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容淳铭院士:区块链体制还是基于美国 中国或弯道超车

来源:网易科技《科学大师》

作者:章剑锋、孟倩

51岁的容淳铭出生于中国广州,他有一连串亮眼的头衔,这些头衔代表了一种位跨中外学界顶端的身份,他是挪威工程院院士、IEEE(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区块链联合主席、IEEE云计算协会主席、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挪创新中心主任、欧洲ICT标准顾问,被誉为国际顶尖的计算机领域专家,同时他还担任着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中国计算机学会顾问等职。

几年前,容淳铭就以国际科学家的身份,与中国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机构一道携手,主持了中挪超算合作,负责其中的大数据项目,以及与“天河一号”、“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等项目合作。中国与欧洲的这一类超算合作,按照组织和参与其中的科学家们的说法,属于强强联合,将在中国与欧洲之间建立一个对话交流平台,帮助中国科学家了解并参与欧盟的科研计划,肩并肩地进行科研合作,共同攀登世界学术研究及科技创新的高峰。

2019年,浙江大学区块链研究中心正式创办国内首本也是唯一获得CN号的英文学术期刊《区块链研究》期刊,容淳铭应邀担任该刊的共同主编,另一位主编是浙大区块链研究中心的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北清华、南浙大”,是业内对中国区块链研究格局的一种划分,创办这样一本期刊,他们有意打造区块链学科国际学术交流平台。而在国内的区块链会议场合,容淳铭的名字也多次与陈纯并置在一起,后者于去年10月末为局集体学习讲解过区块链。

这几年,容淳铭被邀请回到中国的频次在增加,他所公开发表的演讲主题几乎都是与区块链有关。身在业界,他见证了区块链在中国由冷到热的陡然变换,用“转急直上”来形容。他说他最高兴的就是自从2019年显著地看到,大家逐步认识到了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性。

BB:疫情正加速数字化和高效率成为必然趋势:7月22日,Block.one首席执行官Brendan Blumer(BB)发推称,市场的表现已经确定,疫情可能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消费和商业方式,但它不会阻碍增长。事实上,疫情似乎正在加速数字化和更高效率成为必然趋势。[2020/7/22]

2019年12月28日,新一年即将到来的前四天,容淳铭在中国访问一圈之后,从北京首都机场搭乘飞机飞回欧洲。冬日寒冽的清晨,动身之前,他在机场旁的酒店里对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说及区块链在国内发展的状况时,显得不无快慰和兴奋。在中国最高层对于区块链的正式表态后,通俗来讲,接下来就是撸起袖子开干了。

容淳铭说,区块链的发展,最主要是需要建立在大家认同的共识基础上,并且能够共享资源,他希望能和国内外的同行在这方面一起有所开创。

“我个人希望未来区块链的发展方向,不要仅仅局限于原来所谓的金融交易方面,其实区块链和互联网一样,以后会介入到社会生活里的很多环节。”

容淳铭在采访中向网易科技《科学大师》记者提及了一些重要的看法和预期,比如他希望以后区块链能够使互联网真正成为“我的计算机”,人人都可以从网络上的云端随意调用资源、存储资源,而不用再像现在这样,走到哪里都需要带着电脑、硬盘之类。他也相信,中国在区块链方面具备了弯道超车的可能性,不仅是因为当前的区块链发展一切都还没有定型和定论,也因为中国在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了独有的创新,显示自身具备相应的潜力——比如在网络支付上,中国就走在了前面,而欧洲一些国家还没有普及,他们也尝试在学习这个。

一、区块链生态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科学大师:作为区块链研究方面的国际科学家,您怎么看区块链当前的发展,中国能做什么?

