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银行业toB端落地为什么那么难?区块链的出路在哪里?

自2017年区块链开始在国内火起来以后,大家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就是金融行业将是区块链技术最完美的落地场景,但是几年过去了,这条路走得很艰难,甚至现在都要停滞不前了,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在本文中,岩浆桶会尝试着以点带面的来聊一聊,观点可能不够全面,但是至少是我的第一手资料和亲身感受。

金融行业的构成很复杂

中国金融机构的构成比较复杂,以银行为例就包括央行、3家政策性银行、6家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12家全国性商业股份制银行和134家城市商业银行、385家农村商业银行、18家民营银行、以及几千家农村信用社银行,除此之外还有合资银行、港资银行、台资银行和外资银行等等。

风险投资家Tim Draper:比特币有可能改变银行业的性质:风险投资家Tim Draper在最近的播客节目中表示,比特币是一种无摩擦且透明的加密货币,有可能改变银行业的性质。他解释说,比特币消除了每次刷信用卡都需要支付大量费用的麻烦。此外,他还表示,如果政府不加控制地印钞,持有的BTC不会受到这种“通货膨胀爆炸”的影响,从而减少力量的干预。(U.Today)[2020/5/24]

由此可见,不用说金融机构了,光是银行业就足够复杂了,而且不同类型银行间的业务差异是比较大的,即使是同类银行间的业务也会有或多或少的差异,所以toB端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就会比较复杂,即使传统技术型的公司想进入银行都比较困难,更不用说区块链这种惊世骇俗的新技术了。

韩国央行:将向银行业提供120亿美元的资金:韩国央行:将利用与美联储的货币互换协议,将通过在3月31日的投标,向银行业提供120亿美元的资金。[2020/3/29]

高度风险敏感,创新风险巨大

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风险敏感的行业,通过承担风险来赚钱。上有一行两会的强监管,下有自身业务特点的限制,所以在银行业任何业务和IT技术的创新过程都是渐进式的。区块链技术过于开放和透明的特点与银行业相对封闭的现状有比较直接的冲突,无论从业务创新的角度来考虑,还是从相关决策人个人风险的角度来考虑,过于超前的去体验区块链这种新技术都不会是一个太好的选择。在很多情况下,系统发生故障,银行的相关负责人是要承担法律责任。在这样的压力下,谁会轻易去尝试一个并不那么成熟的新技术呢?我们不能苛责别人去承担我们自己也不愿意去承担的风险。

刘怡翔: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正在研究区块链在银行业的应用:今日,“第十届陆家嘴论坛(2018)”在上海举行。香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刘怡翔在演讲中表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很密集的金融服务。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是香港政府下面的研究院,有一个区块链小组,专门研究在银行业方面怎么研究区块链技术。利用区块链的应用确保文献正确,确保他们不会伪造。[2018/6/14]

所以,金融行业尝试区块链技术,更多的是通过与厂商技术团队成立联合实验室、或者进行PoC测试的方式来展开的,确认技术的细节和风险情况后,才可能在边缘的业务中开始小范围的尝试。比如大家经常听到的场景可能更多的集中在票据、信用证、征信、供应链金融等领域,而这些业务领域其实通常来讲都不是银行真正核心的业务,涉及的IT系统也不是真正的核心系统。

加纳银行业抵制数字货币使用,渣打银行响应:根据外媒报道,加纳当地银行似乎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并不友好,而且正在抵制数字货币的使用,甚至部分银行强烈反对在加纳使用数字货币。渣打银行西非零售银行首席执行官亨利·贝叶表示目前花旗不会在没有任何适应性法律的情况下,接受采纳数字货币。当然,也有一些银行呼吁中央银行允许使用数字货币。[2018/3/17]

对现有银行业IT生态的侵入威胁

区块链这种技术对金融行业的业务和技术的侵入性都比较大,如果银行一旦准备大规模的使用区块链技术,那么这个区块链的技术平台将成为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平台具有同等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底层平台,牵涉到很多相关系统的改造,从工程化的角度是个大的工程,势必具有更大的难度,需要更长的周期。而这种级别的技术落地过程,通常在银行业来讲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这种新技术一定是成熟的、经过了实践检验的技术。

目前看,区块链技术既不成熟,也没有经历过太多的实践检验,所以银行业没有大规模的使用这种新技术,也并不是对其有什么偏见,一切看起来所谓的排斥都是正常的,套用一句比较时髦的话,那就是”欲戴王冠,必先自承其重“,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不会有什么能够轻松得来的爱,能够轻松得到的东西,往往是没有价值的。对于区块链行业来说好好钻研技术寻找落地机会,比一厢情愿的要求别人接受自己,可能更实际的多。

盈利导向决定了技术选择的标准

银行作为商业机构,它是必须想尽办法去实现盈利目标的,所以银行在做技术选择的时候,更倾向于于选择能够改进其盈利能力的技术,而技术本身的先进性并不是最重要的衡量因素,技术的先进性是为了盈利目标服务的手段之一,还不是全部。说白了,银行选择的技术都是能给它带来直接的收益的,要么能开源、要么能节流、要么能提升效率。

至于公链技术虽然是区块链行业目前相对成熟、落地场景众多的领域之一,但是其过于开放和平权化,对于银行业的IT规划来说,至少现在来看它还不是必选项,甚至连可选项都不是。在这方面,云计算就是先例,公有云在银行业也用得很少,大部分银行选择的还是私有云产品。表面看是风险偏好的结果,但是实际上这也是银行业为了保障盈利的所做的选择,任何风险一旦兑现,都可能严重影响银行的利润水平,甚至会导致破产。比如数据泄露/丢失,造成挤兑,就很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这种例子在国外就出现过。

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想要大规模的落地,其实要走的路还很漫长,这里技术的问题其实相对来说更好解决一些,而一系列与银行业务整合的保障措施才是关键,只有解决了银行业客户的后顾之忧,才能让银行放心的选择这种技术,并在银行业的发展中释放巨大的力量。

另外,在业务导向的今天,与其削尖脑袋想去“改造/优化/颠覆”银行业现有的生态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没有出路的,而围绕区块链技术构造新的业务和生态体系反而还更有机会一些。因为这种方式下,能够给银行开辟新的盈利领域,又与现在的业务隔离程度较高,避免过多的侵入银行业现有的IT架构,可以很大程度上的打消银行的顾虑,不失为一种比较稳妥和可行的选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62ms0-3:44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