么设计一个风险和规则明确的治理结构以避免新技术的不确定性是很重要的。(Cointelegraph)[2020/7/27]
但这又存在一个大问题:那时的公司都想使用区块链,但却没有代币,非去中心化,也没有授权给终端用户的网络。
不幸的是,这几乎就是2015年至2017年的第一批企业区块链的情况。它们是私有的数据库,由一家公司开发和控制,旨在提高公司的内部运营效率,如减少冗余或简化内部协调流程。若从技术上来说,没错,它们是区块链,但它们并不代表着区块链的发明或目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直接成本和影子成本最终都超过了预期收益。
如富达、纳斯达克等一些公司都预示到了世界的发展方向,并为新兴的加密生态系统和平台构建了解决方案,意图逐步实现去中心化愿景。其中一些举措催生了一些至今仍在蓬勃发展的企业,例如富达数字资产。但大多数企业级区块链1.0实验和PoC经过多年努力却宣告流产,失败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它们在野心、思维或设计方面不够大胆。
报告:万人以上企业区块链人才需求大:2019年参与招聘区块链岗位的企业中,规模在499人以下企业占比高达七成,其中企业规模在100—499人区间的中型企招聘业数最多,占比达36.7%。在2019年,企业规模在千人以上、万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招聘需求呈现上涨趋势。这些大型企业主要以互联网巨头、上市公司等为主,比如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在2019年新增了多个区块链相关岗位,多数来自其区块链业务部,人才缺口较大。另外,在2019年,大量的上市公司也开始向区块链人才伸出“橄榄枝”,比如仅在2019年10月,就有28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区块链人才招聘的相关需求。(互链脉搏)[2020/3/18]
在企业区块链1.0时代,大多数公司都存在误解,认为区块链不是主要用于提高公司内部流程效率或增强现有的商业模型。区块链旨在创建新的市场基础设施和市场,并从根本上解锁基于网络的新型激励及商业模型。
企业区块链2.0:反向代币化
2017年,就在人们对企业区块链1.0的信心开始下降之际,以太坊的ERC-20代币标准开始兴起,并引发了基于以太坊的新代币化初创公司及ICO的爆炸式增长。
动态 | 研究报告:90%的企业区块链平台需要在18个月内更换以保持竞争力:据Information-age报道,研究机构Gartner在报告中表示,到2021年,目前90%的企业区块链平台实现将需要在18个月内更换,以保持竞争力、安全性和避免被淘汰。区块链平台是新兴的平台,在某些情况下,它与核心区块链技术几乎没有什么区别。许多首席信息官高估了区块链作为一种技术帮助其实现业务目标的能力和短期利益,因此在评估区块链平台供应商和服务提供商的产品时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望。[2019/6/3]
这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尤其是在2017年6月,当ICO融资超过了传统风投,区块链公司成为早期技术初创公司的时候。
随着2017年早期加密初创公司融资数十亿美元,包揽各大新闻头条,全球的一些公司开始发问:“为扩张及增长,我们要如何使用区块链将现有业务代币化?”尽管这只针对特定公司,但与上时代的企业寻求内部效率相比,这一问题更为有趣且丰富,值得探索。
动态 | 微软建立企业区块链合作伙伴关系:据CCN消息,微软已与Digital China和Hot Cool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希望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善金融、电子商务、娱乐及其他行业。[2018/7/4]
然后,在2017年和2018年,许多非加密企业和公司通过孵化并计划衍生出新的代币化网络。Kik推出了Kin,Telegram推出了TON,LINE推出了LINK,亚航推出了BigCoin,甚至连长岛冰茶公司也转型为“长区块链公司”。
传统企业在此过程中孵化和衍生出代币化网络的过程就称为“反向代币化”或“反向ICO”。许多此类衍生活动从投资者和公众那筹集了数百万美元,有时甚至是数十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些公司已经拥有数百万活跃用户。后来有些项目被SEC叫停,也有大多数项目尚未启动。然而,反向代币化代表了2017年至2019年企业区块链的第二波大浪潮,时至今日,它们仍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欧洲和亚洲等世界各地,一些公司将代币化视为潜在扩展业务、平台、区域及全球网络的战略机遇。
反向代币化的问题:中立性
然而反向代币化的最大问题及限制因素之一就是,这些平台大多由一家公司开发,并主要为同一家公司服务,因此它们缺乏中立性,无法实现预期的广泛落地,包括开发人员或公司的同行和直接竞争对手。对于某些公司而言,这可能无关紧要。但如果网络旨在实现大规模落地,可网络一开始不是以这种方式启动、构建、设计的,那么实现这个目标就要困难得多。
有趣的是,尽管代币化网络解决了私有企业区块链无法将颠覆性的新型商业模式推向市场的核心问题,但如果反向代币化过程导致代币化网络成为单一公司的焦点,那么代币化网络是必要的,但它仍有不足。
Facebook的Libra
在这一框架下,尽管在公众、立法者、开发者、合作者及其竞争对手的眼中,Facebook的Libra一直打算成为Facebook的独立平台,但它仍由Libra协会的100名预期成员共同管理,目前它仍然被视为Facebook的平台,因此相对于中立、完全独立的平台,它更像是反向代币化,部分原因在于全世界都参与了Libra的启动、结构、设计、构建、交流。尽管近几个月来它遭受了不少的挫折,但Libra仍有机会,它需要做大量的工作以摆脱或接受人们认为它是Facebook的中心化平台的这一偏见。
企业区块链3.0:赞助商网络
现在再说回推特几天前发的公告,我相信它向世界展示了一种以企业为主导的区块链新方法:即赞助商网络,由老牌企业赞助商的外部独立团队来开发或构建公司及一般用途的现有开源协议和公共网络。
可以说,微软对以太坊和去中心化身份基金会的支持,SquareCrypto对比特币的支持,以及推特的蓝天计划都是赞助商网络可能的样子、发展方式以及最终取得成功的案例。
重要的不仅是赞助商网络由谁/如何资助,更重要的是像蓝天这样的赞助商网络该如何管理、支持和赋予企业的品牌、声誉、关系、分销能力、资源以及向数百万用户开放清晰通道。假设赞助商企业的价值观是一致的,蓝天项目和其他未来的赞助商网络可能会在同一市场、用户及用例方面比现有企业及初创团队更具优势。
当然,这些合作的最大挑战将是管理一体化与独立之间的紧张关系,以及保持一致的激励机制,努力使每个人都能分到蛋糕,而不是陷入零和游戏的死亡漩涡。为使赞助商网络发挥作用,赞助机构也许不会获得过多的代币化激励,而是需要把重点放在高层次堆栈的增值体验、服务、产品和关系上,这样推特和协议/网络等客户才能公平地获取价值。
尽管这将变得非常复杂,但好消息是,下一波赞助商网络将有机会学习和改进过去的结构和激励模式。随着下一波赞助商网络的涌现,我期待我们能看到企业以前所未有的协作方式与现有开源社区和开发人员进行接触、互动和合作。
我很想知道推特最终如何处理蓝天计划,但如果SquareCrypto有任何成果,我可以乐观地认为,蓝天项目可能也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并在未来几个月和几年内,在计算、存储、游戏、数字媒体、信贷、支付、交换、通信、协作、治理等广泛领域中激发新一轮的赞助商网络浪潮。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赞助商网络能否成为全球主流加密/区块链开发和落地的下一个主要驱动力之一?
这一问题的答案我们无从得知,但如果你同样好奇并且跃跃欲试,那我们就一起寻找答案吧。
也许这第三次迭代也颇具魅力。
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感谢阅读。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