容淳铭: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要做一个开源的平台,那样的话中国就可以有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而不是简单地跟着别人,别人做什么链,我们也去跟着做个什么链,虽然这个底层的链也是很重要,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创新模式和平台。

税务专家:疫情过后各国政府或助推对加密货币征税:根据亚洲开发银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的数据,冠状病疫情可能给全球经济造成高达4.1万亿美元的损失,几乎相当于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5%。对此,税务专家表示,各国政府将很快寻求利用所有可能的收入来源来平衡预算,包括加密税收。普华永道(PwC)驻香港税务合伙人Peter Brewin表示,总有一天必须有人为新冠肺炎疫情及其相关的经济刺激方案“买单”。可以预期,税务当局将面临征收更多税收的压力。似乎没有什么理由相信加密货币不会受到影响。均富会计师事务所( Grant Thornton)税务服务合伙人Paul Beecy表示,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都已提高了对加密货币的认识,而今年可能会有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对比特币和其他加密货币征税。(Cointelegraph)[2020/4/12]

互联网在20年前开始出现泡沫的时候,也逐步地走出谷歌、脸书、亚马逊等模式、平台,所以我们就希望大家真正能合作创建开源的平台,最主要就是把中国的软实力投送到外面去。如果我们主导的这个开源的系统可以被大家广泛应用的话,我觉得中国可以引导世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开端。

这里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希望这个真正的开源平台最终可以成为大家人人都用的“我的计算机”,而不是以前那个简单的网络计算机,“我的计算机”也需要一个操作系统或者管理的系统,这个系统我们可以创造。这样一个虚拟的计算机,当你需要的时候,可以把资源从各个远端集中起来进行计算和自由调动,都是由我们每个人自己来控制,而不是以前一刀切的所谓数据脱敏。

当然了这种虚拟计算机也可能是分布式的,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比如在那些资源最优化、价格最好的地方来执行,然后把结果汇总起来。这种联邦式的分布集成,可以贡献给每个人所需要的结果。我觉得这会是以后发展的一个方向。我估计在10年之后会越来越少人带着自己的手提电脑,那种把数据或者处理方式放在本地的手提电脑里的时代,我觉得会成为过去了。

世卫组织:欧洲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世卫组织称,现在中国境外每日新增新冠肺炎病例高于中国的峰值水平,目前欧洲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亚洲国家已经转危为安(出现拐点),中国新冠肺炎病例数已经见顶。[2020/3/14]

科学大师:在发展区块链上,中国有什么潜力?

容淳铭:中国的分布式计算已经很厉害,已经很成熟了。我们有个中挪超算的项目,和国内超算的一些单位有合作,我因此知道中国在超算上面的表现。他们很早就做了像网格计算、云计算,都是比国际领先的一些团队。

因为区块链本身就是分布式计算、分布式账本,把这个分布式计算和数据结合起来,我觉得会是中国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方向,而且我觉得可以和欧盟合作。欧盟方面也曾讲过,我们要有我们的数字主权,欧盟其实也是非常担心,为什么法国要收数字税,也是为了这个数字主权的问题,他们觉得这个东西过多的依赖于美国人的科技,而且关系一紧张你就没得用了,这个可不行。

从区块链来讲,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这个体制基本上还是美国的,要不就是以太坊,要不就是超级账本,国内主体虽然重新开发了一些开源系统,但是很多都是基于美国的基础,比如把国外的密码体系再加上我们的密码机制,变一变,但是这些东西人家不断更新迭代,就跟安卓一样,安卓也是开源的,问题是开着开着慢慢的从生态系统那里去管制你。这么重要的技术,如果都是基于别人的基础上发展,以后也会出现类似像安卓系统一样的问题,所以生态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觉得中欧,包括北美,全世界更多人一起来参与,联合起来做一个好的生态,某些层面上我们可以领导这个方向。这个生态不是由一个人或一个国家去管理,而是由大家在集体认同下进行管理,这就是区块链的宗旨。现在的很多开源系统都是全世界在合作的,从技术上讲,这是没有边界的。欧盟有地平线计划,中国有863、973计划,我觉得肯定是可以找到结合点的。

声音 | 港媒:区块链技术助力内地抗击疫情:香港亚洲时报网站2月19日发表题为《区块链帮助抗击新冠病》的报道称,为了应对当前的新型冠状病疫情,内地已开始利用区块链技术来管理医疗数据、追踪病防治材料供应并向公众提供咨询。多个地方政府指出,区块链技术使他们能够有效追踪和保护收集到的信息。报道认为,新冠疫情对亚洲的商务活动的正常运转产生影响,迫使一些与加密货币有关的会议推迟举行。在疫情期间,内地的保险公司也利用区块链管理与新冠病有关的索赔。[2020/2/20]

科学大师:您上面说到中国有可能弯道超车,这个怎么理解?

