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从“法治”和“关系强度” 出发,探讨智能合约经济的可行性

作者:AlexanderLimonov

译者:Hameiz

译文摘要

智能合约驱动经济的可行性尚未可知,作者按照“法治”和“关系强度”?两个维度初步提出了概念模型,分析了银行、在线零售商等用例。进一步地,作者提出智能合约适用于分布式市场,展望了资金转账等未来用例。

引言

由部署在公共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来驱动经济,其可行性基本上还属未知。虽然dApp的现实应用已经成为可能了,但是看看用户数量就会发现,现有用户大多数是在参与或转账/转换加密货币。

这种类型的参与,具有高度的投机性风险,又是由区块链承载的可感知未来价值所驱动,会让和投机交易的收益变得毫无价值。赋能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开发商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找到一种方法来释放这种感知价值,并为功能强大、部署简单的应用程序提供一个平台,这些应用程序将填补目前现有机构、企业和市场服务不佳的利基市场。

概念模型

由于区块链领域缺乏连贯的高层次业务框架,可行性问题解决方案的可能路径变得模糊不清。作为初步尝试,为了捕获破坏信任的成本,我们试图按照两个维度,对商业关系进行分类。第一,反映可能给偏离一方造成的潜在外部成本,我们称之为“法治”;第二,反映内在投资和退出关系的潜在沉没成本,我们称之为“关系强度”。

201枚比特币从“Kucoin Hack 2020”地址转出:据Whale Alert追踪,刚刚有两笔共计201枚比特币(约合263万美元)从标记为“Kucoin Hack 2020”地址转出,其中196枚比特币转入黑客钱包,其他5枚比特币转到未知钱包。[2020/10/26]

法治的维度反映了两方面考虑,交易所的监管程度和法制化程度是正式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在评估某一特定商业关系的落脚点时,必须把法庭准入条件差、缺乏公正性和承担巨额法律费用风险,视为复杂因素。应当指出的是,这些考虑并不是关系本身固有的,而是由关系所在的社会从外部强加的。

关系强度的维度反映了两个考虑因素,这与法治很像,不过这些考虑因素是关系的内部因素。一个是相关双方典型关系的长久度,特别地,因为长期关系使得声誉很重要。另一个是建立或维持关系所需的投资成本,比如投资于特定关系的实物资本或培训所产生的成本。

现在,我们详细讨论几个例子。

银行—社区银行的简单个人支票账户,有来自多个政府机构的监督和保险。客户也倾向于很长时间业务留在同一家银行——也许是他们一生的时间。

数字资产研究院孟岩:疫情将使中国经济治理的主导思想从“维稳”转向“救生” ?:3月29日14:00,火币大学推出的“区块链卓越人才特训营”继续开课。第四讲是区块链通证经济课,数字资产研究院副院长、火币中国顾问孟岩作为主讲人,进行了主题为“通证经济的模型与实践”的直播授课。

孟岩认为,疫情将使中国经济治理的主导思想从“维稳”转向“救生”。经济形势严峻,原来担心内部生产不能复工,现在国际疫情严峻,担心没有订单,如何让中小微企业活下来是很大的问题,整个经济治理会有更积极地做法。

过去几年,金融维稳抓得非常紧,P2P、小微贷公司都被打击得差不多了。疫情中,央行又重新鼓励金融科技的发展,但要求在指定机构、指定区域来进行一些创新。这意味着中国金融当局密切关注国际动向,在局部地区以事实“沙盒”模式允许试验,但准入控制仍严格。疫情后各国在区块链和数字金融领域的竞争将会加速。[2020/3/29]

在线零售商—与亚马逊的帐户可能是长期关系,但是两次使用同一个帐户或在不同帐户之间切换的差别很小。此外,虽然可以向法院申诉,但就一双延误送达、质量不佳的鞋子提起诉讼,并不是一个严肃的选项。

声音 | 唐斯斯: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据人民日报无线新媒体报道,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战略规划处副处长唐斯斯认为,区块链通过新的信任机制改变了连接方式,带来生产关系的改变,为不同参与主体间、不同行业的可信数据交互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从“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转变。她介绍,区块链服务网络发展情况是跨公网、跨地域、跨机构的全国性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平台,具有安全可控可监管、完全自主创新、开放包容可持续等特点,能大幅降低区块链开发、部署、运维、互通和监管成本,将促进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2019/12/29]

政府机构—所有美国公民都要遵守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所规定的各种法律义务,这些法律义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严格执行并持续一生。

跳蚤市场—就一双不匹配的鞋子,虽然可能很难赢得对亚马逊的官司,但如果这双鞋是在杂乱街头市场、从一位几乎匿名小贩那里买的,那赢得官司将是完全不可能的。

最后,看看其他一些商业关系在我们概念框架中的可能位置。

声音 | 金融时报:区块链从“泥沙俱下”到“正本清源”: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都强调,事实上,区块链并不等于比特币,比特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区块链行业在之前的发展中出现了误解、跑偏、泥沙俱下等情况,但除去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有大量的应用场景,其对于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言而喻。区块链虽仍有不成熟的地方,但如今它脱掉了“无用”“”之类的标签,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我国有可能引领全球的关键性技术之一。(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2019/11/5]

这与赋能区块链的智能合约有什么关系?

