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运用研究:大规模应用面临6大挑战

本文来源:《中国金融》2020年第10期?

作者:张兴荣,李梦宇

区块链技术已经获得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银行业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并布局区块链技术,对巩固和培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区块链技术应用场景

区块链技术是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顺序相连组合成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广义来讲,该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区块链建立在多种技术的共同运用上,从底层架构层面改造了数据的存储及编辑方式,重塑共识机制。该技术的创新之处体现在,分布式网络及加密技术将数据的编辑、记录及认定权限赋予各个账本,实现透明化、同步化的数据记录及更新方式,便于信息的追溯、查询和及时知晓。从更广泛的时空概念上考虑,区块链技术尝试改变、优化数据的连接方式,也必将对数据背后物联网的运行及信任机制产生影响。

广东发布数字经济发展指引性文件,区块链等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重点布局:7月8日,在2022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开幕式上,《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指引1.0》正式发布。《指引》也对广东如何部署两大“核心”其进一步明确。在数字产业化方面,《指引》提出,广东将围绕消费电子产业、电子系统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以及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数字经济新兴产业重点布局。对此,广东也将围绕加快重点产业培育、推动行业融通发展、优化产业生态环境三个层面,出台系列举措支持相关产业发展。(21财经)[2022/7/8 2:00:58]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关键特征,直接决定了其应用范式:一是应用场景具备良好的数据基础、涉及多方互信的问题;二是信息公开范围决定技术模式;三是业务涉及数据管理、授权管理或价值转移。

全球银行业应用以对公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形式包括公有链、私有链及联盟链等,应用的重要前提是广泛的行业共识及整体布局。商业银行合规、法律、安全等部门对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仍存在较高疑虑。目前,该项技术在商业银行领域的应用以对公资产业务及中间业务为主。

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海南数字经济规模到2025年有望达4000亿:金色财经报道,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尹丽波近日表示,海南依托国家数字出口服务基地、国家区块链试验区等为支撑,发展数字文娱、数字出口、数字贸易以及区块链,到2025年,我们希望整个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000亿。(人民网)[2022/4/30 2:41:46]

第一,区块链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以对公业务为主。相对于公司业务,零售业务的应用面临更多难点。一是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共享”机制使得链上主体均能收到该链条中其他用户的即时信息。对于零售业务而言,客户的隐私保护较为关键。虽然基于“通证”的记录方式可将重要信息进行隐私保护,但该项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二是数字货币和实际货币的转换仍无法达到“无摩擦”状态,存在时间和资金成本。对业务量巨大、瞬时性要求高的零售业务而言,短时间内的大规模应用仍需要探索。

第二,区块链技术在资产业务领域具有较大应用空间。资产业务的应用包括跨境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等。在融资业务中,通过将融资链条涉及企业的债务债权、贸易记录、合同记录及库存信息等“上链”,银行可实现对真实可信的贸易场景的还原,在时间轴上对该链条的交易进行评估。每一笔款项的发放与偿还都将实现即时记录,便于叙做判断。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贸易融资中将有望缩短现有的业务办理周期、提高业务的安全性及透明度。

段江: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 其交易势在必行:5月14日,成都市市长罗强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区块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设立数字资产交易中心,扎实推进法定数字货币试点。

针对这一事件,金色财经采访到了这一建议的提出者四川省人大代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区块链研究中心主任段江。

他指出,目前数字资产交易中心还处于保密阶段,但肯定在进展中,大家不要以为这个是数字货币交易所。

谈及这一建议的提出,段江表示,目前国家已经把数据定义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因此数据的交易势在必行。鉴于此,可以依托企业或政府主导打造基于区块链技术支撑下的数字资产交易平台,建立高效的数据确权,可信的数据交易系统。[2020/5/14]

第三,区块链技术助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降本增效。区块链技术将有助于提升跨境支付业务的效率。一是汇款行与收款行点对点交易,省去了代理行造成的时间和资金成本,提高了支付效率;二是实现汇款行和收款行的实时销账;三是支持实时查询交易转账状态;四是数据存储相对安全。除跨境支付业务外,区块链技术可应用在银行间结算清算网络、实时交易系统、存托凭证、数字票据等业务中,利用其及时性、可追溯性等特征,提升业务的效率与安全性。

动态 | 2019年浙江十大社科学术热点发布 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究”:浙江省社科发展研究和评价中心戴道昆发表文章《2019年浙江十大社科学术热点》,其中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研究”。文章指出,全省社科界深入研究区块链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打造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提供智力支持。举办了“人工智能与社会趋势”“认知科学与思维发展”等跨学科系列主题研讨会。推出浙江省社科学者“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研究专版;举行第三届中国经济学家高端论坛、“2019浙商(秋季)论坛暨新制造新发展峰会”等会议。(浙江日报)[2020/1/22]

区块链技术大规模应用的挑战

第一,国内尚无明确监管框架,未建立国际监管协同机制。监管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客户及从业资格、机构业务发展资格等准入条件;完整的业务纠纷处理框架,特别是跨境业务涉及的交易计税等问题;匿名化实现后的“反”及尽职调查的方式;区块链各项业务的职责划分和监管权限等。区块链在数字货币中的使用弱化了国家对于主权货币的监管,也对国际监管治理协同提出挑战。