容淳铭:区块链实际上是各个技术的集成,只是原来大家没想到。很多人很着急地说,这个东西可以取代什么?有什么用?我说你不要着急,脸书等社交媒体,刚出来的时候大家也不看好,也被质疑没有用。但是到了今天,人们根本离不开这个东西了。

很多根本之前想不到的东西,会逐步出现和得到应用,这需要慢慢摸索。这就是我为什么说可以弯道超车,因为这里头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新的专利、新的想法、新的模式、新的平台、新的产业,大家都是可以公平投入,然后可以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因为还没有人把它占领。我们只是想到了其中一部分,很可能会有人想到另外一些新的东西。

二、当你看到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太晚了

科学大师:区块链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种竞争态势,尽管现在很多人还没看懂,甚至连区块链是什么东西社会上都还没有搞明白,它就已经是战略焦点了。

容淳铭:实际上这个技术无论在欧盟也好,在美国也好,现在在中国也是,都开始注重它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指令性的任务,而是基于大家各自的需求,都认识到很多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区块链实现,比如说数据存储和共享,以前就很难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

以前我们交换,比如说我给你一个文件,你把它拷贝过去了,你再拷贝给其他人,我没办法管控,对不对?但是通过区块链我可以管住,你不可以二次交易,不可以重复使用,我可以实现分层次管理,动态的管理。我今天给你看,明天不一定给你看。我觉得区块链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制,把简单的互联网变成一个有价值、可信任的互联网。因为我们现在相信的是一个技术,是集体的背书,而不是相信某一个人说的话。

独家 | 欧科集团设立1000万元疫情防治专项基金:金色财经报道,1月27日,欧科集团设立1000万元疫情防治专项基金,联合中华慈善总会共同支援一线防护工作。据内部人员透露,捐赠资金将用于医疗物资采购及一线医护人员抚恤金发放。同时,欧科集团已调动海内外工作人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物资采购,第一批医疗物资已运往疫情重灾区。

1月24日晚,欧科集团创始人徐明星曾表示:只要是可落实的捐赠,欧科集团踊跃支持,千万级别没有问题。[2020/1/28]

区块链会是很重要的一种基础技术,超级账本也好,以太坊也好,背后都有一批有资源的互联网大公司在支持他们,这些公司很早就看得到了前景。我觉得中国无论企业还是政府,也应该支持这种前端的科研行为。我们经常说,很多人都是因为看到了才相信,而不是因为我相信,所以才去做。问题是,当你看到的时候,很可能已经太晚了,人家已经往前发展很多了。

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到产值的,有些投入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

科学大师:从发力区块链到真正完全成熟落地,实现价值互联网时代,这个周期有多长?

容淳铭:区块链这个概念本身现在已经比较成熟,大家也都开始接受了,但是技术上的很多东西的成熟,包括一些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了。这有点跟20年前互联网起步的时候类似。现在人才也是奇缺,你想请类似的专家都请不到,这都是瓶颈,有概念你也找不到人去做,这些很可能是更长远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现在讲谁能够成为这方面的赢家,还很难讲。

但正是因为很难讲,所以这才是机会。如果这些东西都做出来了,就没有机会了,正是因为这些东西还没有成型,完全可以重新塑造,或者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尝试,这正是一次自主创新的机会,需要大家大胆尝试。

有尝试,那肯定会有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各种各样的尝试,你也不知道哪个模式最后会是成功的。实际上既使在硅谷,你也可以看到,并不是每一个创新公司都成功的,能够留下来的公司,很可能就创造了新的模式,把路走通了。

现在我在国内交流,感觉大家敢于去想,敢于去尝试,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地方。

三、别什么都往“区块链+”的概念上套

科学大师:有一个现象,现在说到区块链,好像什么都可以和它沾上边,都能用上,这个概念会不会被滥用?区块链不是在任何层面和领域都适用吧?

