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创造了数据洪流,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同时我们也正变得越发透明。
1993年《纽约客》曾发布了题为“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坐在电脑前的一条狗”的经典漫画;时至今日,这张漫画或许可以修改为“在互联网上,所有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
《纽约客》漫画
当互联网承载起越来越多的生活职能,购物、社交、出行等等,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正实现着空前统一,透过网络,陌生人也将能够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我”,或是向善,或是作恶,都在其一念之间。
层出不穷的隐私泄露事件撕开了互联网服务的光鲜外衣,将背后的真相赤裸裸暴露在聚光灯面前——我们享受的便捷服务是隐私数据交换的结果。而伴随着生活的越发智能化,现实与网络的隔离越发削弱,隐私如同达摩克利斯之剑,正摇摇欲坠。
币安已在法国、阿联酋和巴林获得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认证:金色财经报道,币安首席执行官赵长鹏发推文称,币安已在法国、阿联酋和巴林获得ISO 27001(信息安全)和ISO 27701(数据隐私)认证。[2023/6/5 21:16:04]
技术衍进与人性迟钝
隐私安全之所以重要不仅因为诸多信息暴露,更深原因在于隐私暴露后或将干预用户决策,或者使决策向隐私掌控方更偏好的方式倾斜,尤其在这个数字时代,经过互联网放大之后,人们更容易会受到媒介影响。
在这里不得不提一个关键词,“信息茧房”。其定义是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信息茧房的形成脱离不开隐私数据的获取以及算法推荐机制的完善。每个人都倾向于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是天性使然。
但是当这些兴趣被刻意利用,个性化推荐过度时,我们便丧失了接收其他信息的机会,网络虽提供更多资讯选择,看似更加自由,但在刻意引导下,我们所所见只是自己的回音,即便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接触的也只是茧房周围的信息而已。
数据隐私平台Aleo将分三个阶段推出测试网3,已启动面向开发人员的第1阶段:8月3日消息,数据隐私平台Aleo宣布分三个阶段推出Aleo测试网3,Aleo测试网3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已启动,面向开发人员;第2阶段于9月推出,面向证明者;第3阶段于10月推出,面向证验证者。Aleo将在测试网3的3个阶段将2500万个Aleo积分(ALEO)分发给开发者、证明者和验证者社区。同时鼓励Aleo的开发者和爱好者参与即将推出的漏洞赏金计划。
Aleo测试网3的新功能包括:在Aleo虚拟机 (AVM) 上部署和执行程序、证明Coinbase谜题 (PoSW) 以产生新的学分、Marlin + Plookup证明系统上进行批量证明和验证、支持使用FROST阈值签名的多签名钱包等。
此前消息,今年2月份,Aleo Systems Inc曾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a16z等参投。[2022/8/3 2:54:55]
此前百度CEO李彦宏在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谈及隐私问题时说,“中国的消费者在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很多时候是愿意以一定的个人数据授权使用,去换取更加便捷的服务的。”一语中的。
欧科云链刘军:区块链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安全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3月10日,欧科云链OKLink政务负责人刘军在《欧科会客厅》视频访谈栏目中,谈及到数据安全,他认为,区块链技术在保护数据隐私安全方面能发挥巨大作用,但解决数据难题不能仅靠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本身就是一种复合型技术,过往数年国内外相关的应用实践也已经证明,只有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创新技术深度融合,区块链才能更好地发挥其技术优势,充分释放技术红利和创新红利。当然也需要区块链企业依靠自身的技术探索,积极与国家统筹的数据安全体系、标准和平台建设体系,以及硬件体系建设相融合。
凭借在“区块链+大数据”深度实践,欧科云链持续构建区块链生态基础建设,先后推出了OKLink区块链浏览器、链上大师、链上天眼等产品,有效降低链上数据风险,助力我国区块链产业和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2022/3/10 13:48:44]
技术衍进是隐私问题突出的典型诱因。互联网承载的生活功能越多,就会获取越多隐私信息,无论是账号体系、cookie抑或是指纹识别、图像识别等等,在提供便捷性服务的同时,也都在获取着最最私密的个人数据,透过这些数据,甚至能够还原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Aleo推出面向数据隐私的区块链和开发人员工具包:金色财经报道,隐私技术公司Aleo已推出了面向数据隐私的区块链和开发人员工具包,以使在Web应用程序中编写零知识证明变得容易且可扩展。该公司正在发布第一轮软件工具,开发人员可以使用一种名为Leo的新编程语言为Web编写私人应用程序,并将这些工具集成到预先存在的浏览器功能中。[2020/9/25]
