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人们对于区块链的意义有诸多角度的解读,我认为从最底层的技术角度来看,区块链最核心的特点就是全网可验证。
一、全网可验证
高承实博士在巴比特专栏文章《区块链带来的竞争维度提升和面临的时代机遇》中说到:
我们认为,区块链的链上数据全网可验证,是区块链系统与互联网最根本的区别所在。
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的公开透明,也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验证,但这种公开透明或可验证,是中心机构决定的数据是否公开,以及是否允许验证。而区块链系统则实现了链上数据在全网范围内的无条件的公开透明。即使为了匹配更多业务场景,让更多隐私数据上链,但区块链系统在最低程度上要求实现数据的全网可验证。
区块链的链上数据可验证,是区块链区别于互联网的根本性因素,这也是由区块链的其他元素结构性地决定和支撑的。
这些观点,我个人深表认可。
其实,沿着区块链的发展一路往回追溯,一直追到最初的比特币,一直追到最初要解决的那个拜占庭将军问题,我们发现解决拜占庭将军问题,最终也就是解决“如何实现信息的全网可验证”的问题。
a16z两个地址将最后的6586枚MKR全部转出:金色财经报道,据链上数据分析师余烬监测,3小时前,a16z两个地址将最后的6586枚MKR(810万美元)转出。按前面转出情况,这笔MKR也将会在接下来几天分批转入Coinbase。这样a16z地址的MKR持续转出迎来大结局,37,518枚MKR(4614万美元)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全部转入Coinbase。[2023/8/1 16:10:35]
二、如何做到全网可验证的呢?
全网可验证的特点是如何实现的呢?
在原来的互联网时代,之所以这些信息不可验证,是因为这些数据和背后的计算逻辑都是储存在中心组织服务器上的,中心化组织拥有这些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和修改权等一切权益。也许中心内部自己知道这些数据是可信的,但是对于中心之外的人来说,比如对于他的合作伙伴来说,这些数据并不能够被绝对信任。
要想全网可信,必须要全网可验证!
那么,区块链是如何做到全网可验证的呢?其实也很简单,原来的中心化系统里只有中心化机构一家在记账,所以只对这一家可信;在区块链时代记帐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多家合作记帐,甚至是完全对外开放,谁想来记帐就可以记帐,完全凭市场竞争,通过竞争的方式来记账。
Coinbase衍生品交易所将于6月5日为机构推出BTC和ETH期货合约:金色财经报道,据官方消息,Coinbase表示,该公司旗下受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CFTC)监管的衍生品交易平台Coinbase Derivatives Exchange将于6月5日推出其机构期货产品,包括比特币和以太坊合约。
Coinbase推出的Coinbase Bitcoin(BTI)期货合约和Coinbase Ether(ETI)期货合约的规模分别为每份合约 1 BTC、10 ETH,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期货交易商(FCM)和经纪商参与交易。[2023/6/2 11:53:32]
因为每个人都有机会,大家通过自由竞争来参与记帐,而且整个记帐规则也都是公开透明的,所以保证了这个账本的可信度。
三、全网可验证的意义
全网可验证只是区块链的技术特点,有些人会进一步追问说,我们要这个全网可以验证的特点有什么用呢?
因为全网可验证,所以区块链上记录的数据天然就是全网可用;
被黑客攻击的Vanity Address从Arbitrum空投中窃取50万美元:3月24日消息,被黑的Vanity Address已被用于从Arbitrum的空投中窃取价值 500,000 美元的代币。Vanity Address是一种定制的加密货币地址,其中包含用户选择的特定单词或短语,目的是使它们更加个性化和易于识别。但是,缺点包括可能被黑客攻击的安全风险。
该推文解释说,代币被某人窃取,该人编译了有资格接收 ARB 代币的Vanity Address,使用Vanity Address生成器生成了类似的地址,并将空投的代币定向到它们。对这些Vanity Address的黑客攻击使得原始所有者无法索取他们的 ARB 代币。(Cointelegraph)[2023/3/24 13:24:39]
因为全网可验证,所以链上记载的数据天然就是全网可信的;
因为全网可用而且可信,所以,区块链上的数据天然可以全网可交互。
数据可信,这一点在数据缺乏信任的领域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多部门、多组织当中存在的信息不透明领域,比如说在供应链金融或者中介链条比较长的产业链当中非常重要。
数据可交互,则对整个商业、整个互联网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它可以打破传统的数据孤岛,当原来是一个一个的互联网中心的时候,数据之间是形成了孤岛的,不同的数据中心相互之间没有办法进行数据的交互,大家既不愿意把数据共享出去,也不会轻易的相信对方所给予你的数据,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业务在跨公司处理的时候的难以开展。这对我们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多的影响,比如说我经常举的例子,你有很多的事情其实完全可以线上办理,但是你还需要去线下去办理,还需要线下去排队。
当大量数据通过区块链连接的时候,这时大家的数据是既可信又可以相互交互,数据孤岛的障碍就相当于被打通了,这是区块链给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一个非常大的便利,把原来的数据孤岛变成了一个可以交互的海洋。
四、一定要“全网”可验证吗?
