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借贷即挖矿
当年Fcoin最火爆的时候,我应该是比较早对“交易即挖矿”机制提出质疑的人,而且当时我用了一个词叫做“死亡螺旋”。
我认为Fcoin的币价和交易所整体的交易量之间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当交易量上升的时候,每天流向市场的FT就会变多,这些FT最终都会抛售到市场上,抛售会引起FT的价格下降,FT价格下降又会引发更多的FT向市场抛售,形成死亡螺旋。具体的逻辑我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一找历史文章。
最近又开始流行“借贷即挖矿”,有些平台借助“借贷即挖矿”机制火爆了起来,飙升的币价一度引发的市场的追捧情绪,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说“借贷即挖矿”这种模式将成为市场的下一个热点,进而衍生到说下一轮区块链的牛市就是由Defi金融拉动的。
很多朋友私下跟我聊天的时候,也会问我对“借贷即挖矿”这个情况怎么看,我觉得有必要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聊一聊这个问题。
灰度 CEO:预计9月底前美国SEC对GBTC转换为比特币ETF的请求作出裁决:金色财经报道,灰度(Grayscale)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执行官Michael Sonnenshein在 CoinDesk 的2023 年共识会议上表示,Grayscale预计将在第三季度末了解是否允许将其27亿美元的 Grayscale Bitcoin Trust (GBTC) 转变为交易所交易基金。
据悉,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去年拒绝了该资产管理公司将比特币信托GBTC转换为比特币ETF的请求,Grayscale就这一决定起诉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其首席执行官Sonnenshein周三表示,他预计在9月底前美国SEC对该案件作出裁决。(Coindesk)[2023/4/27 14:29:18]
二、“借贷即挖矿”与“交易即挖矿”的异同点
首先,我们可以把“借贷即挖矿”与当年的“交易即挖矿”做一个对比。
游戏协议Aavegotchi投票决定是否关闭为GHST铸造和销毁提供流动性的智能合约:金色财经报道,加密收藏品游戏 Aavegotchi 的社区成员正在投票决定是否结束其原生 GHST 代币为期大约两年半的合同销售,投票将决定是否关闭为GHST 的铸造和销毁提供流动性的智能合约,GHST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货币和治理代币,市值超过7660 万美元,总供应量为5460 万。如果这次投票通过,第二次链上投票将决定是否让 Aavegotchi DAO 花费滞留在该智能合约中的 DAI。如果投票通过,用于在合约中铸造 GHST 的3300 万美元 DAI 代币可以用于开发游戏协议的生态系统。
目前,Aavagotchi 社区成员几乎一致支持投票,大约有 480 万个 GHST,即总供应量的 8.8% 投了赞成票。[2023/3/10 12:53:03]
先来看看两者的共同点:
1、两者都是通过代币的分发,吸引市场上的流动性;
跨链聚合器Bungee宣布上线桥接Beta版本:1月14日消息,跨链聚合器Bungee在推特上宣布,桥接Beta版本已经上线。
此前消息,2022年3月,跨链通信协议Socket宣布完成5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Framework Ventures领投,Coinbase Ventures、Mark Cuban等参投。此外,Socket团队发布一站式跨链桥Bungee。Bungee利用Socket的流动性层来寻找最有效的跨链兑换方式。[2023/1/14 11:11:51]
虽然业务不一样,但是模式是类似的,都是通过代币的分发,吸引市场上的流动性。
2、两者都可以“刷量”,都会吸引大量的羊毛党;
交易和借贷的门槛都是比较低的,无法有效过滤羊毛党,甚至有些官方就是有意在吸引羊毛党,预计95%以上的交易量都是羊毛党创造,95%以上的代币都是羊毛党薅走了;
3、大部分人获得代币后,都会选择卖出;
Gitcoin将推出Grants Protocol,允许任何社区启动包含社区决策的赠款计划:10月8日消息,Gitcoin宣布将推出新产品Grants Protocol,这是一个目前处于封闭测试阶段的工具,允许任何社区启动自己的、包含社区决策的赠款计划,而原有的Gitcoin Grants将继续作为Web3公共产品运行。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Gitcoin将与其设计合作伙伴开启初始轮次赠款。[2022/10/8 12:49:47]
正因为这种挖矿模式吸引的大部分人是羊毛党,所以不管是交易还是借贷,大部分人获得代币之后,第一时间会想到卖出;
即使那些真正的交易者、借贷者,他们获得代币之后,也无法行使其它功能,也只能选择囤着或者卖出,大部分人也会选择卖出。
两者也有不同点:
1、交易本身会带来价格波动,而借贷不会。
一方面,交易会面临市场上的价格波动,产生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交易本身就会带来价格上的波动,尤其是大量的交易短时间内发生,而借贷则不存在这个风险。
调查:散户投资者比股票或债券更了解加密货币:金色财经报道,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的一项调查,相比股票和债券,散户投资者更了解加密货币。约29%的人表示他们不了解加密货币,而40%的人表示不了解股票和债券的运作方式。调查还显示,代际差距越来越大,目前有70%的散户投资者年龄在45岁以下。(beincrypto)[2022/8/5 12:04:34]