第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尚不明朗。当前,对于区块链技术给经济带来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的评估并不充分。长期来看,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民生等多重领域,有效应对信息存储、共享的挑战,提升业务效率,降低摩擦成本。但短期来看,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使用亦将导致更高的运营成本、研发成本。此外,该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可能会减少现有中介业务的人力需求,提高部分行业的进入壁垒,也可能会引入对某些行业的破坏性创新。特别地,区块链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将增加全球能源消耗。根据比特币的应用情况评估,其共识工作算法的计算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美图发布区块链白皮书:1月22日,美图正式发布了区块链白皮书。美图区块链的愿景是通过为用户创建一个去中心化、安全加密的身份通行证:美图智能通行证(MIP - Meitu Intelligent Passport),从而连通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创造一个可信的区块链环境,实现开放共享与隐私保护的双赢。[2018/1/22]

第三,技术缺乏普适性规则,应用场景分割化。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不存在统一的行业规范和监管规范。在此背景下,现有应用相对分割化、局部化。当技术在银行同业间大规模运用时,需要与不同银行的现有系统相适应,并可接入大多数系统,已应用的机构及部门或面临应用规则改变的风险。

第四,客户隐私保护与数据应用存在矛盾。基于公有链及联盟链的区块链技术实现了信息在不同节点的公开及记录。零售业务涉及客户的隐私信息,因此需要特别设计基于“通证”等方式的记录模式,以对客户的隐私信息进行保护。如何将数据的记录准确性与隐私保护兼顾,是区块链大规模推行前需要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在GDPR数据治理条例大力推行的背景下,银行客户是否接受数据的“上链”或成为其自主选择。

第五,底层技术存在被攻击风险,共识达成速度相对较慢。区块链的指数级应用对底层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一方面,被黑客攻击的可能性应逐渐消除;另一方面,技术的处理速度应进一步提升。目前即使是比特币的交易也存在延时性。我国区块链底层技术与部分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劣势,仍需进一步发展。

第六,商业银行应用需考虑区块链技术的“双面性”。当前,商业银行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出发点多在于降低成本,盈利点并不明确。一方面,区块链技术可有效提升银行支付、信贷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银行业务能力,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贸易、汇款、支付等场景中,金融科技企业的介入也大幅降低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对银行的营收形成新的挑战。在信息数据共享、“去中心化”的趋势下,商业银行现存信息壁垒或将被打破,对银行信贷业务发展与客户维护带来更大挑战。

政策建议

当前,我国应着手建立区块链技术国家标准、政策规范、法律标准等体系,以顶层设计推动标准体系的建设,致力于打造新型数字经济,并与实体企业广泛结合,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区块链在金融体系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强化金融安全,维护金融公平。

第一,完善区块链金融监管治理框架。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技术之一,区块链对金融体系的运行将产生重大影响。相应的监管治理框架应包含对“链下”的应用场景治理及对“链上”的信息治理。一方面,建议监管机构逐步试行“监管沙箱”,探索该项技术可运用的场景,基于试验反馈,在小范围内推广应用场景,并及时跟进反馈;另一方面,对于已经或即将上链的信息,应结合信息安全治理原则,确保信息的公开范围不违背其保护范围,确保上链信息的真实可靠,防止信息误用、滥用等行为发生。此外,还应积极推动将链上金融行为与链下金融行为权利、义务相对等,充分保障使用区块链技术主体的权益,逐步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对金融权益的保障方式。对何种企业能以何种方式进行区块链技术的布局应尝试建立规则,防范区块链技术应用进一步推广导致产业不良竞争格局及资源浪费等现象出现。

第二,兼顾技术创新与金融安全。金融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障货币资金融通及衍生信用的安全。区块链技术在金融体系的应用涉及数据存储与价值转移,需要兼顾技术创新的红利与对金融安全的保障。一方面,对于只涉及数据存储的业务,如贸易记录、征信体系等,可在评估数据安全的基础上予以推广;另一方面,对于涉及价值转移,特别是价值创造的业务,如数字货币、供应链融资、跨境贸易融资等,需对其从私有链向联盟链、公有链的推广实行强监管,确保每一笔交易匹配明确的“价值锚”,防止资产泡沫借由新兴技术产生而规避监管。

第三,推动建立行业标准与企业联盟。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分布式账本贸易金融规范》,此外积极推进《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技术参考架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应用评价体系》等相关规范的建立与完善。我国监管机构联合企业共同参与推进国际行业标准制定,在区块链发票等领域成功立项行业标准。未来,我国金融机构应合理布局区块链相关应用,加大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应用在金融行业落地,积极加入国际行业组织,参与制定行业规则,提升我国金融行业国际话语权。此外,金融行业大力发展区块链技术依赖于行业联盟的建立。跨境支付、贸易、清算结算、供应链融资等,均涉及多业务主体。建议金融企业共同致力于推进行业联盟的建立,在行业标准的指引下,提升业务的协同性,利用我国金融业务的影响力吸引国外机构参与,共塑良好的行业应用环境。

第四,培育区块链研发及应用环境,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区块链技术的研发需要人才积累与资本投入。目前,我国区块链研发专利的申请多来源于一些科技企业,高校及其他行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薄弱。区块链技术基于金融场景的应用需要金融机构加大自身人才培养与资本投入力度。金融机构可在研发层次设立金融科技实验室,以业务应用为驱动,支持开发相关应用专利,加强区块链与其他金融科技技术的合作研发。此外,金融科技的运用依赖于相对先进、完整的企业级业务架构,包括核心业务系统的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及物理架构等。因此,金融机构在企业业务架构的更新过程中应坚持架构引领、数据标准先行及高可扩展性、高性能的质量属性,为后续金融科技的应用奠定良好基础。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15ms0-3:57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