全网可验证是一种极端状态,比如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就是全网可验证的。
全网可验证要求在开放式环境下实现数据的一致性,是一种相对比较难以达到的状态。
这种状态有它特殊的意义,称之为历史性的突破也不为过。但同时也有一些不那么完美的地方,不完美之处在于它的效率比较低下,而且需要依赖于工作量证明机制,非常耗费能源,这些特点,使得这在现实生活中的落地会有一些受限。
所有的技术最终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真实需求,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并不一定要求在所有场景下都达到“全网可验证”的极端状态,有很多时候只需要退而求其次,追求“局部可验证”、“内部可验证”即可。
比如说,目前“全网可验证”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有以下几种变形,它们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全网可验证”,但是它们也有现实意义。
1、局部可验证——联盟链
比如联盟链,就是一种局部可验证。联盟链的参与对象被严格限制,并不是全网每个人都能随意参与,当然也就不是全网可验证的。联盟链大多采用合作记帐模式,数据的可信度在联盟内部是认可的。
虽然市面上对于联盟链有很多的抨击,我个人倒是认可联盟链的意义,而且联盟链可能是从现实出发最好的办法,也可能是最快落地的方法。
因为现实就是各个互联网巨头之间已经形成了大的数据中心,形成数据孤岛,这些数据背后都代表着海量的利益,如果让它们现在全部推倒重来,完全放弃现在的数据积累是不现实的。
最好的办法,是几个大的互联网公司无论是出于利益的驱动还是政府的要求,大家拿出一些数据来共享。这些数据起初可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共享后却能看到明显的便利,后期大家在做好隐私的情况下拿出更多重要的数据共享,慢慢的更多的数据转移到链上,更多的原生业务和生态也开始依托于这些区块链数据而生,这可能是落地最快的办法,也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
2、内部可验证——私有链
目前私有链的发展相对没有那么明显,纯粹的私有链很少,也许只有某些拥有众多子公司、分公司的大型集团公司会有需求,但是目前很难比较私有链和传统的类似于ERP之类的管理软件之间的区别。
很多私有链其实是介于联盟链与私有链之间的,比如说像蚂蚁区块链、腾讯区块链,他们都是以现有的生态为中心,再纳入一部分中小生态方的参与,做出一个介于联盟链和私有链之间的区块链,这个东西从技术上可能更加偏向于传统的互联网,但是它又带有一点区块链的意义,所以只能说它是介于私有链和联盟链之间的区块链。
这些区块链项目的记帐权比较集中,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算是内部可验证。
3、不基于区块链的全网可信
上面我们说的都是“全网可验证”,但是这里我们用了“全网可信”这个词,两者的意思差了很多。
可验证的意义是:任意第三方都可以验证,都可以参与其中;
可信的意思是:你无法参与,你无法验证,但是它可信。
比如说央行发行的DCEP,它不是基于区块链架构发行,你也无法参与其中,无法对它进行验证,但是你仍然会信任它,因为这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它有它独特的信任来源,这种就是典型的全网可信。
除了央行数字货币之外,有很多的政府机构,比如婚姻登记机构、工商登记机构,这些机构的数据都需要对外公开。不管是否采用区块链架构,只要能保证数据的可信、可交互,那我想这本质上也是和央行的DCEP一样实现了数字化,因为数字化的本质就是数据可交互。
也就是说,只要能实现可信和可交互,并不一定非要采用区块链架构。而且,我认为,凡是能够不用区块链的,最终都不会采用区块链,而是会优先采用其它模式。
五、结语
当然了,除了以上3点之外,全网可验证当然是区块链最为创新、颠覆最为彻底、改变最大的的特点了。
从这个角度说,具有去中心化特点、数据天然全网可验证的公链应该说是创新最多、颠覆最为彻底、改变最大的模式了。
而且从业务上来说,虽然我们现在有很多的巨头,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并不依附于某一个巨头,它们是独立生存的,独立在市场竞争当中寻求机会,对于这样的企业来说,并没有太多机会参与到某个联盟链、私有链当中,而且参与进去也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他们来说,数据全网可验证、全网可信、全网可交互,而且同时生态更丰富、功能更完善的公链会是更好的选择。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