2、交易的流动性非常高,没有有效的方法进行限制,刷量基本不受控制;而借贷可以加上期限、利率等约束条件,刷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
整体来说,“借贷即挖矿”是在“交易即挖矿”的基础上的一次创新,这显示出了通证经济的巨大威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流动性和品牌做起来,同时有效提升代币价格和市值。
我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的“XX即挖矿”的模式出来,我觉得我们可以以“借贷即挖矿”和“交易即挖矿”为样本,提炼出这些“XX即挖矿”模式的一些共性,给未来的项目方参考,同时也给投资者一些启示。
三、“XX即挖矿”的正确操作思路
1、“XX即挖矿”应该是营销策略的一部分,不要貌然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
目前来看,最好的办法是把“XX即挖矿”当成营销策略的一部分,而不是貌然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
什么是公司战略?什么是营销手段?简单分别的话,公司战略是一个长久的、根本性的东西,但营销手段只是暂时的、阶段性的。
FCOIN就是典型的把交易即挖矿当成了公司战略,当成了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根源。
当你这么做的时候,其实你把公司的发展与币价进行了绑定,币价的大起大落就对应着公司发展的大起大落,而币价是一定会大起大落的,可是公司的发展却是落下去容易,做起来很难。
而且,当你把“XX即挖矿”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时,那么势必要对市场释放大量无成本或者低成本的代币,这些代币释放到市场上之后,会形成很大的抛压,对币价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
Fcoin的代币分发时间就拉的太长了,到后期对价格上的冲击已经不可控了;现在的Compound虽然明确规定了时间,在4年时间内分发完成,但我个人认为它的4年的时间也太长了。数字货币的4年至少相当于互联网10年,这4年间会发生很多事情,而且它的分发规则是提前用代码“写死”的,虽然后期可以通过治理等手段调整,但是这样事情就复杂了。一个提前用代码“写死”的规则是否可以有效应对4年间市场的剧烈变化,我认为很难。
在我看来,挖矿应该是一项阶段性的任务,适合在短期内使用,比如说在项目推广的前一个月或者前三个月使用,后期如果实在是有需要,再来延长。即使打算长期使用,也只能把短期内的规则“写死”,长期的规则需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
总之就是一句话,要把“XX即挖矿”作为一项营销活动,而不是作为公司的战略;公司的战略,一定是需要跟产品、功能、定位这些相关。
2、“XX即挖矿”的目标是应该是流动性激励,而不是变现代币分发、上市等金融炒作。
当我们推行“XX即挖矿”的时候,我们到底是在在做什么?
我们其实是拿出一部分的激励来吸引市场上的流动性,“XX即挖矿”用更准确的专业术语来说应该叫做流动性激励。
流动性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让整个业务有更大的流动性,有更大的用户基数,更好的交易深度和更好的用户使用体验。
这有点像互联网时代的烧钱,一个互联网公司想要尽快占领市场,于是他拿出投资人的钱来烧,先把广告大范围的铺开,或者通过各种形式补贴给用户,比如滴滴早期做的事情一样,通过这些激励方式,获取大量用户,培养交易习惯,方便公司后续业务的开展和进行。
但是,有些区块链公司推行“XX即挖矿”目的是为了实现代币的初始分发,或者进一步实现代币的上市、炒作等金融行为,这样的方向就定位错了,结局的失败基本上是注定的。
3、“XX即挖矿”模式每个项目方都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当激励减少时,用户凭什么留在这里?
按我们的思考,“XX即挖矿”模式中的激励会慢慢减少,甚至有一天不再有激励,那个时候,所有推行“XX及挖矿”的项目方都需要思考这么一个问题:真正的用户凭什么留在这里?
我们推行“XX及挖矿”的目的是流动性激励,目的是要吸引更多的用户进来,为整个系统提供足够多的流动性,而不是吸引羊毛党。
假设通过这种模式真的能够吸引真正的用户进来,那么他们凭什么留在这里呢?我们能给他提供什么东西?我们的产品足够好吗?我们的功能足够完善吗?我们的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有优势吗?我们真正解决了什么真实的社会需求了吗?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XX及挖矿”模式不太适合项目的最早期启动,更适合项目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影响力,有一定的基础用户,而且产品功能确实能达到行业的中上等水平,只是单纯缺乏足够多的流量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最适合用“XX及挖矿”模式。
通过这种短期的营销手段,把流量和人气做起来,把真正的用户吸引过来之后,然后再用产品、功能、服务吸引他们,把他们变成我们的长久用户,这时候才达到真正的目的。
四、结语
如果按照上面几点核对的话,我认为Compound的“借贷即挖矿”模式代币分发时间过长,规则提前“写死”了,其中有很多金融因素难以控制,而且目前社会上对于DEFI去中心化借贷到底有多少真实需求,我个人是持负面态度的。
另一方面,“借贷即挖矿”毕竟没有“交易即挖矿”那么强大众化,各种约束、限制条件也更多,而且规则后续也可能会有调整,所以,目前只能说静观其变。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