当然,技术衍进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获取我们的隐私,而是为了利用这些数据创造出商业需求。细细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大量应用都是以共享数据、先予后取的形式获取着隐私数据,并最后转化成更高精准的服务。如淘宝、京东等购物应用对商品的推荐直接刺激用户的消费欲望;如携程、飞猪以定位信息推荐着游玩出行路线等等。但是这些方式的弊端也格外突出,用户不光丧失了隐私使用知情权,更是承担着隐私滥用、泄露的风险。
技术衍进之外,人们对隐私的迟钝同样是导致隐私问题突出的原因。曾有消息指出微信注册时所在地填写最多的并不是“中国”而是“安道尔”,其根本原因仍在于绝大多数人并不希望在网络中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而当下直播、短视频的热潮则是消解了现实身份和虚拟身份的距离,甚至呈现真实生活面貌成为了卖点,隐私问题并没有真正得到人们的重视。
飞利浦正研究区块链技术,欲应用于医疗数据隐私等业务中:据飞利浦中国团队消息,飞利浦全球研究团队正在研究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医疗数据隐私、数据标准等相关业务,国内也有团队在研究医疗数据隐私标准。但目前都仍处于研发阶段。[2018/5/11]
人类心理进化速度和信息技术爆炸的速度是不相匹配的,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在数字时代我们对个人隐私的丧失天生钝感。很多时候只有当有与隐私相关的事故丑闻出现时,用户才会关注自己隐私数据的去向,一段时间后则又故态复萌。
庆幸的是一系列隐私泄露事件正加速人们对隐私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区块链掀起的技术浪潮、数据资产化趋势都在提升着普通人对隐私问题的重视程度,而随着时间推移,重视度只会有增无减。
隐私保护与价值互联网
谈到隐私保护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隐私。从法理角度来讲,隐私是已经发生了的符合道德规范和正当的而又不能或不愿示人事或物、情感活动等。除却我们的私人账号和密码,浏览记录、聊天记录甚至购物记录都是隐私范畴之内。
这些信息的泄露带来的结果则异常可怕。电影《绝对控制》就曾描绘过这样的场景:智能家居、汽车系统信息被窃取,主人公一家人的所有生活都暴露着黑客的视野中,黑客也就此开始了一系列的犯罪活动...
电影《绝对控制》海报
这部在2016年问世的电影颇为前瞻性地预测了未来:万物互联时代让人们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利,但也带来了隐私泄露的威胁,甚至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需要注意的是隐私保护并不是拒绝使用隐私数据,只要经过合理的授权环节,找到可靠的共享途径并规避隐私滥用的风险,隐私使用才顺理成章。说了这么多,我们也需要反思下,隐私保护为什么会在这两年迎来爆发?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价值互联网的发展。回想互联网发展历程,早期时候我们所使用的都是虚拟身份,很少会将真实信息暴露在网络当中,现在很多应用都需要实名认证后方能使用,数据自身的“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语。另外,伴随着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诸多技术的衍进,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链接逐渐打通,用户与网络间的交互越发频繁,网络承载起越来越多的职能,如购物、社交、交易、投资等等,产生的敏感数据必然需要周密的安全防护。
第二个原因是政策支持。前有欧盟“史上最严格的个人数据保护条例”《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出台,后有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2019年5月发出的《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这些政策法规也正式把隐私保护从口头式喊话变成了落实的技术特性。同时,要注意的是管理的目的是“利用”,这些政策可以说变相地发掘高价值隐私数据,并提供前所未有的商业机遇——只有合法才能够大张旗鼓地挖掘数据的价值。
当然,对于企业而言,以往那种藏着掖着私下动用隐私数据的行为也该迎来终结了,企业必须要学会正确地处理数据隐私问题,笔者列举了几项措施:
第一,隐私保护要将隐私知情权,决定权交还给用户本人。颇为讽刺的是这也是绝大多数互联网应用将“用户无感”做到极致的环节,将用户使用权和隐私获取强行绑定在一起,不同意隐私条款就不能使用应用,堪比“霸王条款”。要知道对很多功能来说,隐私数据只是可有可无的角色。
第二,不能将隐私保护建立在道德自律基础上。隐私保护需要的是可靠手段,如法律、程序等等,需要利用强制力保护隐私,而不能仅仅依靠信用和道德。要知道隐私并不仅是数据,更是财富,更直白地讲隐私就是“钱”,用信用道德去约束利益诱惑显然并不是明智之选,强制力管理隐私的效率明显会更高。
第三,要找到安全、可靠且高效的途径利用隐私数据。解决隐私问题并非毫无办法,受益于密码学的发展,隐私数据可以通过密码学的加密手段避免泄露;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数据加密势必会导致计算性能的下降,因此还需要将隐私数据加以区分,针对数据形式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才能实现效能最大化。
电影《绝对控制》中有一句话:“隐私不是公民权,而是特权”;但事实上隐私本应是每个公民最基础的权利,只不过在过去的很长时间中,我们从未意识到行使这项权利,以至于隐私竟变成了“特权”,不过庆幸的是隐私权正在回归,人们正在拾回分散在互联网中的隐私。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