在公共区块链上部署智能合约,通常被视为中心化机构去中介化的一种手段。这种观点受到了“密码朋克”思想的严重影响,即如果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其支持者所感知到的潜力,商业考虑与意识形态密切相关的话,可能会被政府视为威胁。正如VladZamfir所指出的,这种意识形态上的纠葛,使得在区块链上建立业务的前景极为危险,部分原因是开源项目通常仍然依赖核心开发团队,而这些团队可能很容易遭到政府起诉。直接攻击大型机构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些机构对政府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动态 | 加密交易所SFOX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前景从“看涨”变为“中性”:据Decrypt消息,来自加密交易所SFOX的数据显示,在中美贸易紧张局势以及备受期待的Bakkt 交易所表现不佳的情况下,加密货币价格从“看涨”转变为“中性” 。加密交易所SFOX在其报告中表示,比特币最近的价格下跌与黄金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跌幅相似,“暗示着更广泛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可能正在发挥作用”。“最近的事件,例如中美贸易战,表明更广泛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像股票和债券一样影响着加密货币市场,而这些最新数据也强化了这一想法。”[2019/10/9]

非中介化道路上的另一个障碍是,在现实中,发达国家的中心化第三方机构并没有呈现出极端去中心化倡导者们所想象的危险。简单地说,大多数人不会多想这样的可能性:他们的银行会他们,或是破产,而他们却无法以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支付方式或法院和解形式收回他们的钱。此外,银行可以非常方便地发展和维持与上述机构的关系。对银行的非中介化没有根本性需求。

就像客户与银行或医生之间的“制度化”关系一样,无论是从法律追索权还是稳定长期关系的价值方面,大多数人对网上零售商是相对满意的。供应链关系可以持续几十年,类似于垂直整合。

智能合约适用于哪儿?

尽管公共区块链作为伟大颠覆者和去中心化者角色的前景明显黯淡,但仍有机会进入并彻底改变一个完全不同的利基市场。这一利基市场就是分布式市场。目前形式的区块链,支持半匿名参与者之间以此前不可能的方式任意进行数字资产交易。即使Steam有一天也会消失,带走自己所“拥有”的数字资产,但在分布式市场中,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而且,无法禁止人们进入分布式市场。

交易中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分布式市场就是交易中心演化发展的未来。未来的区块链,可以提供该领域的数字等价物、常规权重和估量以及合同仲裁,非常像100年前组织良好的街头市场做的那样。它所提供的优势,除了可以进行全新种类的商品贸易外,可以为自发的市场带来强大的法治和高度的关系强度,而不需要复杂的政府机构或高额投资来支持它们。

未来应用的常见示例

资金转账——虽然比特币或以太坊可能有助于在恶性通胀时期规避资本管制或存储价值,但正是这些用途,使得这类应用不太可能无限期持续下去,至少在拥有强大执法机构的国家会是这样的。

供应链跟踪-公共区块链对于过去几年的供应链关系来说是不必要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用途。

未来应用的更好示例

个人责任-智能合约可以解决的一个问题是,一旦达成协议,就会鼓励陌生人见面。两个人和一个第三方将代币存入一份返回存款的合约中,该合约能为第三方或合约创建者带来利润。一旦两个人都应用对方智能手机确认了到达见面地点,第三方就会自动验证他们都接入了第三方的Wi-Fi网络。区块链解决方案避免了中心化平台对个人数据的二次使用,同时此类合约的部署相对容易,无需维护中心化服务器。虽然这个例子看起来可能有局限性,但它说明了一个无需法治的案例,关系强度也非常低。

科学引文追踪——目前,科学界面临着一个挑战,即如何让公众和其他学者更容易使用到他们的研究发现。尽管免费的非营利期刊可能是未来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这样的解决方案几乎肯定需要收取投稿费,这就限制了机构研究资金有限的学者们。然而,区块链支持微支付和验证已发表论文中的引文。也就是说,发布到区块链上的每篇具有合约编译的论文,都会相应地转交给被引用的学者。如果论文本身引用率高,其作者将因未来的被引用而收回这些费用。该追踪系统的弱点——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即论文发布到区块链上,而不是“链下”——可以通过对早期采用者的奖励制度来缓解。与前一个例子类似,很少有人会求助于版权法律,而且一位学者和他所引用学者之间往往只有短暂关系。当然,第三方非盈利出版集团可以按照这些思路实施一个系统,但会带来学术界强烈感受到派系利益的风险。区块链出版系统甚至可以与普遍使用的同行评审机制进行集成

原文注释:

https://www.stateofthedapps.com/rankings?sort=dau&order=desc

https://medium.com/cryptolawreview/against-szabos-law-for-a-new-crypto-legal-system-d00d0f3d3827

原文来源:

https://medium.com/casperlabs/feasibility-of-the-smart-contract-economy-3ede9f42c0a0

译者注释:

1、2020年7月16日-23日,力场与卡斯珀实验室联合组织《翻译CasperLabs,就在今天!》活动,本译文系参赛作品。

2、原文作者AlexanderLimonov,卡斯珀实验室经济学家,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管理经济学与战略方向博士候选人、凯洛格商学院科研助理。

3、CasperLabs是一家创建开源区块链平台的初创公司,目标是在不牺牲去中心化的前提下实现网络扩展。宗旨是为所有需要高度安全性、快速执行和可预测的经济性的应用程序构建一个变革性区块链平台。

郑重声明: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 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多谢。

链链资讯

[0:0ms0-2:627ms