容淳铭:对,就像互联网+,虽然我们说互联网也有四五十年了,但是实际上就是近二十年左右才开始发展它的商业模式,也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加上互联网就可以成事了。有些东西我们想用区块链+,也还是没办法实现。比如说,这个灯、这个智能家居,我们希望所有的灯都可以通过我手机遥控,但是现在不行。

目前区块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各种各样的标准正在做,还没有标准获得真正通过。没有标准,也就意味着区块链技术短期内难以实现普遍的适用,这都是阻碍。

现在大家都急于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我认为,不是所有的场景都要用到区块链,如果想用,你首先也需要看看,你原来的系统究竟能不能用得到区块链。

四、区块链的确面临着量子计算的威胁

科学大师:您前面主张大家要共同联手创造一个开源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块链平台系统,这个难度有多大?

容淳铭:首先这个安全管理和应对的技术能力强化上面,就比较有挑战,比方说我们有安全多方计算,或者所谓的同态加密机制,但现在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同态加密,就只能是所谓的半同态加密,离真正的完全同态还有很远的距离。我们的这种密码机制现在也受到挑战。

尤其是可能面临来自量子计算攻击的问题,全世界最好的科学家们都在研究后量子的密码机制,不然我们所依赖的现在这一套东西,包括电子签名、哈希函数,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如果量子计算大幅度往前迈步,那相应的区块链技术系统也要升级,否则我们就只能不断延长我们的密钥长度,但这样做,都只是暂时的解决方法。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区块链技术是很安全的,是不可篡改的。我原来是做密码安全出身的,我认为量子计算对密码有非常之大的危险,我们现在所用的电子签名、椭圆曲线加密这些算法,美国国安局五、六年前就提示过,如果可以不用就不要用。这是公开的秘密,大家都知道的。

我们不要以为这个东西真的不可篡改,所有的密码设计的有效年份都是20年到30年,也就是说二三十年之后,这个东西就危险了。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很好的牢固的密钥机制,一般起码要保证能用二三十年的生命周期,同时我们也要估计到这期间很可能量子会变得就很强大,一定要估计到这个,因为我们做的系统到时候不是一天两天能改过来的。

科学大师:那是不是可以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话是对的,他说:信息安全是相对的,区块链在量子电脑面前,不值一提。

容淳铭:我觉得现在应该没有问题的,但是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区块链会不会不堪一击?我们说安全都是一个过程,而不是定格化的、始终一成不变的一个系统。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发明的这个数据加密标准,到现在确实是可以被秒破了,早在10年、20年前都已经可以很快在几分钟之内把它破掉。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个技术要不断成长起来。

但也不是说我们没有能力设计出一个很好的系统。因为技术在不断发展,你对抗这种进攻的技术也要不断发展,当然不会发生我上面说的被秒破那一步,毕竟全世界有那么多聪明的科学家、数学家,会把它不断提升,后面其实还有很多方方面面的基础研究要做。

五、“其实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专心搞科研”

科学大师:据您自己的见闻,您觉得中国学者在区块链研究这一块做得怎么样?

容淳铭:我回来跟国内同行交流,看他们手上也都有很多很大的项目,国家也在建各种各样的实验室,比如说省一级有实验室,好像以后国家也要办国家级的实验室。我听同行们说,如果国家实验室推开后,这些老师们就可以就专心搞科研,而不要去担心其他事务干扰,像申请项目之类。我个人有类似的经验,觉得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去申请项目,然后写报告,而难以专心做研究,其实我们应该做的就是科研,这才是我们的本职所在。

科学大师:中国也试图淡化论文在科研评价中的权重,提出要去“五唯”。

容淳铭:是不能过分只追求论文的数量,因为有时候有些很厉害的科学家,可能就发表一篇论文就够了,因为他的研究能够改变世界。如果是欧盟的项目,他们的评价指标会比较综合,除了看文章之外,也看你有没有和社会实现共享,就是能不能让更多公众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尤其是对我们工程应用科学家来讲,我们申请的很多工程化项目,除了发表文章,还要想办法告诉大家为什么你做的这个工程那么重要,要和大众产生交流,更重要的是要看最后的这种比较系统的成果。

我知道国内的研究环境也在变,同行们也在说好像国内有各种各样的评价体系,比如说你这个系统,你预设目标是可以优化10%,那你总不能只优化了1%就结题了,就是要朝着比较实用的方向去走。这是对的。

我自己的科研经验是,首先做研究不是为了写文章,就是怎么把事情做起来,为了这样一个目标,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为了完成某个KPI的任务,完成了就算了。很多时候这样做事情就会有动力。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46ms0-3:90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